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就会想起那个卧轨自杀的人

2015年八月三十一日,深圳大雨。

为某知名服装品牌代运营公众号的月度会议在我们公司举行。那天对方的女性老板穿了一身蓝,从耳环到手表到套装到高跟鞋全是蓝色,明亮耀眼。

按照会议流程,先是上个月的总结,后是接下来的月度规划。在进行月度选题规划时候,我建议做一期海子。理由是:别人大都选择在他卧轨自杀那天纪念,我们不凑热闹,而且我们不因死亡纪念,单单因为他的那首《九月》。

那位一身蓝的女领导微微点头,吐出三个字:我同意。当天其他选题基本都要经过讨论通过,只有海子的最爽快。

会议结束时,大家相互点头致意告别,那位女领导突然对着我方一众工作人员讲道:“我也非常喜欢海子的诗,喜欢《九月》和《远方》,也喜欢那句'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谢谢你们做这个选题。”

把对方一行送进电梯,一个对首饰颇有研究的女同事跟我讲,那对蓝色耳环是某知名品牌限量款,价值十多万。但我忘记了那些蓝色,就记得说起喜欢海子的诗歌时,对方眼睛里有光一闪。

2017年,电影《寻梦环游记》上映。里面谈论真正的死亡是世间无人再记得。我又想起那个一身蓝色的女领导和海子。如果是一个从事跟文字相关工作的人这样讲海子,会让人觉得是因为谋生需要;一个事业有成的服装从业人员,在一种纯商务的会议场景中,背诵她喜欢的诗句,你就会觉得海子还会活很多年。

自打海子卧轨后,就有中国诗歌已死的说法。尤其到现在,在满大街全是互联网思维、跑马圈地、网红经济词汇的时候;在人们都在关心猪肉涨价、黄金走势、中美贸易的时候,谈诗歌是挺不合时宜也挺傻冒的。但在一些夜深人静的独处时刻,在充满无力感的时刻,于石头与石头之间,于坚硬与坚硬之间,就会有这些柔软的东西不刻意下冒出头来。虽不至于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燎原,但也足够抚慰人心,陪你度过难捱时月。

还有重要的一点需要讲出来:越是在不刻意之间发生,越是证明其不会彻底死亡。譬如纯商业会议上说喜欢海子的那个蓝色女老板。也许你会说她在装,附庸风雅。穿着打扮可以装,喜欢也可以装,眼神装不出来。

现在时间是2019年的9月6日,一起再读一下海子的《九月》。读完别说话,也不用发表读后感。一发表读后感就漏了。有些“得到”是没有文字和语言答案的。如为什么要有信仰?为什么要爱?为什么要去相信?说什么都轻,都词不达意。不说就是最好的回答。

九  月

                       作者: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