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3.17【2016-9-2】
#每日学论语#3.17【2016-9-2】
【原文】
子贡欲去告朔(shuò )之饩羊(xì)。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微言微感】
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和“望”都是阴历历法。
那么,什么是告朔呢?
这是周制。周天子每年冬季,以第二年的历书分赐诸侯,诸侯每月初就祭庙受朔,这就是"告朔"。
初,周天子绝对权威,诸侯对天子感恩戴德,“告朔”仪式非常隆重,各诸侯国都是国君亲自参加,诚惶诚恐,用最健美的活羊献祭。
后来,周天子羸弱,诸侯坐大,开始出现不尊重周天子的现象,有的诸侯国国君,找借口不再参加告朔祭祀,干脆派个大臣应付差事。
这个故事,或许是鲁定公时期,也可能是鲁哀公时期,但可以肯定的是,鲁国已经礼崩乐坏,国君告朔的祭祀活动已经很久不再参加,只是杀一只羊,意思意思而已。负责筹备这件事的子贡很有情绪,甚至于有些小脾气,对老师发牢骚说,与其凑合,干脆把“饩羊”也去掉算了。
想想也是:没有了内容,形式有什么意思?
但孔子却不认同,他已经敏感到,礼崩乐坏的背后,一定是朝纲废弛。诸侯可以僭越,大臣也可以,家臣也可以,都不守规矩,这就意味着混乱的开始,而且会愈演愈烈。
孔子之后,果然是到了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侯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谁也不把周天子当回事,甚至于秦王赢荡跑到洛阳,强行把象征王权的九鼎都要抢走。后来,秦干脆灭了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礼的消亡不是问题,问题是接踵而来的混乱和动乱。孔子思考的不是羊的问题,而是为未来的国家命运深深担心。
孔子希望先维持,然后再规范。形式还存在,规则还没有完全废止,总还是有恢复的时候。
学生没有从心底敬重老师,是不是就取消上课的问好,下课的道别?没有爱国激情,是否就干脆取消升国旗仪式?存在写教案不备课,只是一味有口无心抄写,是不是就干脆取消写教案吗?
不是的。
形式主义劳民伤财,固然该改进,但是不能泼脏水,连同孩子一起倒掉。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知情意行统一,如何做到行之有效,如何让一些必要的问好、做操、升国旗、毕业典礼具有仪式感,具有丰富内涵,有趣有味有料。
先走着,然后逐一规范,不能因噎废食。我们不能因为新开的饭店赔钱,就马上关门,万事开头难,慢慢拉客户,慢慢聚人气,服务好,质量优,总有一个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
到一个新单位,我习惯先走一走,看一看,按惯例运行一段时间,看准问题后,再循序渐进。跑操不规范,先跑着,举行几次比赛,自然就规范了。课堂效益低,先运行,悄悄调研分析,找准问题,厘清思路,培养榜样,正面引导,自然慢慢就上路了。
内容和形式,我们希望有机结合,如果内容不足,不要着急把形式也不要的,要让形式先运行,慢慢内容唤醒了,形式就有了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