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需要这样的热火朝天(下)

乡村教育需要这样的热火朝天(下)

文|周国平

看来,第一天的培训安排是热身运动,因为第二天才是这次的高潮部分。

上午,先由教育教学研究院的潘迪妮老师为大家讲述什么是自然教育,再是三个学校的课程案例分享,最后是实战环节——工作坊活动。

有了概念,我们知道为什么而做;有了案例,我们知道了怎做;有了实战,我们就有了怎么做的经验。从概念到案例再到实战,这样的安排的确非常有效,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激发参会的校长和老师们热情。

我们这个小组,选择了洞头的鹿西小学,作为实战的项目学校。通过校长介绍,小组讨论,入组导师的协调和引导,我们将这所海边学校的在地资源进行了整理分析,策划出一个具有可行性的课程简案。有山、有海,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将课程名称定为“山海经”课程。根据学校原有的活动项目,提炼出了与山、海相关的课程项目。

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鹿西小学刘玉飞校长前期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整理和分析。因此,这次的课程对于他来说,应该是收获最大的。不过,作为参与者,我们经过头脑风暴,让自己的大脑处于思考,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成长。

下午的一整个单位时间,全部用于工作坊的实战。由鹿城区教师教育院副院长潘旸老师和瑞安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王小梅老师分别带领我们进行实践操作,项目式课程如何与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进行整合。

时间很紧,现场很火热,大家通过寻找教材和网络资料,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项目式课程语文板块和科学板块进行设计。我们小组仍然是以鹿西小学为例,大家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式课程。海之蓝是我们的课程名称,把教材中关于大海的课文、网上关于大海的诗歌、关于大海的科学现象等进行搜寻和整理归纳,形成了“海洋之诗”“晒海盐”等项目化课程。

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仅一个下午,我们就整理出了一所学校的未来就可以实施的项目化课程方案。在整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校长、老师和指导师之间并没有任何校级之间的隔阂,仿佛就是一所学校的课程研发部门的同事。大家都绞尽脑汁,努力呈现最好的成果。在分享环节时,那更是一片热火朝天,每一个展板边上站满了人,介绍的、拍照的、倾听的,鼓掌和点评的,让整个会场成了缩小版的“广交会”。

面对此情此景,想起屋外骄阳似火,我突然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乡村教育就应该要这般热火朝天!

一整个下午,大家都浸润在这般热火朝天中,就是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也都无所谓。因为他已经感受到了这群人在陈院长的带领下,成为了一群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人!

最后一天,总是要有大牌出场的。胡玫院长又把我们从地上带到了天上,让我们不仅要有实战的方法和策略,更要有思想和理念,更要有乡村教育情怀。是的,脚踏实地的同时,总是要仰望星空的,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没有突破和创新,甚至还会偏离航向。

这三天的培训,安排的既紧凑丰富,又人文有趣;既能上天又能入地,的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实,乡村校长不是不愿意做,而更多的是不知道怎么做,也没有真正看过别人怎么做。这次,让我们这一群乡村校长长见识了。正如最后一个发言的苍南桥墩五凤学校李校长所说:“以前觉得课程是一个很高大上的东西,这几天听着、听着,觉得做课程没有那么害怕了。”

这样的培训,过去基本上都是针对工作室学员和骨干教师的。对于乡村校长来说,真的是太需要了。

“小而优”是乡村教育的机会,我希望它能一如既往的如此热火朝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