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微报告

听听微报告

今天又一次来听现场论坛,与上次一样首先是主持人介绍嘉宾和比赛规则,个人觉得主持人应该尽早切入主题。

1号选手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入手,到如何培养人,讲得很流畅,很大气。从学校的自主课程、课堂、评价和作业等方面展开学校是如何培养什么样的人,很吸引人。八分之后,我想我还是更愿意详细了解其中的一个“自主”,比如自主课堂的样态。

2号选手与1号选手相比,声音会柔和一些。听起来可能会轻松一点,犹如她所在的校园一样,安静和舒适。微报告,是怎样的一种形式,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我觉得应该有自己的鲜明的观点,以及自己是如何去证实这个观点。

3号选手讲述的是用智慧课堂助力乡村教育,观点很明确。最后的视频很好,很有视觉效果。一定让很多乡村校长和老师羡慕。分享者刚开始讲述的方式还可以自然一些,像讲话一样。

4号选手池一平老师是我的老同事讲述“协约式”的行规养成方式。这个标题很有现代感,很有理念感。报告很微,做法很细,形成闭环式的管理,值得思考和学习。最后,超时时可以立即播放课件直接结束。

5号选手讲教师发展,研行合一的教师发展设计很大气。刚开始在概念上绕得多了一点,后来的卷入式教研和助推式教研还可以继续微小一点。

6号选手来自高中,讲述的方式很自然,很舒服。关注班主任管理,很有想法。用腾讯表格程序管理班级常规,值得探索。之后的粘贴展示,后续是否有其他做法,值得思考。

7号选手是我教学校长班的同学。她也是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微报告。从推门课改进到捆绑式结对,从评比失败想到“抱团助力”发展教师,从写论文获不了奖想到“全程辅佐”式帮扶式助力教师成长。很有思考,很有行动力,很有教育温度!

8号选手将学校老师分成六类,每一个类型的老师都有不同的引导方式,这个说法蛮有意思。如果每一个类型,都研究出一系列的做法,那将是一本教育专著。

9号选手又是一名中学老师,看来中学老师讲述的方式就没有小学和幼儿园老师那样的造作。分享了三个德育做法,让我想到中学如何在升学压力的重压下,营造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探索。

10号讲阅读,这个话题很熟悉,原来也听过蒋老师的分享。今天的报告更加精致了,做法和内容也更加丰富了。

11号来自幼儿园,讲项目化课程的观点报告。一上台就遇到了课件播放的问题,但是非常淡定。看来是一个高手。语速,语调,肢体语言都非常得体大方。面粉的过去与未来,挺好的课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利用课程发展需要和思维,非常有意思。

12号很诗意,更像是一场朗诵会。这位选手绝对是朗诵高手,欣赏了。她的讲述,如果在校内分享,一定可以感动同事。

13号讲劳动教育。生产劳动课程以手工实践和田园劳动为主,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到后来,又有了劳动的项目化课程。逐渐形成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但是分享不够细,没有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哈哈,最后一句话有点播音员的味道。

14号讲后进生转化。这个计划称之为“浪花计划”,有意思。如何让前浪留下来,成为后浪的带动者,成为关键。对于后浪,学校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策略,但是我还想听实施细节。事实上,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值得探索。

15号也是讲教师专业发展。什么叫全员卷入?这真的是一所学校的成功秘诀吗?我们去拜访过校长和学校。一张张表格,一张张奖状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值得再次去深挖!从其中一个老师讲述教师的成长规划,非常好。但是还需要更多的这样的细节,能够让人思考。

16号的观点有意思,构建在地资源的附近。原来是学校的研学课程。通过附近的资源,来构建学校项目化课程。现在的幼儿园,课程意识特别强,也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项目化。但是千万要防止项目作业家长化的问题。

17号讲学用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从意识到拓展性课程存在的问题,来解决课程设计,形成课题,形成课程群。值得学习!学校关注点在哪里,哪里就会闪光。有想法,就有问题,;有问题,就有解决的可能。

18号的三生有幸的德育活动,有逻辑,有做法,有思考。但是,我更喜欢她的希希的故事。能够创造和讲述故事的老师,内心是温暖,柔软的。

19号又是一位高中老师,声音和讲述方式,很符合高中的气质。高中的百草园实践课程,是怎么执行与操作。按理来说,高中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有更多的实践成果。果然,有。

20号讲民族团结特色教育。从照片可以看出这几年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关注是越来越多了。课程跟进,特色越发凸现。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可以作为的地方和机会。问题是,你要不要做?

听完之后,已经接近十二点了。接下来是教育名家王振中校长的点评,多次聆听过他的课,值得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