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毕业后,你就成我的同行

毕业后,你就成了我

2018年的秋天,在明志楼的五楼开始和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站在高高的楼顶,左顾绵延而去的群山,右眺鳞次栉比的徽州古城,师生间波澜不惊的日子,就那样开始了。

数理化英,是家长焦虑,学生担忧的。语文课,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很重视。更何况,所面对的学生是被县中和私立学校筛了又筛的,学生的基础,也就可想而知。

身为老师,没办法改变现状,只能改变自己,改变上课的方式。学科有学科的优点,语文有语文的兴趣,关键是在于发现。

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课前三分钟的讲台,由读精美文段,到脱稿发挥阐述时事新闻,小县城的学生,从开始的扭捏到后来的轻松愉悦。我看着他们成长,看着他们神情的变化,在调侃哄笑中,变得谈笑自若,或许,这就是长大。

知人论世,在读文章的必须;笑谈背景,是激发兴趣的关键。掌握教材,熟悉背景,调侃名句,语文学科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来了。作文是学生不太喜欢的,可60分的诱惑,却让人不可小觑。天天在校园,足不出户,素材都没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痛苦的事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从初中的记叙文,到高中的议论文。

看着学生一筹莫展,课前三分钟的作文素材开始。每节课一个学生,轮流着上讲台,先素材后点评,慢慢地积攒着。审题、立意,也不用着急,你一言,我一语的,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看法,最终一起黑板上总结,画出大纲。

教室前面的白板,专人负责,搜一个专访,钟南山、陈薇、袁隆平,张桂梅……叙述一个角度,表达一个观点,素材在于积累,直观的印象加以分析,也就成为自己的资料。

作文交上来了,电子稿或纸质稿,我都喜欢,只有是认真写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作文有多个观点,只要独树一帜,只要匠心独运,只要文采飞扬的,只要有亮点的,总得留个心眼。在下次作文课上,点评一二,看到抬起头的学生。

更好的激励是作文变成文章,钢笔字变成铅字。第一个学生作文发表,第一本杂志来到教室,激起了波澜。谁的青春不精彩,谁的人生不绽放,谁的才华不横溢?当作文遇上样刊样报,学科有了亮点,上课也就多了精彩。

看着学生眼睛的亮光,看着他们对语文课的期许,听到某某课上语文的欢呼,我笑而不语。唯一能做的,切合时代背景,选用时事新闻,来命制一道道原创作文,然后在教室里言简意赅的提醒写作的角度,体育强国、校园美育、丁真来了、气候环境……成为作文的题目。

洪思思、吕必辰、仰奕、方玉、何彩玉、洪丽艳……一大串的名字,出现在各类学生期刊上。爱好写作的群体壮大,多名学生从一篇到多篇,市作协发展会员,我推荐了10个学生,看着他们的进步与收获,才是真正的快乐。

高考成绩出来了,班级语文最高131分。录取通知书来了,上海立信、安财大、安工大、安工程、合肥学院……

班上成绩最高的选择了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代表录取在曹操老家那所学院的中文。毕业后,他们成了我,成了我将来的同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