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情境试题06:西藏定结地区爬坡沙丘

最近看到这样一组试题,以下是我对试题研读的心得体会。

原题如下(保留原题号):

答案:12.C  13.A 

在一些群里看到地理老师们在讨论这组试题时,对13题的理解比较困难。12题是一道读图获取信息的试题,重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该组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以下论文:

由于爬坡沙丘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概念,必须给出概念的描述。关于爬坡沙丘的概念,论文在引言部分已提及,如下所示(注意红线部分):

试题中的直角坐标统计图来源于论文中的图2,如下所示: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试题中的统计图去掉了原图中的粉砂数据。

对于第12题,通过读图可知,沙丘顶以中砂和细砂为主,选项A错误;从沙丘迎风坡底部至沙丘顶,极细砂与细砂体积百分含量减少,中砂与粗砂体积百分含量增大,因此沙丘顶粒度较迎风坡粗,选项B错误;背风坡中部以细砂为主,选项D错误;背风坡中部细砂体积百分含量较沙丘顶大,中砂与粗砂百分含量较沙丘顶小,因此背风坡中部较丘顶粒度小,选项C正确。

第12题选项的设计与分析,可以参考论文中关于图2的分析内容,从中不难发现命题者是依据该部分内容进行选项设问设计的。当然,这也是读图类试题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

对于第13题的分析,需要弄清楚P1、P2、P3、P4的含义。题干材料已说明,这四个沙丘是从沙丘底部依次向上进行编号的。

通过阅读论文,发现以下信息(论文中的内容分属两页,为方便阅读,将其合并在一起,注意红色划线部分):

论文中是6个沙丘,为什么试题是中4个沙丘呢?这与沙丘粒度变化特征有关:

可以说,试题选四个沙丘,是根据沙丘沉积物粒度的变化特征,恰好选择题只有四个选项(这个纯属个人观点)。

结合论文中内容与图3,可知沙丘PPSQ1~PPSQ4(即是试题中的P1~P4)的粒度以细砂和中砂为主。只有沙丘PPSQ1(即是试题中的P1)是中砂大于细砂,因此平均粒径最大的是沙丘PPSQ1(即是试题中的P1),选项A正确。

现在问题是,试题没有给出论文中的图3啊,在考场答题时应该怎么样把握?难道只能乱猜?

其实不然!首先来看论文中表2的数据,如下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只有沙丘PPSQ1(即是试题中的P1)中砂的含量大于细砂,其他五个沙丘都是细砂大于中砂,因此沙丘PPSQ1的平均粒径最大。

这是为什么呢?论文中的分析对此有过解释,如下所示:

综上所述,解答第13题时,要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爬坡沙丘的泥沙来源;

二是爬坡沙丘的概念;

三是沙丘P1~P4编号的位置差异与沉积物粒径的关系。

关于爬坡沙丘的泥沙来源,论文中的分析如下:

论文中是通过对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与河漫滩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比较来推断,定结地区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应源于河漫滩。

而在试题设计过程,命题者将该结论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引导考生注意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是来源于河漫滩,而沙丘P1位于迎风坡底部,离沙源地河漫最近,河漫滩的泥沙在风力的作用下沿山坡爬升(即受到阻碍,较粗粒径的物质沉积下来,较细的物质被风力携带,继续爬坡,从而造成迎风坡底部的沉积物粒径较粗。论文中已有爬坡沙丘的概念,但命题者修改了表述),不断被分选,粒径逐渐变细。

实际上,第13题考查了风力搬运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道试题本身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但该题容易出错的在于,解题过程中容易受到第12题的干扰,换言之,解答第13题时,需要跳出第12题的分析思路,也就是说,不用试题中的统计图来解答第13题,统计图与第13题无关。如果不清楚第13题的考查指向,根本无从下手,这样一来,出错就不奇怪了。

如果不设置第13题,继续使用试题中的统计图,还有没有设问的角度呢?答题是有的。请继续看论文中的分析:

可以根据上述的分析,继续利用图2设计问题,讨论沙丘顶与背风坡沉积物粒度差异的成因。

(0)

相关推荐

  • 【高考地理微专题】灌丛沙丘

    灌丛沙丘是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沙物质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堆积而形成的一种风积生物地貌类型.植被.沙源和风力等对灌丛沙丘的发育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柽柳为落叶灌木,在干旱沙漠地区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 ...

  • 湖北省六月下旬天然细砂89元/吨,13块碎石91元/吨

    2021-07-05 来源:中国振动机械网 近日,湖北省发改委发布了湖北省内六月下旬砂石价格,报告显示:天然细砂平均价为89.3元/吨,天然中粗砂平均价为143.63元/吨,机制砂粒径0-4.75mm ...

  • 学术情境试题75: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

    2011年广州二模第8-9题: 下图是我国1978年-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8-9题. 8.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 A.商品粮基地    B.都市农业 C.牧业  ...

  • 学术情境试题131: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

    什么是雪线 关于雪线,单之蔷在<雪线中国>一文(<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8期)中曾有这样的描述: 该文有丰富的山地雪线图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找.当然,关于雪线概念专业的分 ...

  • 学术情境试题135:半湿润地区沙丘

    一.真题再现 (2013全国文综新课标Ⅱ卷,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 ...

  • 学术情境试题166:黄河下游地区堌堆遗址时空分布

    (2021湖南省适应性考试)堌堆是黄河下游地区的古代先民在平原上修筑的土堆台地遗址,主要用于居住.先秦到汉朝均有较多的堌堆,汉朝以后的数量极少.下图示意黄河下游地区堌堆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 学术情境试题171: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重心的变化

    (2015佛山二模,9~10)下图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而成的福建省耕地.经济和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据此回答第9~10题. 9.由图可以判断: A.耕地重心向东北移动 B.人口重心移动幅度最小 C ...

  • 学术情境试题13:西藏中部当惹雍错湖泊

    答案:7.D 8D 该组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中的图像更是直接选取论文中的图1当惹雍错湖盆示意图,如下所示: 通过对比可知,命题者并没有对论文中的图像作任何修改. 该题组的文字材料,以及 ...

  • 学术情境试题73: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

    台风天气不忘学习.今天继续看看2011年广州市高三调研考试的第40题. 40.(30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整体而言,根据该组试题的主题--城市化 ...

  • 学术情境试题110: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

    (2012福建文综,5~7)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 ...

  • 学术情境试题1160:华南地区旱涝急转特征

    以下这组试题还是来源于高二期末考试,印象中在一些教辅资料书上见过这样的素材,但现在又找不到. 该组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中的图像直接选取于论文中的图1,如下所示: 命题者相当将论文的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