师傅,我想你了

师傅,我想你了

作者:李广生

熊孩子缓过神来,连忙对着话筒说:“师傅,我想你了。”
“走思了吧?”话筒里传来猪老师和蔼的声音。
熊孩子笑了,电话另一端的猪老师也笑了。他们形成一张默契。
关于走思,猪老师相当宽容,这一点与其他老师截然不同。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毕业,熊孩子接触的教师很多,除猪老师外,没有一个不反感学生走思的。他们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防止学生走思,让学生的眼睛看着自己,耳朵听着自己,脑子跟着自己转。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看表情和神态就能断定学生是否走思。发现了便采取干预措施,轻者提醒,重者罚站。
但是,别管他们想什么办法,管得住人,也管不住心。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些小孩子啊,人小鬼大,很快就学会了各种伪装手段。眼睛盯着教师,身体坐的笔直,似乎是聚精会神的听讲,其实心思早就跑到了九霄云外,小脑瓜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样的学生让老师大伤脑筋,但猪老师不以为然。他认为专注的思考比专心的听讲更有意义。看到学生走思,他不但不干预,反而不打扰,任由他们胡思乱想。猪老师常说,想象的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想象力构建的世界里,藏着一个真实的自己。同事劝他,要加强管理,注意力非常重要。他却说,注意力不是管出来的,而且管出来的注意力,根本就不是注意力。为此他还和校长发生了争执。校长在学校推行一套管理注意力的方法,猪老师偏不执行。他对校长说:
“你这套办法简单易行,表面很有效,但实际上只是暂时把学生管住,长期下去会把学生“管死”,也就是禁锢他们的思维。”
校长很不高兴,对他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他告诉校长:“注意力问题要从培养入手而不是从管理抓起。抓管理是典型的行政思维,培养听话的人,而教育的目的是解放,尽可能的解除思维的禁锢,让他们成为自由的人。”
校长说:“这道理我懂,但培养兴趣、培养习惯是不是需要时间?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我推行的方法多好,正像你说的,简单易行,立竿见影。”
他说:“教育本身就是个慢功夫,差不多所有立竿见影的方法对教育来说都是伪方法。一时见效,贻害无穷。”
校长说拂袖而去,但从此之后便对猪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猪老师也乐得自在,于是他的课堂成为一个特例,允许学生走思的课堂。当然啦,这很受学生欢迎,至少他们不用在装模作样的假装听讲、假装学习了。装,其实挺累的。如果不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谁会装呢?
既然允许学生走思,猪老师意识到,再滔滔不绝的讲恐怕就没有什么效果了。备课,原来猪老师重点备知识——啃教材、挖教材,把简单的知识弄的非常复杂;而现在,他主要备学生、备设计——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准备什么样的素材、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提供什么样的支持,让学生学起来,如何证明学生学会了、理解了学习内容。和挖掘那点知识相比,这项工作虽然具有挑战性,但他觉得更有创造性和乐趣。
在这段日子里,熊孩子养成了走思的习惯。他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就进入到自己的世界里。他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他要想办法让它们变成现实……
“您不是鼓励我们走思吗?”熊孩子笑着回答。
“是呀,可是你知道我为什么鼓励你们走思吗?”猪老师。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熊孩子。
沉吟片刻,猪老师说:“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学习别人的知识,而且创造自己的知识,进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此话怎讲?”熊孩子。
“待我慢慢道来。”猪老师。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