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肺内结节就和发生感冒一样
自打罗湖医院为辖区内老年居民实施免费体检以来,体检报告上显示“肺结节”字样的人员也就明显多了起来。接下来就是看到很多人紧张到了极限,也是不断地在询问我们一些问题:
“这里说的肺结节是不是就是肺癌”
“赶紧给我做手术吧,千万不能等他癌变了”
“我不抽烟,周围也没有抽烟的人,我怎么会得这样的结节”
面对着大家心里出现的这些疑惑和恐慌,其实有这样的反应也很正常。在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一直是处于持续性的升高的局面,而且在恶性肿瘤的整体发病中始终排列在第一位。据统计,在每年新发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每八个患者中就有一位是肺癌。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肿瘤防治意识的增强,对于高危人群实施肿瘤筛查,人们按时进行健康体检的习惯已经深入人心。这些工作实施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得很多恶性肿瘤在其早期阶段即得以发现,并且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使得患者获得了根治的机会,患者的生存率明显得到提高,也提高了肿瘤整体的治愈率。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在这样的检查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受到一些非肿瘤性因素的影响,或者是发现了一些需要实施鉴别诊断的疾病。在这其中,发现肺结节就是一个极其普遍的情形。
如此,有人就疑惑了,为什么现在的体检或者实施肺部CT检查的时候,发现肺结节的几率如此之高,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目前体检中发现肺结节就和发生了感冒的频率一样。说起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那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检查仪器设备--低剂量螺旋CT具有着极强的敏感性和分辨率。这样的设备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肺内直径只有2-3mm的肺内结节,这与既往采用普通胸片检查中,几乎无法发现小于1cm以下病变,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磨玻璃样的病变更是难以发现的情况相比,那真的是天地之差。不怪有人戏称这样的差异就如同目前我们使用的手机摄像一样,手机像素的提高,可以清楚地拍摄月亮,甚至是可以取代专业摄影设备一般。除了设备的原因以外,其实肺部小结节的形成原因还有很多,环境污染、肺部持续性的受到外界物质的侵害,肺部各种损害及其修复因素,这些都是形成肺部结节、瘢痕或者形成良性肿瘤的主要原因。如此说来,在体检中发现了肺结节是不是有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了。而绝对化的、惶恐地认为肺内发现了结节就认定是肺癌,这样显然是有些可笑了。
在临床检查中,当发现肺内结节的时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的恐惧,尤其是对于那些肺结节直径小于6-8mm的,首次体检中发现的,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的体检者,这些肺结节基本上都是良性的。需要给予你的建议除了每年一次的常规随诊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特殊花样。对于这样的结节,有的时候医生会根据自己的观片意见、结果,告知患者需要缩短随诊的时间间隔,比如间隔时间为3个月或者6个月,其实这样的结果也是很正常的,那就是这样的肺结节在大小、形态、结构、性质上有了一些改变,对于这样的改变实施加密随诊的安排也是为了及早发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沉不住气,甚至觉得直接一刀切除了最为干净利索,其实,这样的手术不只是对于肺部组织具有一定的损伤,而且从多数的手术结果看来,切除的都是良性病变,这不免有些医疗过度之嫌。
在部分肺结节患者中,还有些高度提示可能是炎症性因素的结节。这样的患者多数会给予2周左右的抗生素使用,再接下来继续实施影像学检查、对比、评价,从而获得明确的临床诊断。由此说来,我们还是没有把手术切除作为应对结节的第一选择模式。对于那些临床上高度可疑是恶性的肺结节,即使在临床上再继续观察3-6个月,疾病也是安全和稳定的,恶性的肺部肿瘤也不会发生转移,其疾病的具体分期依旧是其早期阶段,而且这样的肿瘤手术切除以后,整个的治疗过程也就结束了,后边不需要实施任何治疗和其他干预。
如此说来,对于肺结节的观察、处理还真的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目前的问题不再是能不能早期发现问题。而是需要提醒大家如何理智对待检查的结果,避免过度干预、过度医疗,尤其是对于手术治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