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从0到1,写出一篇深度长文?
“传统的笔记系统是为了找到你意图搜索的东西,让你的大脑疲于回忆,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则是为了给你呈现你已经忘记的想法,让你的大脑专注于思考。”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2018年,我在写作上,有两个困惑,分别是
- 从0-1,写一篇深度长文好难啊!
- 我看了好多书,积累了不少笔记,但我却懒得整理。所有笔记好像没用。知识点之间也难以产生链接。
好在,第一个问题,我早就解决了。
如今,我能做到每周写一篇深度长文和每年写一个专栏。但第二个问题依旧困扰着我。每次写文章时,我是只收集与特定项目有关的笔记。绝大多数时候我还找不到。
因此,这就延伸出另外一个重大问题:难以有所突破。因为面对同一主题,我能从0-1写出一篇深度文章,但却无法从1-N取得新突破。
也就是说,我无法成为一个高产高质的作家。怎么办呢?
我最近找到一个本书《卡片笔记写作法》。
书中讲述卢曼居然从一个酿酒师的儿子变成了20世纪最有创造力、备受尊敬的社会科学家之一。
他从公务员摇身一变,成为一位高产作者。重点是他竟然能用30年的时间,写了58本书,多篇论文。这样的写作能力和写作速度,让不得不竖起一个大拇指。具体怎么做的呢?
作者在书中讲到,这个方法很简单。简单到不少人怀疑它的「科学性」。所以人们干脆不用。而这个方法,你也许早就听说过了。没错!它就是卡片盒子。
不过,作者说:“很多人只写卡片,却没用盒子。”而卢曼高产的秘诀却是卡片+盒子。
卡片盒子的作用犹如海运中的「集装箱」。
书中说:“卡片盒是学术界的集装箱,不必将不同的想法分开存放,所有内容都被标准化成相同的格式后存到同一个卡片盒中。不需要关注中间的步骤,也不需要试图把画线法、摘抄法或其他阅读技巧发展成一门学问,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的:发表有价值的观点。”
也就是说,我们在做笔记时,要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具体的做法是要分清楚三类笔记。
- 1.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这类笔记只是对收集信息起提醒作用,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来写,最后会在一两天内被扔进垃圾桶。
- 2.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这种笔记以一种永久可以理解的方式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并且永远不会被扔掉。它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存放在同一个地方,或者是在文献管理系统中,或者按出版标准写好放在卡片盒中。
- 3.项目笔记(Project Notes):它们只与某一特定项目有关,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内,项目结束后即可丢弃或存档。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平时写笔记,经常遇见的问题?
通常,我们要不一直在写「闪念笔记」,而没整理笔记;要不就一直写永久性笔记,而难以调用笔记,形成知识体系。
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恰好能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这也是我今天要推荐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01. 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卡片笔记写作法?
原因有四:
1.卢曼教授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他从公务员摇身一变,成为一位高产作者。重点是他竟然能用30年的时间,写了58本书,多篇论文。这样的写作能力和写作速度,让不得不竖起一个大拇指。重点是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说:“
在德国,教授通常在开始公开演讲时,会介绍自己的课题,卢曼也被问到他主要研究的课题是什么。他的回答堪称经典。
他简洁地回答道:’我的研究课题是社会理论,持续时间是30年,成本为零'。要知道,在社会学中,“社会理论”可是所有课题之母。”
所以,为什么卢曼教授既能保证写作速度,又能确保写作质量呢?这不得不让人好奇:卢曼写作法是什么。
2.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成功是靠坚强的意志力和付出艰辛的努力。
有研究表明:“成功人士的研究一再证明,成功不是源于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阻力的能力,而是源于高明的工作环境事先避免了阻力。高效率的人不会与不利的阻力作斗争,而是像柔道冠军一样转移阻力,这不仅要依靠正确的心态,也要依靠正确的工作流程。”
而卢曼教授恰好印在这项研究。
卢曼说:“我只做容易的事情,我只在马上知道要怎么写的时候才会写作。如果我有片刻的动摇,我就会把这件事放在一边,然后继续做别的事”。
作者申克·阿伦斯认为:“卢曼之所以能够在不同的任务和思维层次之间灵活地切换,正是因为他能够巧妙地使用他的卡片盒。”
这也是卢曼卡片写作法的神奇之处。
3.除了卢曼教授一生写了9万张卡片。
- 还有纳博科夫、钱钟书及大量作家、学者也是卡片爱好者。据相关记载,钱钟书生前写了10万张卡片。
- 在《凡尔纳传》中提到,凡尔纳到 1895 年止,一边创作,一边积累了大约2.5万张卡片;
- 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摘抄的卡片有五千张;
- 钱仲联《清诗纪事》前言上:“历时五载,引用各类书籍一千余种,前后制作卡片累计七万余张,收作家五千余人。”。
你看!很多作家成功的背后,依靠的是一张又一张的卡片。阳志平老师在《纳博科夫卡片法》中也揭示了卡片写作背后符合认知科学原理。
- 阅读上:用卡片来组织阅读心得,能帮助作家更好地记忆;
- 写作上:用卡片来写作,能够帮助作家提升创意密度;
- 修改上:基于卡片修改文章,能够改善作家的远距联想能力。
4.申克·阿伦斯本人也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总结出自己认为卡片笔记法有三大好处:分别是
- 第一:写作是检验我们是否理解所读内容的最简单方法。在阅读时随时记录,不仅能更好地感知到自己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自己清晰简明地表达的能力——这反过来又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抓住想法。
- 第二:写永久笔记也是一样,它还内置了另一个反馈循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会让我们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想清楚了。
- 第三:卡片盒笔记不是简单的笔记集合。使用卡片盒,与其说是为了提取具体的笔记,不如说是为了指向相关的论据,并通过让思想交融而产生洞见。它的可用性随着其规模的增长而增长,而且是指数增长,不是线性增长。卡片盒中包含的内在联系将不仅提供孤立的事实,还会为我们提供一系列成熟的思想。
好了。讲了那么多卡片笔记法的好处。
一个方法好不好用,别人说了是没用的。你要自己亲自试一试才知道。
我自己这两年来,一直在使用的写作法。亲自有效。
02.如何0成本学会写作?
方法有一:学习卢曼笔记卡片写作法。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说:“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核心理念——专注于事情的根本,而不是把事情不必要地复杂化。
学术写作本身并不是一个需要各种复杂工具的复杂过程,但它却常常被不必要的干扰所阻碍。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收集和接受了各种学习和记笔记技,比如:在重要句子下面画线…”。
然而,卢曼卡片盒笔记法却不同。它犹如一个“外置工作台”,协助人大脑完成那些不太擅长的工作——存储大部分客观信息。
用印象笔记的slgan来说,那就是“第二个大脑”。
所以,作者申克·阿伦斯说:“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不受干扰而可以专心思考的大脑和一个可靠的笔记系统,其他都是多余的。”
也就是说,在写作上,我们只要需一个工具箱,就能启动读书写作项目,进行「轻创业」了。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提到这个工具箱,包括四种工具,分别是
- 书写工具(纸和笔亦可)。
- 文献管理工具
- 卡片盒(纸质或者应用程序形式)。
- 编辑工具
按照这个思路,我可以大家分我这几年来,常用到的读写工具。
再次,感谢这些好用的工具,让我零成本开启读书写作副业赚钱之路。它们分别是
- 书写工具:纸质书和笔。对了。上个月,我终于实现自己多年来的小梦想:拥有自己的书房。如今,这样书房已经落地了。它很简单,但里面的书柜和书桌全是我自己亲自安装而成的。重点是,我说用稿费去购买每一件物品。所以,这显得更加珍贵。
- 文献管理工具:我用的微信读书、电脑桌面的文件夹以及微信。
- 卡片盒(纸质或者应用程序形式):我用的是印象笔记。强烈推荐。因为最近印象笔记上新知识星图功能,妥妥地帮助我们建立笔记双链接。也就是卢曼教授讲「卡片笔记盒子」。
- 编辑工具:我用的是石墨文档,可以公开编辑,超好用。
好了。看到这里,我还想对大家说一个词「大道至简」。
想读书写作,并我们相信中那么难。具体体现在:
1.当你想出一篇深度长文时,并不需要安按照传统的写作法,,你首先要在电脑前,先构建框架,然后再一字不漏憋出上万字来。相反,你可以采《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推荐的卢曼卡片笔记法。每天坚持写几张笔记,再把卡片放在不同的盒子。等待盒子的卡片多了之后,你再抽取相对应的卡片,让卡片与卡片之间形成链接,从而形成一篇有逻辑的长文。
这套方法,我本人亲测有效。推荐给各位写作爱好者。
2.越简单的工具,越好用。很多人误以为想提供写作效率,就得用「高大上」的写作工具。其实,我本人认为对于入门写作者,使用越简洁的工具越好。比如,我沉淀写作素材的工具就微信和印象笔记。正式写作时,我就用到石墨文档。这些工具,方便好用,容易入手,重点是免费。你完全没必要花过多精力去研究写作工具。
记得!我们的目的是写出好问题来。而不是玩着各种写作工具。
03.如何提升你的阅读理解力和写作力?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中说:
“如果你说不清楚,就表示你自己也不明白。”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曾经说过:
“他只有在能对某件事情进行科普演讲时,才能确定自己对这件事完全理解了。阅读的时候手里拿支笔,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一次演讲。”
同样,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
“我建议你在阅读时手里拿支笔,在小本子上记下你觉得常见的或可能有用的简短提示,因为这将是把这种痕迹印在你的记忆中的最好方法。”
以上这些话,无不在提醒我们输出对输入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我一直认为写书评是检查阅读最好的方式之一。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在写书评的根本原因。不写,就无以读。
在这里,我们还要延迟出另外一个问题。
为什么提升阅读能力,最好的方法是以写带读,而不是重复阅读?
原因有三:
第一:在《卡片笔记法》中提到一个人类常见的误区:“确认偏差(或自我偏差)。也就是说,
我们设定一个假设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进入搜索模式,扫描周围的支持数据。”
第二:基于曝光效应的存在,我们会陷入一个重复阅读的危险境地。因为“当我们熟悉某事物的时候,会开始相信自己已经理解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还会对其越发喜欢。”
用费曼在一次演讲中强调:“原则是你不能欺骗自己,可你偏偏又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
第三:阅读和写作是运用到两套完全不一样的逻辑。
阅读用到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也即是先有框架——再组块(卡片)——后才是重构,建立新连接。
而写作却是用到自下而上的模式,也即是先组块——再重构——后框架。
因此,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有这样的观点:“辨别模式、质疑所用框架,并发现不同作品间差异的能力,是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审视文本或谈话背后观点的先决条件。能够对问题、论断和信息进行重新构架,甚至比拥有广博的学识更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我们就无法将知识用于实践。”
也就是书中说的:研究得最多、最成功的学习方法是「详细阐释」。
详细阐释意味着要真正思考所读内容的意义,思考它如何为不同的问题和主题提供信息,以及如何将其与其他知识相结合。简单来说,我们要“为学而写”或者说“为读而写”。
而阅读、记笔记和思考如何将想法联系起来,恰好是我们所说的“详细阐释”。
也就是说,
- 卡片笔记=内容
- 卡片盒子=思维模型(框架)
- 大脑=找内容+放进对于的模型中+重构创造。
这个过程,我们才真正完成了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过程。
这相比只为读而读,读写相结合的模式,效果自然好些。
你自然也就能提升理解能力和进行思维迭代与升级。
这才是学习的本质,也是《卡片笔记法》一书想给我传递一个新方法。阅读和写作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思维逻辑。
在阅读中,我们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
在思考中,我们应该用自下而上的模式,
而在写作中,我们先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再用自下而上的卡片笔记思考模式,最后才是用“金字塔”表达模式。
04
你现在知道自己为什么觉得写作难了吗?
原因很简单。我们总是用自上而下同一套模式读和写。
平克有一句名言,写作的人经常引用:“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所以,人们脑海中总是存放着两个根深蒂固的错误想法,分别是
- 写作必须要有天赋;
- 写作太难了。我不会。我不能。 我也不行。
然而,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一书中说: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
“从一张白纸或者空白的屏幕开始写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解。”
这是因为如果你总是按照传统的写作法,先想好要写什么。这既来得太早,也来得太晚。
「太早」体现在事先想好选题,我太难了。
「太晚」体现在面对一个空白纸,从0到1开始写作,你却早已经错过积累素材的机会了。
怎么办呢?
我们想让写作变成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换一种新的的笔记法,以打破线性顺序问题的前提。
这套方法就是书中提出的卢曼卡片盒笔记。
相比传统的写作方法,卡片笔记写作好处有三:
1.真正实现写作复利。
传统的写作法是先想选题,再构思框架和找素材。而卡片笔记法,是先准备好各种卡片,让不断让卡片产生不同的链接,形成不同类型的文章。也就是说,卡片笔记法犹如基金定投,而不是做一次性买卖。
2.最小化行动,降低写作难度。
传统的写作法是教我们从0到1,写出一篇文章。我们一听就心存恐惧。但卡片笔记法却想法。这种方法让我们先从一句话,一张卡片写起。谁不会写一两句话呢?
3.减少时间成本
在写作中,我们常见的困难是拖延和浪费时间。我们要么在找选题上浪费时间,要没在找素材中浪费时间,要没在瞎想漫步中浪费时间。而卡片笔记法教我们,不要去想。先写了,再说。
卢曼说:“不写,就无法思考。”
这样一说,你会觉得:“卡片笔记法似乎很神奇!
是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写好笔记卡片呢?
05.如何正确写笔记?
一个方法:写出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摘抄记录。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说:“把自己的想法记录成永久笔记,也是一种自我检验的方式:这些想法写出来后还有意义吗?我们能够把思想写到纸上吗?我们手头是否有参考文献、事实和佐证材料?同时,把想法写出来也是让我们的思路变得井然有序的最好方法。这里的写,不是复制,而是转化,是从一个语境到另一个语境、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转化。没有任何作品是通过复制脑海中的想法而产生的。”
我们做永久笔记,与其说是一种预先构思好的方案,不如说是在写作过程中进行的思考,是与卡片盒内已有笔记的对话。”
类似的做法,有尼尔·卡尼曼指出:“大脑是一台能跳跃式得出结论的机器”。
卢曼很明确地说:不写作,就不可能系统性地进行思考。
有一次,历史学家说:“工作是在你的脑子里完成的,但它的记录还是在纸上。”
卢曼回应:“不,这不是记录,这就是工作过程。”
此外,卢曼还说:“无论是明确的还是隐含在概念中的想法,人们必须以某种方式标记差异,跟踪区别。”
也就是说,我们在做笔记时,最重要的是思考现有的笔记,能与以往那些笔记,产生怎样的连接。
这才是写笔记的真正意义。
举个例子,我最近在写《卡片笔记写作法》的笔记。在看书中,我总是会思考作者讲到这个观点,
- 和我以往看过的那些书或课,有什么联系?
- 这些理解,形成一个什么主题?
- 我如何用小笔记的形式,把这个主题讲清楚?
所以,如大家所见,在过去几天里,我每天在广播里更新了1-2篇话题笔记。每份笔记,都在回答一个问题。
那写这些读书笔记有什么用呢?
作用有二:
1.联想以往学会的内容
2.为接下来写书评,以及更新读书写作课中的「如何笔记模块」做准备。
还记得,我在上篇笔记中写到的公式吗?
卡片笔记=内容
卡片盒子=思维模型(框架)
大脑=找内容+放进对于的模型中+重构创造。
同样,我每天坚持写3-5篇笔记。笔记多了,我就能用不同笔记盒子存放卡片。
接着,我再按照一定的框架,把笔记组合成一篇篇书评或者文章。
最后,我还能把各种文章,整合成一套课程。
你看!我亲自在践行卢曼的笔记卡片写作法。
先写笔记卡片,再找框架,组合成书评(文章),最后才是写课程,写书。
用职场的目标拆解法,那就是把大目标,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或者说最小化的行动。
卢曼的笔记卡片写作法,也是遵循这个规律。
总之,写作并没有我们相信中那么难。只要我们从用正确的方法,来写笔记。
日积月累,你也能写出自己的小天地。
相信我,跟着我,从今天起,开始每天坚持写3篇笔记卡片吧。
我是@读旅世界
读书赋能,普通人也能实现价值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