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明清瓷器
明清 · 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公元1368年—1911年)《明代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1966年江苏苏州虎丘乡新庄出土。
明代服饰承接了浓浓的蒙古风格,在瓷器上也继承了元青花的艺术审美。明永乐青花海水云龙纹盖罐。
永乐、宣德青花瓷使用的是进口“苏麻离青”料,成化、弘治青花瓷使用的是产于江西省乐平县的“平等青”料。明宣德青花缠枝贯耳瓶、青花灵芝纹石榴瓶。
嘉靖、万历青花瓷使用的是产于江西省上高县的“石子青”与进口“回青”的混合料。明嘉靖青花八仙葫芦瓶。
由此形成永乐、宣德青花之凝重,成化、弘治青花之素雅,嘉靖、隆庆、万历青花之艳丽。明万历青花穿花龙纹梅瓶,1957年定陵出土,目前已知最大的梅瓶。
永乐年间,景德镇官窑在元代枢府瓷的基础上,创烧出了高白度的甜白釉瓷。甜白釉在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样就使釉色精细白净,几无瑕疵,被形容为“白如凝脂、素犹积雪”。明永乐白釉暗花三系罐。
甜白釉是在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釉下暗花用肉眼难以看出,但通过侧光、放大镜或者灯光透视等,却隐约可见,使原本单一的白色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变化感。明永乐白釉暗花缠枝莲纹梅瓶。
明永乐白釉葵口碗。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色瓷工艺,宣德年间开始出现,成化年间达到高峰,是与宣德青花齐名的明瓷中的代表作。明成化斗彩花蝶纹罐。
斗彩制法是先在素胚上画好青花图案,后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彩料填绘,再放入烘炉中低温烘烤,,即成斗彩。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加以点缀,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静动兼蓄,对比鲜明,宛如色彩相斗,故称斗彩。明成化斗彩婴戏纹杯。
据说万历皇帝对成化斗彩杯爱不释手,那时就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的说法。可惜国家博物馆最新改造后,又调低了灯光亮度,在不开闪光的情况下,拍出来的照片都地暗,远达不到肉眼看到效果。大概这跟古玩界的屋里不看货差不多吧。明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成化斗彩的工艺成就基础上,又发展成了著名的青花五彩瓷器,俗称五彩,其色效浓艳热烈,填笔简朴自然,曾盛极一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1955年北京东郊出土。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还展出另一件五彩鱼藻纹盖罐,故宫的陶瓷馆也展出一件。201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以2.1385亿港元成交。当然,中国民间至少还收藏着3000件,号称“要你命3000”。
明万历五彩穿花龙纹蒜头瓶。
明万历五彩瑞兽纹葵瓣觚。
经过清代前期一百多年,到乾隆朝中后期,清朝疆域囊括了整个东亚大陆、青藏高原和中亚、北亚部分地区,人口达到3亿,文治武功、社会生产和专制统治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极至。康熙、乾隆帝画像。
清康熙天蓝釉菊瓣尊。
清康熙青花夜宴桃李园图棒槌瓶。
清康熙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
清雍正窑变石榴尊。
清雍正斗彩海水团花纹天球瓶。
清雍正粉彩梅竹双燕纹瓶。
清雍正胭脂水釉碗。
青花瓷仍是清代景德镇窑的主流产品,以天然钻土矿制成的“钻料”来装饰,典型清代不过清代青花瓷使用的已经是是国产“浙料”或“珠明料”了。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扁壶。
清乾隆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此尊为景德镇专门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列品,达到了粉彩瓷器生产工艺的顶峰,也象征着清代专制统治的极点。
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1912年中华民国光复纪念杯,1979年捐赠。漫长的帝制终于结束,中国人民踏上了不断反对奴役、追求光明的的征程。
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