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转型、中融翻身?传统寿险与科技终会有好故事可以说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这两年,当我们提到寿险业的发展变化,“转型”是永恒的话题,“科技”是各大险企出台转型方针中永恒的一环。放眼望去,无论是如平安、太保、新华、国寿等超级巨头的转型计划,还是中小寿险的新型经营模式,都在讲科技、客户服务。可以看到,整个寿险业迎来了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期,但目前看来,喜忧参半。
2017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寿险市场。与保费蓝海相伴而至的,是众巨头的新战略、中小寿险企业的改革、保险科技创企的崛起。“走过中国保险业的粗放时代,行业转型不再是简单业务结构的修修补补,而是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这一切使如今的寿险江湖风起云涌……
科技化,是“内忧外患”带给寿险业的必然
“数据”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8年,我国寿险保费收入从9679.51亿元迅速增长至20772.86亿元。
根据2017年相关数据,我国的寿险密度为225 美元,寿险深度为2.68%,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人均寿险保额和人均寿险保单持有数量也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且相比车险完整的产业链,寿险产业链的构建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内忧”
首先,从保险公司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寿险业的改变也在悄然发生。高知新贵、千禧一代的成长作为潜在客户,他们的保险意识已经与老一批客户不可同日而语。推荐阅读《2018年互联网保险年度报告》这些人群的收入、差异化需求在驱使着寿险业做出改变,而这,就涉及到新兴渠道的建立。
传统的个险、银邮渠道都面临增长困境,从个险来看成本居高不下、人均产能低下;而银邮方面:网点空心化、客户老年化,产品属性单一。在这些情况下,寿险业将保费未来增长的希望寄于新兴渠道之上,对于电销、网销一类新型渠道而言,投诉高发则是诟病。据近期银保监会发布的2018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2018年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10531件,同比大幅增长121.01%。
“外患”
外资寿险进入中国拓展业务,中国的广大市场以及巨大的潜力吸引着无数的海外保险公司入局,加之2018年出台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得中国寿险行业在面对日趋增强的国内竞争力以外,也要面对海外保险科技发展较快、技术应用更广泛的挑战。但“水土不服”是外资保险公司不得不经历的阵痛,这也是国内寿险公司的一大机遇。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寿险行业迎来了保险科技的时代浪潮。这为寿险企业业务拓展、技术革新带了新的机遇。如构建医养生态、“大健康”生态圈;互联网保险的迅速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智能机器人为客户解答疑问;利用大数据开发差异化定制产品……
寿险巨头早已身先士卒做起科技表率
A股五家上市险企的寿险公司今年前2个月共实现原保费收入4855.7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中国人寿前2个月原保费收入1892亿元,同比增长22.4%;平安人寿前2个月原保费收入为1561.38亿元,同比增长6.2%。两家一马当先领先行业。
而这两家企业在科技方面也在向行业做出表率。
2月22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苏恒轩在2019年公司开放日上诠释了“三大转型”与“四大驱动”,称将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提出“重振”国寿信号。“三大转型”的从人力驱动向人力与科技双轮驱动转型;“四大驱动”中第三点,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科技领域投入,加强科技成果应用,建设创新型企业。都标志着科技发展在国寿的未来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平安人寿则力推“科技+服务”,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赋能寿险服务体系。通过流程创新与优化,应用大数据、数据模型分析、智能理赔等新科技打造的便捷理赔产品;运用生物认证、人脸识别、人机交互、大数据、远程视频等AI技术建立智能客服……
海外传统寿险巨头的新尝试更是屡见不鲜:停止承保传统寿险,转而销售基于可穿戴设备跟踪健身和健康数据的交互式新型保险,美国恒康人寿的一纸消息让全球保险业“炸了锅”。
中小寿险科技化转型尚在初级阶段
面对寿险头部企业的在保险科技上稳健高速发展,体量远不及的中小寿险公司也开始动作,但仍属起步阶段。
案例1:中融人寿——欲用科技赋能
2016年,中融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更断崖式下跌,仅实现24.8万元,几乎可忽略不计。而近日,中融人寿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规模保费收入71.53亿元,同比增长39.1%;实现净利润972万元,扭转了连续亏损的局面。同时确立了构建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为根本、科技为核心的创新驱动经营模式。
其实中融对科技的注意可追溯至前两年,17年11月重组董事会后,新董事会推动产品升级换代,重视保险科技的运用。不过至今也只发布了一款相关产品:18年6月,京东金融保险与中融人寿达成战略合作,由京东向中融做技术输出,开发新型产品。京融一号终身年金保险产品在京东金融平台正式上线。如今的中融,也将科技发展及科技人才引进提上了日程。
案例2:弘康人寿——纯互联网寿险公司
弘康人寿专注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合作伙伴覆盖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银行保险渠道与工行、农行、建行、交行、邮政、邮储及农商行等建立合作关系,合作网点(含线下、线上)超过700个。经代合作渠道与明亚、大童、华康等数十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深度合作,同时与线上保险业务平台开启多样化合作。
即使利润稳步上升,其形势依旧不如想象中乐观。随着新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本消耗,偿付能力随之下降。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末,弘康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05.48%,此后逐年下滑,2017年,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至123.63%,截至2018年3季度末,略有回升,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26.77%。如今四调方案,弘康人寿增资扩股一事仍未“落地”。
对于未来:科技将主导未来竞争的格局
我们看到,对于寿险行业的科技革新,总的来说——巨头领跑、中小寿险刚刚起步。但是科技仍在改变保险业的生态圈,对整个保险业价值链起到重塑作用。但是保险科技于寿险业落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金融风险、监管不完善、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的发展瓶颈,寿险相较于非寿险(财险),保费渠道更多的依赖代理人渠道,这也使得寿险销售上的科技改善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些挑战使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普华永道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保险科技(InsurTech)调查报告中显示,大数据和移动技术将是未来的保险科技公司的重点投入,而区块链时代的到来也渐渐为大部分保险公司所接受。如何利用与保险科技相关的自有孵化器与加速器,利用其品牌与庞大的客户群将是保险业拥抱科技,提升产品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
不过,寿险业和保险科技的结合,能为我们留下多少好故事,仍旧值得期待。
投稿或寻求报道:zarc@warpvc.com
End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