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中旬开始工作。从一开始连跟人说话都要心里想好台词、鼓起勇气,到现在可以跟相对熟悉的人说几句打趣的话,这对普通人来说也许是很简单不过的小事情。
但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成长,属于我这种内向、敏感且有点社交恐惧的人的成长。
所以,以后写的所谓【体制成长指南】不会是那种,你看完后就觉得对你的工作有很大收获的文字。
它也许只是一个有点社交恐惧的人,写下的些许幼稚又矫情的、白天做错事晚上不放过自己、不停反思折磨自己的心里话,而已。不要抱太多期待。
进入任何一个新的环境,第一件事就是认人、交流。
尤其是在体制内,工作内容其实大多数都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在这种环境下,社交就变得超乎想象地重要。
只是在公司里面,你没必要和越过你办公室的人太熟络,你的社交范围可能就只是跟你有对接关系的同事、领导以及同办公室的人,再认识别的人就没有太多必要了。
但是在体制内不是。
体制内各股室之间人员流动其实很灵活,尤其是事业单位人员、三支一扶人员、公益岗,他们流动也许就是局长一句话的事。
公务员算相对稳定的,但是一个局的公务员数量特别特别特别少,所以整体来说,流动偏大。
你认识的人不可以仅仅局限于你的办公室,还要对得上脸其他股室、中心的股长和主任。
虽然我目前还不知道认识他们有什么用,但是跟他们要新闻、要数据是真的很方便,打过电话起码人家知道你是办公室里的谁谁谁吧,起码知道你大概长什么样吧。
去年刚来的时候,我被安排在小办公室,就是专门写材料、管局里章子的办公室。一个三十多岁的哥,一个和我同龄的男生,去年三支一扶考进来的。有过来躲清闲的,有过来喝茶倒水的,有过来盖章的,有过来专门聊天谝闲的。因为另外两个人都跟其他人挺熟悉的,所以每次我都是聆听者。有时候在电脑上刷学习强国,有时候搜集搜集其他人写得好的小标题,有时候就盯着他们说话。其实没认识多少人,但对当时的我来说,能控制好自己的表情,已经是成长了。所谓大办公室,就是面积大,东西多,活也杂,除了写材料盖章的活都包揽。而且还坐落在政府二楼刚上楼梯的位置上,来往单位和群众上访也特别多。不知道下一秒出现在办公室的人是谁,认不认识,应该怎么叫;不知道其他股室的哥姐来办公室聊天,我需要转过去听,还是自己忙自己的;不知道人家要问请假或者调休问题我该怎么回复,我自己都什么也不知道;别的股室要申请文具之类的东西,我都不知道流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打电话让去政府其他局取文件都感觉害怕,不知道怎么接触其他局的人;总之这个大办公室就是一切杂活都包揽,而且都是我所惧怕的社交。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在这里,游刃有余地,聊天和打趣。在这有一个刷脸打卡的机器。每天都需要过来打卡上下班。刷脸机器还会说出打卡人的名字,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认人挑战。每天早上、下午刚来上班的时候最为尴尬,我坐在位置上,你说他们进来打卡我要不要叫...因为我来的准时,其他人都会迟到一点点,所以经常办公室就我一个人 去面对那么多人打卡的局面,也没人可以让我参考一下他是怎么做的。也骂了自己两三天,觉得我真的是个“社交废物”啊,别人轻而易举、信手拈来的打招呼和谈话,我就能在心里酝酿、斟酌字句好一会才敢说出口。在骂自己的同时,我也观察了两三天办公室其他人怎么做的。一切都很自然,在他们眼里,交谈从来都不是大问题,完全没有我这种恐慌感。其实这种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很简单的,但是我却纠结了两三天,但总算有了一点头绪,在社交这件事情上。在他们刷脸打卡的时候快速瞄一眼,认识的就对视,不认识的就赶紧自己忙自己的,就在今天,有个哥进来的时候,他的名字呼之欲出,但就是反应慢了半拍,我和人家对视了一下,没叫上名字,我就笑了一下,然后他就出去了。就是太想把人家名字叫出来,所以反而弄巧成拙,以后直接叫哥就可以了。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大办公室的初级生存秘诀,结果就立马给了我一击。然后又陷入自责和敏感中,才开始写这篇体制成长指南的第一话。其实都是一些细小但是很折磨我的事情,也许是心思太敏感,也许就是下面这个图里说的心理素质差的表现吧。下面这个图感觉好多条都在说我,记在这里,提醒自己,要爱自己,要慢慢强大起来呀。好啦,就写到这里吧。
第一话,是我对【体制成长指南】这一系列的开始,很纪实,也没什么华丽语言。
就是想找一个地方存放起来这些东西。
也许越写,语言就会越好一些,不会像第一话这么平话了。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看。
也许以后的文章会有点实质性的内容吧。
慢慢会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