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水心与《沧海楼诗集》
顾艳龙
2017年初夏的一天,在古吴轩出版社徐小良编辑的热心联系下,笔者和新版《沧海楼诗集》整理者人和先生在出版社会面,获悉他为纪念外公的堂兄、苏州闻人陈公孟去世60周年而整理该诗集并出版的经过,并交流了旧版《沧海楼诗集》编纂者、乡贤印水心的事功。人和先生对印的道德文章给予较高评价。
笔者曾在苏州图书馆古籍部查阅旧版《沧海楼诗集》。该书1957年10月首版,著作者元和陈公孟,校刊者盐城印水心,由地方国营苏州印刷厂印刷,印数仅200部,每部一元二角。
陈任(1871-1956),原名昌壬,字公孟。光绪十九年(1893)元和县附生,宣统元年(1909)优贡,曾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历任公立苏卫初等小学堂办学人、长元吴教育会书记员、长元吴三县城议事会议员、芜湖地方审判厅典簿。民国时历任苏州市议事会议长、江苏水利局总文牍等。
民国初年,陈公孟赴沪办事,至著名的广学会探望好友吴江徐荩臣。彼时,毕业于北京大学堂的盐城人印水心与徐荩臣均供职于广学会,编译西方文史著作。陈公孟阅读了徐荩臣主编的《大同报》上印水心新译《政治论略》《哀鸿泪》等文章,以及印新译出版的《西方战史》《法国风土记》《两极探险记》等书,“因相契纳”(见印《沧海楼诗集》序,下同),遂订交好友。不久,陈公孟还为印水心夫人史剑尘的《海棠轩诗集》题咏一首。
1953年10月,平湖大儒屈伯刚在观前街调丰巷药草庵,与住持雪相法师发起“姑苏耆年诗社”,邀请时年八十三岁的陈公孟主盟。在此,陈公孟遇到了暌违四十多载的好友印水心(时为居士),“见余大欢”“自是每会皆至,至必有诗……”有《赠印水心》一首云:“四十年前在淞沪,西人学会读君书。水心精舍文如锦,鸣剑廔诗志不虚。”
三年后的1956年夏,陈公孟病逝。印水心前往致吊,陈夫人捧出公孟先生遗稿数卷,并转告其遗言“……唯所著诗为一生精血所萃,我死当以属我老友印水心”。此前,陈公孟曾与印水心论诗,服膺于印的诗观,并表示要将自己一生所做之诗抄写出来,是否存留“由您决定”。
其时,印水心正在编撰《近代高僧传》,《释迦世尊年谱》亦未脱稿,但他还是先放下了手头事,亲自筹划编订,借垫印费,将好友诗作蒐编付梓。“(公孟)诗词遗稿刊资甚巨,其家只筹其半,赖故交印水心力为筹垫,并亲任校勘之责,盛夏挥汗磨勘,时逾半祀,乃克集事。”——元和卢彬士《敬题公孟同年诗词遗稿尘水老吟长郢政》一诗中有如是注释。苏州范广宪(君博)、昆山程廷恒(退思)、章保世(佩乙)等诗人均为吟咏记其事。章保世《为老友公孟遗集付刊事重劳,水心先生辛苦奔走,卒底于成赋,此志感》:“风义如君有几人,故应沧海觅盟津。千回百折偿斯诺,潜织卖绡费苦辛。脱手丹铅终辟囊,相期肝胆早成囷。平生礼数空瞻式,愧对彦昇论性真。”
在陈公孟去世一周年的追思会上,75岁的印水心将刚出版的《沧海楼诗集》高置其灵位前,并有《告公孟先生文》:“公孟兄,你的诗序我已代你写了,你的年谱我已代你撰了,并且你的诗集词稿诗钟也都代你编订撰辑集资付刊了。不管有多少挫折和多大困难我都能克服,终于在最短期内刊印出书,你身前所托付我的事,我都代你办到了……”
此次追思会,认购《沧海楼诗集》的主要文朋诗友有李印泉、程退思、卢彬士、张松僧、雪相、尤墨君、王佩诤、印水心、沈瓞民等。
我曾在网络上见到书友所晒的李根源藏《沧海楼诗集》,在诗集封二用毛笔签名“李根源”三字,并钤有一方白文印章。此诗集从出版时到李1965年去世,只有八年时间,李藏此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流转到琉璃厂海王村中国书店古旧书刊处,为书友所购。
《沧海楼诗集》存诗283首,词22首,三九社钟选120联。诗词主要内容以描绘和歌颂江南(苏州)景色为主,及诗友之间的酬唱和对亲友的追思等。曲学大师吴梅曾评价“陈(公孟)诗谨饬,费诗放纵,而忧生念乱,情见乎辞”。公孟先生文采斐然,与金松岑、吴梅、费韦斋、亢寿民、吴湖帆等吴地艺文大家均有唱和,还参加了李根源、曹允源编《民国吴县志》任分纂。
印水心为陈公孟编印《沧海楼诗集》,留下了旧式文人之间高山流水、惺惺相惜的佳话,为苏州闻人陈公孟留下了可资考证的乡邦文献,也是晚年的印水心寓居苏州所做出的一份文化贡献。笔者分析两人友谊至深的主要原因有,两人均为科班出身(旧时俗称老虎班),不为官累,爱以诗文自娱,均为佛教徒等,得到了人和先生的首肯。
人和先生还慨然允诺赠予所收集到的印水心编纂《陈公孟年谱》手稿复印件及相关资料,以光大乡贤印水心之研究,我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