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新编小说之八:保生大帝——吴夲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的清晨,由花车和歌仔戏班组成的谒祖行列,就把台南学甲镇挤得水泄不通。十几万的台湾民众游行到将军溪畔后,就在这个郑成功率军登陆台湾的纪念日里,举行“上白礁”隆重祭典活动,隔海遥拜祖国大陆的白礁慈济祖宫,缅怀列祖列宗,同时高诵祭文:“……巍巍昆仑山,浩浩扬子江,伟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祖宗功德厚,子孙岂敢忘……”他们还虔诚地遥拜白礁宫里供奉的“保生大帝”,即闽台俗称的“大道公”、“吴真人”。请问,这“保生大帝”是何方神仙?其实,他并非神仙,而是宋代一位民间医生,名叫吴夲(音滔)。

  吴夲(979—1036年),北宋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今属龙海市角美镇)人,字华基,号云冲,闽南名医,因医德高尚,死后被老百姓尊奉为“大道公”、“吴真人”,并被宋朝以来的历代皇帝赐封为“保生大帝”。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3月15日,吴夲诞生于白礁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自幼颖异,才智过人,心性纯厚。刚满10岁,就经常跟着父亲吴通下海捕鱼抓蟹。吴通后来患恶疾,没钱医治,年幼的吴夲眼睁睁看着父亲被疾病折磨而死,于是下决心学医。不久,母亲黄玉华也因操劳过度而病逝。

  少年时代的吴夲四处求师学医。起初跟一些蛇医捕蛇采药,医治被毒蛇咬伤的农夫;后为广学医道,便远离家乡,到名山古刹,拜师学道,以求实现济困扶危的夙愿。

17岁后,他便通晓医术,擅长针灸,能知人身气血流行点。针、药到时,沉疴即除。吴夲还精通气功,练就一身拳术,学成“三五飞步法”。

  青年时代的吴夲,在故乡白礁一带行医,医无贫富,一视同仁,每行医于贫苦农家,分文不取。有一天,吴夲在行医途中,遇到一群海盗上岸抢劫。他不容分说,便拔剑冲上去,以一当十,把他们驱赶下海。其时,他听到一位老妇人在嚎啕大哭,仰天呼救:“吾家三代,只此孤儿,若有不测,后嗣无继。皇天在上,拯救残身呀!”吴夲上前一看,只见一位少年被海盗砍倒路旁,满头是血,胫骨断裂,气息奄奄。吴夲很是同情,立即把鲜血淋漓的少年背回家中,将他安置好后,便飞步上龙池岩采回草药,马上给这少年内服外敷,着手抢救。吴夲天天亲自汲取屋旁的山泉,给少年洗涤化脓伤口,并施以草药接骨。夜以继日,不厌其烦,终于把这少年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乡里父老赞道:“吴夲乃扁鹊再世,华陀复生也,此乃患者之大幸矣。”

  一天,吴夲上龙池岩采药回村,看见榕树下一群人身披麻衣,哭哭啼啼,连忙走过去探听。一位老阿婆哭诉着:媳妇身怀六甲,昨晚突然肚痛气绝。吴夲连忙走进灵堂掀起罩在“尸体”脸上的黄布,见“死人”还有一点血色,就取出银针,在其人中、合谷等穴位扎了几针,这时,只见少妇的嘴唇略微翕动了一下。他紧接着跑到山路旁,从石缝间拔起石菖蒲,将其捣烂,拧汁灌入孕妇口中。过了片刻,这女人慢慢睁开双眼。又过了一会儿,忽然听“哇”的一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这件事很快传到十里八乡,闻名遐迩,连县里的官老爷也对这位乡村郎中刮目相看了。

  有一年春天,吴夲来到县城,找到一家客栈,刚卸下药葫芦,便见公差禀报:“县太爷胡大人上门拜见。”吴夲整整衣衫,出门迎接。胡县令拱手说:“本官小女得了怪病,吃什么吐什么,已五六天滴水未进。县城里的医生都找来诊治过,均未见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严重。恳求吴郎中光临舍下,救小女一命。”

  吴夲连忙随胡知县来到县府。吴夲诊脉后,判定是膈食病,便步出县城,在山野溪涧旁,采回象鼻草、石竹根等草药,捣烂绞汁,给胡小姐灌服,服后,胡小姐便不再呕吐了。经过数天诊治,她的身体慢慢好转,枯槁的脸上开始出现了红晕。

  吴夲救了小姐一条命,胡知县对他倍加尊敬。一次饭后闲聊,胡知县问道:“吴郎中,你满腹文才,今年乃大比之年,何不赴京一试,榜上题名呢?”

  吴夲笑道:“平生不能为清官,只求做一名良医罢了。”

  胡知县对他的志向颇为赞赏,有意将千金许配给他,便进而问道:“吴郎中已届而立之年,何不娶家室,成家立业呢?”

  吴夲仰脸大笑道:“我是一个浪迹江湖的医生,萍踪浮云、来去无定,让人厮守空房,岂不误人青春。”

  吴夲一生不茹荤,不受室,却好交往,广交名流学者。他不仅是一个妙手回春的高明郎中,而且是一位艺术精湛的书法家。他所开的处方,字迹洒脱,遒劲有力。每年春节,不少乡绅都以张贴他挥毫写就的春联为荣。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巍峨的角美白石山下新落成了一座丁氏家庙。丁厝村的丁员外为给这座金碧辉煌的祠堂增添光彩,连忙亲往白礁村,诚心诚意地聘请吴郎中给家庙的传世芳规泼墨挥毫。丁员外是唐开漳圣王陈元光别驾丁儒之后裔,吴郎中立即挥毫书写,他联想到丁员外世代重视施赈的传统,与自己的“以济人救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钱”是同样的济世为怀,于是在书写到“多财惟有善施贤”、“不恤贫民枉费钱”时,笔走龙蛇,显得格外潇洒遒劲,令丁员外和旁观者拍案叫绝。

  吴夲自50岁后,便随身携带一根5寸长的银针,背着装满自制药丸的葫芦,浪迹江湖,四处行医。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的欧阳修做西京(今洛阳)留守钱惟演的幕僚时,一连几天闹腹泻,很多城内名医都无法根治。

  这一天,府外来了一个人,自称能治好他的病。欧阳修一看,见是个“行脚医”,便叫门人谢绝了。但门人都知道该人来自遥远的闽南,已在西京治好很多患有痼疾的病人,便向他要了药来,暗中混在稀粥中给欧阳修吃了,想不到暴泻隔天就止了。

  欧阳修急叫门人召卖药人,一问,才知他是闻名江南的名医吴夲,问他用的是什么药,竟有如此神效?

  吴夲笑眯眯地说:“说出来不值钱,只用车前子末,和稀粥汤服下,能利水道而不损津液,又可使大便实,而分清浊,谷腑自安,暴泻当止。稀粥能壮胃气,而使下焦不紊,药到病除。”欧阳修方信这位来自南方的“行脚医”实有独特之处,马上请到府里,待为贵宾。吴夲离开西京后,又沿路治病救人。这一天来到京城汴梁(开封),看到人们正在围观一张皇榜,议论纷纷。挨近一看,原来是仁宗的母后患乳疾,伤口糜烂,奇痛难忍。眼看性命岌岌可危,而朝中太医束手无策。仁宗皇帝只好出榜告示天下,广征良医,治愈者,赐官重赏。京城许多名医应召入宫,都治不了国母的病。吴夲在皇榜前徘徊了一阵,就揭了皇榜,入朝见皇帝。

  仁宗皇帝见了吴夲,并不喜欢这位浪迹江湖的土医生。封建社会年代,御医进宫为后妃诊病,不得直接在手上按脉,只能通过丝带间接测脉。仁宗皇帝为了试试这位“赤脚道士”的本领,暗地里叫宫女将按脉的丝线缠在母后的紫檀木床架上,另一头牵到幔外。吴夲坐在椅上,伸出三个指头,轻按丝带,忽然惊呼:“脉膊不动,此乃木也!”皇帝又命宫女把丝带绑在花猫脚上。吴夲按了一会丝带,脉膊缓动,却又异乎寻常,“怪哉,为何脉象如兽?”仁宗听了,方才叹服。然后将丝带系在母后的腕脉上。吴夲闭目凝神细诊了一会,又向宫女询问过太后的病情,然后笑着说:“托皇上洪福,太后小恙,不日可愈。”说着,便取出闪闪的银针,隔幔进行针灸,又解下药葫芦,倒出一把丹丸,嘱咐宫女早晚侍候太后吞服。紧接着,他又步出京城,到郊野采回蒲公英等几味草药,交代捣烂外敷。

宋仁宗为母治病 出榜求医

  几天后,太后乳疾渐渐减轻,不到一月,就完全康复。仁宗不胜欣悦,封吴夲为“御史太医”,永留朝中,享受荣华富贵。可是,吴夲却背起葫芦,叩拜告辞:“贫道志在行医民间,慈悲济世,拯救苍生。荣华富贵,不是我的愿望。”仁宗皇帝见挽留不住,就敕封吴夲为“妙道真人”。

  吴夲治愈太后顽疾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到了闽南。白礁乡的老百姓奔走相告,都为家乡出了个名医而感到自豪。许多达官贵人更是争相送礼,想要巴结一个被当朝皇帝敕封为“御史太医”的名人。漳州知府做生日,大办筵席,派轿去接他。吴夲回话道:“治病甚忙,无暇赴宴,请谅!”公差还未走,一个衣衫破烂的农民气喘吁吁找上门说:“我儿子被毒蛇咬伤了,求你去治一治!”吴夲二话没说,立刻放下饭碗,背上葫芦,急匆匆地跟来人走了。公差无奈,只好回去禀报知府。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泉州一带流行瘟疫,相继死人,出现田地荒芜,村落无人的凄凉景象。吴夲立即背上葫芦,带上徒弟,奔走于安溪的崇山峻岭和晋江的乡间阡陌上,边走边采挖各种草药,一进村,就叫徒弟熬成药汤,分给病人服用,救活了不少人。但当父老们拿着花生、芋头等土特产来感谢时,他已带着徒弟赶往另一个瘟疫流行的村落了。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吴夲已经58岁了,但他仍奔走四乡,为百姓治病。初夏的一天,公鸡还未报晓,吴夲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唤醒了。原来是角美乡一个牧童放牛时,不小心摔断了手,吴夲马上披件衣服,跟着来人,三步并做两步地消失在雾蒙蒙的原野里。

  吴夲忙碌了一阵,终于把牧童折断的手骨接好了。牧童的父母炖了一只鸡,盛情地摆上桌子。吴夲这时感到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但他仍像往常给穷人治病一样,坚持不动碗筷,马上告别道:“过两天,我再来换药。”说完,就大步走了。

  路过龙池岩时,他忽然想到正在配制治疗鹤膝风的药方中,尚缺一味金不换,而对面悬崖上正长着一丛丛金不换,于是赶紧抓住卖麻藤,攀上了长满青苔的大石壁。这时,正午的骄阳在头上暴晒着,吴夲忍着饥饿,咬着牙,采下了一株株千层塔似的金不换草。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珍贵草药。心想既上来,就多采一些吧。于是,又向上攀去。突然头顶上掉下泥块,抬眼一瞧,糟啦,卖麻藤的根被拔了出来。吴夲赶忙去抓旁边的鸡血藤,不料手心汗过多,又四肢无力,一时抓不住,竟堕落崖下深坑。后被一个樵夫发现了,把他背回白礁村。农历五月初二日病死家中。

  吴夲一生普济众生,济人无贵贱,医人无贫富;以医名天下,以救人济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钱;又加上他曾治愈过宋仁宗皇帝母后的顽疾,而不愿为官,因此,其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令人仰慕倾倒。远近百姓得知他谢世的消息,无不掩袖挥泪。闽南一带百姓自发筹款,在他的家乡白礁村盖了一座龙湫庵,祀奉这位神医。一百年后,南宋高宗皇帝登基,他得知被江南百姓供奉的神医曾治愈过自己老祖宗的顽疾,又听说小小龙湫庵香火鼎盛,特命使臣督工,重建了三进的辉煌殿宇,并赐名为“白礁慈济宫”。当年,吴夲为穷人洗涤伤口用的泉眼也被挖掘成井,相传取这井水煎药,可除许多疾病,这就是今天殿中的龙泉井。

  后来,北至黄河,南至两广,各地都建起吴真人庙,祀奉吴夲的神像,其中数八闽兴盖的“大道公”庙最多。泉州百姓为了表彰吴夲当年在瘟疫流行时,废寝忘食、治病救人的高尚精神,特地在吴夲住过的客栈,建了一座“花桥公庙”供奉“保生大帝”的塑像。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还题了“真人所居”的匾额,高悬于庙首。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随军入台的白礁后裔,也在最早登陆的台南将军溪畔学甲镇,仿照白礁慈济宫,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学甲慈济宫。现在台湾省和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都建有慈济宫、吴真人庙,纪念这位千年来令人敬佩的闽南乡贤“保生大帝”。

原作者林斌龙先生发表于2004年第7期《炎黄纵横》杂志

(0)

相关推荐

  • 精舍珍遗世,层阶险到天 ‖ 海沧慈济东宫

    青礁慈济 慈济源流地,龙湫瓜瓞绵. 东宫涵紫气,海峡共岚烟. 精舍珍遗世,层阶险到天. 祥云浮野陌,大道已千年. 厦门慈济东宫位于厦门市青礁村院前社,建于1151年,是一座造型庄严雄伟,金碧辉煌,飞檐 ...

  • 百神传说之医神保生大帝

    医神保生大帝,又叫"大道公","吴真君","花桥公".姓吴名夲,字华基,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人,精于采药炼丹和针灸. 吴夲为紫微星转世投胎 ...

  • 白礁慈济祖宫

    龙池岩下,一路之隔的就是白礁村,这里是海峡两岸有着广泛信众的慈济闽台保生大帝祖庙的所在地.从这个巍峨的村子门楼下进去,沿着村道行驶几分钟,与王氏祖祠一巷之隔,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庙宇就出现在眼前. 白 ...

  • 临青礁慈济祖宫有感

    2019年11月22日携妻子登临海沧角美青礁慈济祖宫,拜谒保生大帝及众医圣鼻祖,即兴吟得此诗. 临青礁慈济祖宫有感 文:逸涵 昊天圣地显通灵,扁鹊华佗伴我行. 祛病消灾无极福,霞光普照济苍生.

  • 漫步随缘慈济四宫一院(三).2021.05.05.

    漫步随缘慈济四宫一院(三).2021.05.05.

  • “闽台慈济第一宫”----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

    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又称慈济东宫(古属漳州府海澄县),是为纪念保生大帝--吴夲,而建立此庙宇.系厦门市最大的民间信仰场所和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被广誉为"闽台慈济第一宫".青礁慈济宫 ...

  • 梧闽新编小说之六 :水仙尊王——屈原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太阳刚冒鱼肚白一点点,一辆由三匹骏马拉着的官车隆隆地经过郢都(楚国国都,今湖北江陵)铺着卵石的大道,来到楚王宫门前."耸立",车刚停定,一位眉清目秀 ...

  • 梧闽新编小说之七: 五柳先生——陶渊明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这天,陶渊明从县衙回来,一幅闷闷不乐的样子-妻子端上花生咸菜,半腿鸡肉,另放一盅温好的米酒,坐在桌边的陶渊明,半响过去了,仍没有动筷喝酒的意思-"夫君,官府出 ...

  • 梧闽小说:有猫吗?

    那位腼腆的教学小朱(猪)先生,蹑手蹑脚来了,来到了自己平常也挺喜欢的学生小青家门口,这一刻,小青的爸爸在加班,妈'被卖菜'走了,不知道去向,'嗑.嗑.嗑',门吱一声开了,探出一张泛红的笑面,'去年今日 ...

  • 梧闽小说:胆怯 还是恐惧

    今晚散步,去了一个店面,想买件秋衣--·那店主与店员都是女的,都很热情.'来坐,看(⊙o⊙)看衣服,随便挑吧!今天总算有顾客:'我问道'生意好吗?衣服换季了.'店长说'生意难做呀!来的人客,试穿后就扫 ...

  • 梧闽小说6:榕树下 梧桥旧戏文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山石码作品赏析 老家梧桥,很出名,有一棚芗剧团,闽南演过<孟丽君>-有一阵拳头馆,厉害了-到邻村看戏,出门口遇暴雨,借不到油雨伞-东屿人戏讪曰''有本事那些樁米的石臼窑提 ...

  • 梧闽小说之7:正港 鹧鸪菜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梧桥老房子--宫尾大厝 小时候,有一个乐趣,就是到老家梧桥村祠堂石板埕上,去围观''打盒卖膏药",在梧桥的农耕时代,老百姓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凿井饮水挖塘养鱼,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八十四:紫泥,难忘的记忆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锦江道上看赛龙舟 这是我的第二故乡紫泥镇土仔社龙舟盛会,我曾于1983年9月6日~1988年7月5日在紫泥镇工作,进驻过南书村,城内村,溪乾村,紫泥村和巽玉村-曾和巽玉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八十七:小平,您好!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郑小平老师 我的龙海好朋友中,有两位"郑小平",一位是道溪的同班同学,原建设局长郑小平,他给我的印象很深,就是对世道看得很清晰-当年他任好用岗位&q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八十九:桃花依旧笑春风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桃子 因为我与<月泊龙江>--有诗与远方的生活群友许建鸿贤弟的结缘..使我对中国文脉的动脉与静脉有点新的认识,诗歌给人以动态的美,这不同于建筑.雕刻,字画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