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伤寒杂病论》的六种治法

眩晕是“头晕”和“目眩”的总称,眩的本义是:眼花,看不清、视物不清、昏暗发黑为主要表现;晕的本义是:日月气也(说文解字)原指:日月周围的光圈、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在生理医学上是指:头发眩晕,头脑不清醒,有天旋地转的感觉、不能站立,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我们先了解产生“眩晕”的原因:很多人认为眩晕就是气血虚弱,这是片面的!气血虚眩晕在现代比较少见,因为现代生活物质条件好了,很少有气血虚的,除非脾胃功能长期特别差的能见到,但都很少见,大部分眩晕都是水饮造成的,在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论述了眩晕的原因,眩晕与水饮息息相关,所谓水饮就是由于阳气不足导致体内的水无法及时转化为气形成水饮之邪。尤在泾曰: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晕眩,晕者昏冒而神不清,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眩黑也。所以头晕目眩及眼前发黑均为水饮之邪导致也。平时这些水饮之邪在体内非常“老实”,只有在我们大量消耗阳气时才会发作,什么情况下能大量消耗阳气?比如剧烈运动、大量出汗、长期熬夜、情绪不稳定、旅途中乘坐车、船时等等,均能引发水饮之邪导致头晕目眩。所以,这就不难解释有的人为什么运动后反而头晕现象频繁了。………………………………………………………………………………………………………………………伤寒杂病论中列出了眩晕的几种情况及治疗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第一种情况:【躺着、坐着、站着】都天旋地转的《泽泻汤》证眩晕伴有头重,不管是【躺着、坐着、站着】都天旋地转的,非常严重,泽泻汤主之,治法重在利水祛饮。这个是心下有支饮,也就是血管里代谢不掉的死水多了,这个血液里面有很多死水,流到头。你的头脑里边的血液稀薄,头脑从稀薄的血液里吸不到足够的氧气。所以这种是脑部的血液缺氧型,坐着站着都天旋地转。要把脑部里边的血管的那些死水,抽掉。那么个方子是《泽泻汤》。刘渡舟认为《泽泻汤》主要是去除在上面的水饮。《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方: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病机: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泽泻五两, 白术二饮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第二种情况:头重脚轻的《真武汤》证眩晕如脚踩棉花,总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在地上,常伴有心悸,身上经常有肌肉跳动,脉沉或沉弦(缓),或有四肢冰冷沉重疼痛、恶寒或下利或咳等,《真武汤》主之,治法重在振奋肾阳化气祛饮。这种晕眩通常是发生在什么人身上啊?高血压的人身上。你看高血压的人,有时候会觉得头好像塞住一样。那就是这个真武汤,专治那种头晕头昏的高血压。当然真武汤是张仲景六纲辨证里边很有代表的,少阴病的方子。那少阴病的特征是什么呢?是本人感知自己的能力变的很薄弱。所以,有一种人,他的晕眩是这样子的,自己不觉得晕,可是经常莫名其妙走路就摔了一跤。就是不觉得晕,可是小脑那个平衡的功能就变得很低落,要莫名其妙摔一跤,这是真武汤。那真武汤是治少阴病的水毒的药。【原文】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功能主治】温阳利水。真武汤是少阴虚寒兼有停饮的主方。其病因病机是虚寒停饮,即可使用此方。1、脾肾阳衰,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3、虚劳之人,憎寒壮热,咳嗽下利。治少阴肾证,水饮与里寒合而作嗽。4、辨证要点:经方临床家冯世纶对其下以,“头晕,心悸,下肝浮肿,或痛,脉沉。”用方指征即可大胆运用真武汤。本方临床应用以舌淡润不枯、脉沉或沉弦(缓)兼有精神状态较差的头晕、浮肿、心悸、振颤等症状为准则。5、现多用于肝、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慢性肺病、慢性结肠炎等属于牌肾阳虚者。《真武汤》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第三种情况:坐着不晕,一站起来就头晕目眩的《苓桂术甘汤》证眩晕时躺着坐着不怎么晕或不晕,但是一站起来便头晕目眩、眼前发黑、俗称“黑眼晕”;或只要坐车、乘船等就晕车晕船,平常还伴有心悸的症状,这种眩晕就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治法重在温水化气祛饮。这种情况好像患者的血,上不来的样子。它是假设你的消化系统这一块有太多的死水,就是中医说的痰饮。这个死水在这一块压住了,你的血要上到头去供氧气就很难。所以呢,要把这里的痰饮抽掉。那最好用的方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但是蹲厕所、或在地上做事蹲久了一站起来就眼前发黑,只晕一下子就好了,这个是血压低造成的,这种情况可以不用吃药,桂本【7.38】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1、 桂本【14.33】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脉沉弦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2、 桂本【11.121】 消渴,欲饮水,胃反而吐者,茯苓泽泻汤主之:茯苓半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泽泻四两,生姜四两。左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苓桂术甘汤》方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方解】此于桂枝甘草汤中加利尿逐水的苓术,故治桂枝甘草汤证而里有水饮、见小便不利者。【伤寒论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注解:太阳伤寒,法宜发汗,若吐若下,均属误治。表不解故气上冲胸。若里有水饮,更必伴冲气以上犯,心下逆满,起则头眩即其候也。脉沉紧为寒饮在里之应,虽表解,亦不可发汗,若误发之,则势必动及经脉,将使身为振振摇的剧变,无论发汗与否,均宜苓桂术甘汤主之。按:平时即有水饮的人,若患外感而误施吐下,表不解而气上冲者,最易使水伴气冲上犯,气上冲胸,心下逆满、起则头眩即水伴气冲的为候,亦即本方的主证。此时与本方降冲气以逐水饮,则上证治而表自解。若再误发其汗,不但表不解,而且激动里饮,更必使其人身为振振摇,当然此时还宜以本方治之。《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注解:此即上条重出,前之脉沉紧,是指发汗前,此之脉甚微,乃指发汗后。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虽亦皆气冲饮逆的为证,但较发汗前已更重一等。经脉动惕即前之身为振振摇的互词。久而成痿,谓此证若不速治,久将成为肢体不用的痿证。按:此条虽未提治法方药,但据所述肯定是苓桂术甘汤方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注解:《金匮要略》谓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心下有痰饮,即胃中有停饮。胸胁支满、目眩亦水气冲逆的为候,故以苓桂术甘汤主之。按:本方治头晕目眩确有良效,若无气冲之候者则不验。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胸胁支满等均属其候,临证时宜注意。《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注解:《金匮要略》谓:“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悸,微者短气。”短气为胃有微饮的征侯。利其小便则饮即去,宜适证选用苓桂术甘汤或肾气丸。按:就去微饮而治短气这一点,二方均有用之的机会,但不是说任取一方即能治之。临证时仍宜细辨自在言外。【辨证要点】头晕目眩、或短气小便不利见气上冲者。………………………………………………………………………………………………………………………第四种情况:颠眩吐涎沫的《五苓散》证眩晕伴有吐涎沫、小便不利、口渴,五苓散主之,治法:重在通阳化气祛饮。“颠眩吐涎沫”是什么意思,就是有些人他头晕的时候,会同时吐酸水。就是那种好像口水,咸咸的口水,酸酸的口水,就一直涌上来。严重的就叫癫痫病。这个要用五苓散,这个就不是治血管,治脑。如果有一天到晚嘴巴都是渴的,可是尿还不是尿的很顺畅。尤其女生应该比较多。那口渴有尿少,代表你身体的水吸收,水循环、水代谢,都有点卡卡的。五苓散是顺你这个全身的水。从吸收到代谢都帮你顺过一遍,很好的方子。所以呢,口渴加尿不顺,就用五苓散。1、桂本【5.22】,湿气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2、桂本【7.42】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3、桂本【7.43】 太阳病,发汗已,脉浮弦,烦渴者,五苓散主之。4、桂本【7.44】 伤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5、桂本【7.45】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6、桂本【8.12】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7、桂本【8.20】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8、桂本【8.35】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9、桂本【9.68】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①,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10、            桂本【9.92】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黄芪汤。11、            桂本【11.120】 消渴,脉浮有微热,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2、            桂本【12.15】 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13、           桂本【14.43】 病人脐下悸,吐涎沫而头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五苓散》方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白术十八铢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用法用量】 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备注】 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第五种情况:眩晕伴有呕吐、心悸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桂本【14.42】 膈间有水气,呕吐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治法重在降气利水祛饮。小半夏加茯苓汤为水饮停于胃脘而设,胃脘不适应当存在,但呕吐悸眩痞5个主证中,悸和眩均不是胃脘症状,如果患者以心悸眩晕为主证来就诊,能否想到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呢?病例:袁某,男,37岁。患高血压病,头目眩晕,呕吐时发,心悸,脘部作痞,脉弦滑,舌苔白滑。辨证:呕吐悸眩痞俱见,此乃膈间水饮也。处方:半夏15g,茯苓30g,生姜15g。服6剂痊愈。按:见头晕、高血压便多以肝阳上亢辨证,取用平肝潜阳为常法,对胃脘之呕吐频频泛恶,或忽略不见,或将头晕和胃脘不适分割开来分而治之,如果不对水气停滞对身体或上或下的影响了若指掌,则很难独取小半夏加茯苓汤来治疗。该病例有力地证明了,以小半夏加茯苓汤独治水饮,不用天麻、钩藤等所谓降压之品,血压也能下降,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魅力。水饮停滞,对全身之影响不居一处,仅从上焦而言,水饮上逆于肺,轻者可见短气,重则暴发喘满,水停心下,上凌于心则发心悸,蔽冒清阳则有目眩,比如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苓桂术甘汤有胸胁支满目眩之见症,五苓散有吐涎沫而癫眩之见症,刘老常用水气病多方治疗或上或下多种疑难杂症而收奇效,在于刘老深刻体会到了水饮对全身上下的影响。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有短气喘满悸眩等症的描述,但刘老临证从不拘泥于此,如目为清窍,水饮蔽冒可见目眩,但耳鼻亦为在上之清窍,浊阴在上,清窍不利可致目眩,有时亦可见到耳鸣耳塞嗅觉不灵,诸多临床见症也证实了这一点。《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小半夏加茯苓汤(仲景)。行水散痞有生姜。(半夏一升,茯苓三钱,生姜半斤。除茯苓,名小半夏汤。)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加桂枝、甘草,除半夏,名茯苓甘草汤,仲景治伤寒水气乘心,厥而心下悸者,先治其水,却治其厥。火因水而下行,则眩悸止而痞满治矣。)………………………………………………………………………………………………………………………第六种情况: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的目眩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这个数是张仲景六纲辨证里标准的少阳病。而且口苦应该是早上比较苦。下午口苦是阳明病。有嘴巴发苦,又喉咙发干,然后又“目眩”也就是头昏眼花的。只要兼有口苦、咽干,然后又目眩明显的,那就是小柴胡汤证。少阳病的脉是比较弦的弦脉。因为晕眩多数是水饮造成的,单弦为饮,双弦为寒,少阳病多少都有点水饮的情况,所以是弦脉,然后,晕车晕船的话,五苓散是可以吧身体里那些不要的水抽掉,对不对?而晕车晕船我们说什么,内耳那个半龟板,那里面也是淋巴液啊,对不对?那小柴跟五苓一起把淋巴液清干净了就不晕了啊。是不是这个感觉?那你要吃西医西药的晕船药也可以,你吃小柴加五苓也可以。那小柴加五苓比较不伤身。那那个淋巴液,你知道,人又的时候耳朵发炎会流黄水哦。耳朵流水的时候,用小柴加五苓,可以把那个水清掉。《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以上六种眩晕中,第一、二种眩晕最严重,其次是第三种,再其次是第四、五、六种。由此看出,现代常见的眩晕绝不是气血虚弱导致的,单纯补气血也起不到多少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眩晕成为不好医治的疑难杂症的主要原因!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所以无论你是什么疾病,只要有眩晕定是水饮之邪在作怪,可参考上述六种情况辨证施治。………………………………………………………………………………………………………………………下面:补充一种时方治:“气血虚弱”导致眩晕的《防眩汤》这种“眩晕”是睁开眼睛的时候,晕的厉害、但是闭目稍定。有的人的晕眩是这样的。 他晕的很厉害,但是闭上眼睛之后就会好一点。有没有这种人?有吧?那这是什么?是脑虚。就是你用眼睛的时候,脑子就更累了,所以说,就更晕。那脑虚要吃补药,用《防眩汤》。睁眼比较晕,闭眼好一点。这是脑虚防眩汤。当然你可能会说我是综合型的。那你就把最严重那个主证开始吃,然后那个主证消失,在开始吃第二种。(晕跟眩是不一样的,眩本义是:眼花,看不清;晕是指头晕,天旋地转的那种),这个汤主要是在说眩。会天旋地转的那种,不过晕也是可以的啦。防眩汤,这个熟地啊,要九制熟地,白芍是炒白芍。生白芍怕拉肚子。熟地要用好一点的。《防眩汤》处方来源:《医学集成》卷三。组成:熟地1两,当归1两,白芍1两,焦术1两,川芎5钱,枣皮5钱,半夏5钱,人参3钱,天麻1钱,陈皮5分。主治:此方单治气血之虚的眩晕,不治头目之晕。盖气血足则阴阳和,阴阳和则邪火散,又何虑晕眩之杀人哉。多服数剂,受益无穷,不可见一二剂不能收功,便弃之而不用也。附:说点脑虚的题外话:有几件事情要跟大家说一下:就是人的脑虚了,有几路不同的症状要跟大家谈一谈。首先是脑虚的人,你要补脑,不管吃什么中药哦。都同时需要补充胆固醇,才会比较有效。因为人的脑哦,有四分之三都是胆固醇构成的。那如果胆固醇你吃的很少,就是你吃的都很清淡的话,那脑子它功能上面,构成它的营养就不存在,对不对?那吃药的效果就会比较差。所以,脑虚的人要多吃什么?猪油拌饭。还有生鸡蛋黄。就是半熟的荷包蛋,这种东西要多吃。那如果你说我真的是吃素的,那还有一些别的招等一下再讲。那脑子虚的人,它有几个分岔的症状。首先是,如果你是胆固醇很缺的那种脑子虚,你会变成神经很细条,因为神经的那个神经鞘,就是神经上包住神经的那个东西,是胆固醇构成的。如果胆固醇不够的话,神经的鞘子会薄或者破掉,那这个人会怎么样呢?就是有人这样摸摸你,你说他摸摸小猫小狗都很舒服一样,如果你会觉得很不舒服,不要摸我。那代表你神经已经太纤细了。就是摸不得。如果你是那种摸一下会很不舒服的,那你就要多吃胆固醇,来补神经。然后,还有些人,他的这个神经的神经鞘子薄掉之后,神经开始会小短路。那神经小段路,会有什么症状呢?耳鸣、脑鸣。就是坐在那边会觉得耳朵里边嗡嗡嗡嗡在响。但那也是神经太薄了。所以明明没有神经的刺激,它也有电流的经过。那这个要多吃肥猪肉跟鸡蛋黄。那另外呢,脑子虚的人,还有可能是怎么样?很健忘。那健忘的话呢,我比较推荐一个方子,叫做肾二。就是两位补肾药,加到一起。就是同样重量的黑豆,就是米粮行有卖,中药行有卖那个青仁黑豆,黑豆跟核桃。但是呢,黑豆的吃法要很考究。因为一般的xx食品,那种处理黑豆很糟糕。因为黑豆一定要经过两道手续才能让它的那个毒性完全分解掉。就是黄豆黑豆哦,因为没有发芽的豆子要保护它自己不被动物吃掉,都是有毒性的。那个毒性最代表性的是吃多了,会造成溃疡病。就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是尿血。所以很多人吃,到后来或者是溃疡,或者是尿血。那是它的豆子太生了。那豆子的毒性要去掉,一个是发芽,或者是九蒸九煮。所以你如果买了黑豆的话,你就先泡一泡水,然后微微发出一咪咪豆芽,长一点根。然后长了根之后,你在放到锅里面,去加多两杯的水,把它蒸足半个钟头。就是发了芽,再蒸足半个钟头,这个黑豆才会对人体很好。然后你把这个黑豆跟核桃加水,用豆浆机打成黑豆核桃酪,那你可以加糖啊,对不对,加点冰糖。很好吃。那你就吃这个黑豆核桃,我们称之为肾二汤。吃了就很补记忆力,很补脑这样子。那这样子吃的话对身体也很好。那这是如果你的脑虚是呈现在健忘这件事情上面。那当然还有一个补脑的方法,就是,艾灸,那补脑的穴,最代表的就是小腿上面的悬钟穴。中医有所谓的八会穴,就是什么脏会章门,腑汇中脘,什么哪里。就是这个穴道可以补到全部的内脏,这个穴道可以补到全部的腑。那骨髓是汇于哪里?骨髓汇于悬钟。这个穴道,悬钟穴的俗名叫做绝谷穴。如果按下去很酸痛,就代表脑很虚了。灸到哪个艾草的热,觉得热下去热到脚的小指,然后再从大指热回来,那就很补到了。如果说小朋友读书读的焦头烂额啊,你绝谷灸个五分钟,就会觉得哎,好像脑袋比较清醒。好,这样子。我跟你讲啊,以后学的穴道多了,你这个也想灸,那个也想灸,一个就只五分钟了。中医治疗头晕常用方剂:苓桂术甘汤:茯苓20克 桂枝1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恶心加吴茱萸,贫血用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泽泻汤:泽泻24g、白术12g  泽泻汤与苓桂术甘汤可以合方使用真武汤;茯苓 9g 芍药 9g 白术 6g 生姜 9g黑附片9g。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术附汤,白术15克、炮附子10克,(白术的量大于炮附子),炙甘草10克生姜2片 大枣10枚术附汤是用在病人有极度的晕眩,益气聪明汤出自《东垣试效方》卷五,黄芪30g、红参10g、升麻15g、葛根15g、蔓荆子15g、白芍20g、黄柏15g、炙甘草10g治疗气虚清阳不升的头晕: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耳鸣耳聋,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弱。半夏天麻白术汤用于痰浊风痰上扰引起的头痛和眩晕的专方,辨证要点:眩晕、头痛、呕恶、苔白腻、脉滑。半夏15克、白术(苍术)15克、天麻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 蔓荆子15克补肝汤加减  用于肝阴虚肝血不足,症见两目干涩,视物不清、头晕耳鸣,或睡眠不熟,多梦、口干、津少当归15 克 , 白芍、生地各20克,川芎15克, 焦栀子、郁李仁、木瓜、芥穗、白芷各10克.《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P272《金匮》治饮有三方:“支饮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生半夏加茯苓汤主之。”“于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性燥烈,为开冰解冻圣剂,只可暂用),吴茱萸更擅解一切痉挛,迷路之痉挛解,积水去,耳窍复清虚之常,其症自愈。美尼尔氏综合症,一般认为起因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迷路痉挛,继而使内淋巴液产生过多,吸收障碍,致迷路水肿,内淋巴压力增高,内耳末梢器缺氧、变性而成本病。病理、病机虽了如指掌,但西医无有效疗法。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之“眩晕”。其病因、病机,古人有“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火不作眩”之论述。根本之点,在一“虚”字。由虚生痰,为本病之主因。或肾阳虚,火不生土,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肾阴虚,五志过极化火,津液熬炼成病,痰既成则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于经络则疼痛、麻木、瘫痪、结核;入于肌腠则凝滞成痈;犯肺为咳、为喘;凌心则悸;犯胃则呕;冲于上则为眩晕;入于脑络则为痰厥、癫痫、痴呆、昏迷;流于下则为痿痹、鹤膝、骨疽。总之,痰生百病,怪病多痰。中医之“痰饮”,包罗甚广;凡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头脑五官,脏腑肢节,一切由整体失调,导致之局部病理渗出物、赘生物,皆可从痰饮沦治。内耳迷路痉挛、积水,自也包括在内。《金匮》关于痰饮病人的病因、病机、症状的描述,与现代内耳眩晕病,可说十分契合。篇中三方,实为本病之特效疗法。泽泻汤泽泻利水排饮,使水饮从小便而去,白术补中燥湿,以杜生痰之源,使痰饮不再复聚。生半夏加茯苓汤降逆止呕,利水化饮。吴菜萸汤暖肝和胃,降逆补虚,温化寒饮。名医医案;蔡长福先生治疗头晕一例2012年12月蔡师在云南。于某,女,45岁,云南人,2012-12-17初诊,头晕5天,走路坐着躺着时都晕,起则头旋,天昏地暗,腿发软,由朋友扶着前来就诊,鼻子发热,想吐,颈椎难受。患者平素体质虚差,血压低,肠胃差,面色暗,眼圈青黑,怕热,纳差,汗多,舌淡苔少,脉沉细尺脉迟。茯苓60 桂枝45 白术30 炙甘草30  一付三顿这种病是太阳经虚,后背虚,虚狠了,清阳不能到顶,太阳经寒水,水漫金山,中阳不健,中阳虚不能化湿,聚湿成饮,湿困于脾,阳气不能上达而目眩头晕,甚者走路不稳,天昏地暗(身为振振摇)。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的基础方,张仲景用茯苓4两,桂枝3两,白术、炙甘草2两,茯苓少则利水,多则燥湿,茯苓用量最大,消痰饮,引邪归下,桂枝温阳助茯苓化湿,白术健脾燥湿,脾健则水去饮消,炙甘草和中,甘亦能健脾。患者服药一付即愈。2012-12-19复诊,苓桂术甘汤加减巩固治疗。茯苓30 桂枝20 白术10 炙甘草10 黄芪30 葛根40 柴胡30 当归20 附子30 黄芩20 干姜20   五付十天药后身体舒服,面色红润,诸症改善。---------------------------------------张步桃:案例一位小女生国三学生,一个礼拜晕倒二次,但不是癫痫,脑细胞没有异常放电,二个钟头后醒来,但愈来愈密集,变成一个礼拜五次,五个钟头才醒来,不明原因,某医院检查不出原因,要将其送到精神科。身为振振摇用苓桂朮甘汤、身振振欲擗地用真武汤,身动,振振欲擗地较严重,所以用真武汤,内有附子强心,使血液打到大脑就不会缺氧、晕眩就好了,所以就用苓桂朮甘汤和真武汤。天麻抗衰老、刺激脑细胞活化、修补,对异常放电效果也很好。所以抗痉挛、抗癫痫常用天麻的原因。《倪海厦讲金匮要略》术附汤,白术五钱、炮附子三钱,(白术的量大于炮附子),炙甘草,大枣十枚,生姜是两片。术附汤是用在病人有极度的晕眩,也是中风,不能动啊,晕眩到什么程度啊?病人躺在那边,你进去的时候这个病人眼睛都闭到,他眼睛一张开他就头昏啊,看到这种症状就是术附汤,因为中焦寒湿太盛,所以他不能睁眼睛,他眼睛动一下,眼睛一张开来,那个湿度会振动,都会影响到啊,这个因为眼睛,我们下面不是足阳明胃经吗?承泣、四白,巨寥啊有没有啊?一路下来,到胃上面,在中膈这边寒湿很盛,所以他眼睛动一下,寒湿就动,一动头就开始昏,那整个人平躺,那枕头不能摆啊,枕头摆上去就开始头昏啊,必须平平的躺在那边不能动,这就是术附汤症,剂量我们就根据体格。第一剂的时候我就看他体格很大啊,我先开五钱,体格比较小的开三钱,五钱的时候中了他好转一些,好大概20%-30%,第二次还跟你客气啊,一下子开一两上去了,这样子就比较稳,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用比较轻的剂量,然后慢慢的加重上去。中医呢,治疗中耳不平衡,头昏眩很严重,我们是把横隔上的水排掉,他就好了,所以苓桂术甘汤就这样来的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各三钱,甘草两钱,如果说苓桂术甘汤吃下去以后,病人还是恶心想吐,苓桂术甘汤跟五苓散,五苓散也可以治疗晕眩呕吐,唯一的差异在哪里呢,五苓散是病人渴,小便不利,这是五苓散证《胡希恕讲金匮要略》:因为头眩晕得厉害,胃蓄水多,他们说白术健胃健脾呀,这东西也不能这么看,胃里要停水呀用白术非常好,如果这个胃拿现在的话说发炎,有炎性的病变,而且没有水,这个白术是有害而无益,白术这个药是温性药,据西医说也是有一种刺激性挥发油,能够刺激胃粘膜充血,要是发炎吃了更坏,所以古人用这个药,胃停水就是胃虚有寒嘛,水性寒嘛,所以你用白术就对了。不是这个健胃药遇到胃病就可以用的,不是的,他这个是胃有停水而气冲、眩晕,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这种情况,用这个方子,这个方子也常用的很。不是发汗后,不是吐下后,我们在临床上一般的头晕多属这个方子,尤其心跳、头晕,小便有时候也不利,但是不很大明显,那么这个方子再加上泽泻挺好。如果他有贫血的这种情况,贫血还头晕啊,也有这个方剂的情形,你可以合用当归芍药散也行啊,当归芍药散合这个方子,尤其女同志最多,头眩晕,有些贫血的现象啊,经血不利呀,你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这个方子最常用,你不能单独守这个方子用,可以随便加减,你要是加上泽泻呢,那么就是泽泻汤与苓桂术甘汤的合方,泽泻汤就是泽泻和白术两味药,我一般不用白术,用苍术,这我在临床上有个体会,这个白术不如苍术,古人不分白术、苍术,那么后世给分了,现在在临床上我觉得苍术要比白术好,白术好像有点燥似的。这个方子也常用得很,一般头眩晕,没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古人有句话“怪病当问水”,这个神经官能病啊也是有停水的关系多,所以他无故眩晕,这类的病啊大概都是停水,气上冲,这个多。如果有恶心那就不行了,恶心那就是吴茱萸(汤)的那种情况,不恶心这种头晕、心跳,大概这个方子都行。《中医临床家 胡希恕》P86美尼尔氏及癫癎,水饮上犯最常见例10(美尼尔氏综合征)陈某,女,25岁,清华大学学生。初诊日期1965年10月16曰:四五个月来头晕,目眩,恶心,心慌,不能进食,不能看书,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服西药治疗无效。查血压正常,口干不思饮,思睡,乏力,但行动自如,月经后期量少,舌苔白根腻,脉沈细弦。证属血虚水盛,治以养血利水,与当归芍药散合小半夏汤加吴茱萸: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二钱,苍朮三钱,泽泻五钱,茯苓三钱,半夏五钱,生姜四钱,吴茱萸三钱。结果:上药服三剂,证已。例11(美尼尔氏综合征)刘某,女,19岁,学生。初诊日期1977年10月3日:因眩晕,耳鸣,耳聋二月。某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中西药治疗不效,已休学两月,托亲友而找胡老诊治。近头晕不能起,睁眼则晕甚,耳聋、耳鸣,口干不欲饮,时感胸闷心慌,舌苔白厚,脉沈细。此寒饮上犯,蒙闭清窍,治以温中化饮,与苓桂朮甘汤:茯苓六钱,桂枝三钱,苍朮二钱,炙甘草二钱。二诊10月12日:上方连服八剂,头晕已,耳鸣大减,耳聋好转。前方增桂枝为四钱、茯苓为八钱。三诊10月20日:上药服六剂,诸症已,因害怕再犯要求再服药巩固,嘱其不必服药。《刘渡舟验案精选》P82眩晕1(美尼尔氏综合征)李某,男,44岁。1994年3月7日初诊。患反复发作性眩晕已两年余。眩晕每因劳累诱发,先见左侧耳塞耳鸣,继之则觉天旋地转,目不敢睜,身不敢侧,恶心呕吐,痛苦不堪。每次发作必周身疲乏无力。某医院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观其舌苔白,脉弦无力。刘老认为此乃中气不足,清阳不能上升所致。治当补益中气,升发清阳,佐以化痰降浊。疏方:党参14g、黄芪16g、炙甘草10g、蔓荆子6g、白芍15g、葛根10g、黄柏3g、柴胡3g、升麻3g、陈皮10g、半夏12g、竹茹12g、白术6g、生姜3片、大枣12枚。服药五剂,眩晕大减,体力有增。又嘱服上方十剂,诸症悉除,从此未再复发。[按语]本案眩晕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属于“虚眩”范畴。《灵枢·口问》篇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本案辨证眼目,在于眩晕每因劳累引发,李杲所谓:“内伤气虚之人,烦劳过度,清气不升,忽然昏冒也”。今用补益中气,升发清阳之方,则与证情相合。本方由益气聪明汤、补中益气汤、温胆汤三方合用加减而成。益气聪明汤出自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专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风热上扰的头痛、眩晕而设。再以补中益气汤助其力,温胆汤以化痰浊,则面面俱到,功效更宏。眩晕2朱??,男,50岁。湖北潜江县人。头目冒眩,终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雾之中。两眼懒睜,双手颤抖,不能握笔写字,迭经中西医治疗,病无起色,颇以为苦。视其舌肥大异常,苔呈白滑而根部略腻;切其脉弦软。辨为“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之证。疏《金匮》“泽泻汤”:泽泻24g、白术12g服第一煎,未见任何反应。患者对家属说:此方药仅两味,吾早已虑其无效,今果然矣。孰料第二煎后,覆杯未久,顿觉周身与前胸后背濈濈汗出,以手试汗而粘,自觉头清目爽,身觉轻快之至。又服三剂,继出微汗少许,久困之疾从此而愈。[按语]“支饮”为四饮之一,因其像水之有派,木之有枝,邻于心下,偏结不散,故名之。“冒眩”,不同于普通之头目眩晕。冒,指头如物罩,神不清爽;眩,指眼花缭乱,视物不清。《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心下有支饮,心阳被遏,不能上煦于头,故见头目冒眩,懒于睁眼;阳气不充于筋脉,则两手发颤;舌体肥大异常,为心脾气虚,水饮浸渍于上,乃是心下有支饮的见证,是刘老补《金匮》之所略。当急渗在上之水势,兼崇中州之土气,故用泽泻汤单刀直入,务使饮去而阳气自达。药专力宏,其效为捷。眩晕专方就是灵(余国俊)主方:柴胡l0g,黄芩6--l0g,法夏10g,党参12—15g,甘草3—5g,大枣10--12g,生姜6--l0g,陈皮10g,茯苓15g,白术10--15g,泽泻10----15g,天麻10g(轧细吞服),钩藤12g(后下),菊花l0g。主治:眩晕眩晕是常见病、多发病,有的是缠绵痼疾,根治不易。历代医家论治眩晕,有“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学说,虽各具道理,终是一隅之见。而现代经方大师江尔逊老先生论治眩晕,则是对上述各家学说兼收并蓄,融为一体:倡言眩晕之基本病机为风、火、痰、虚综合为患,治疗大法为祛风清火豁痰补虚面面俱到,自拟柴陈泽泻汤治之。此方实为小柴胡汤、二陈汤、泽泻汤、六君子汤之合方。其中小柴胡汤旋转少阳枢机,透达郁火,升清降浊;二陈汤化痰降;泽泻汤涤饮利水。方中尚寓有小半夏加茯苓汤,亦可降逆化痰,涤饮止呕;又寓有六君子汤,运脾和胃以治本。加天麻、钩藤、菊花者,旨在柔润以熄肝风。据大量临床病案验证,此方一般仅服2-4剂,多能迅速息止眩晕之急性发作,可为高效验方。验案:患者,女,42岁。患眩晕症1O余年,常因受凉、劳累、生气、失眠而发病,发时时感觉天旋地转,目不敢睁,伴耳鸣、耳闭、恶心,甚则呕吐。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病”。发作时中西药杂用,迁延7天以上才能逐渐缓解。长则半年,短则1个月,必发无疑,右耳听力大减。5年前在江尔逊老先生门人处诊治,用江老自拟方“柴陈泽泻汤”(用柴胡、黄芩、法夏、党参、白术、泽泻、茯苓、陈皮、天麻、钩藤、菊花、生姜、大枣)。仅服2剂,眩晕即止,诸症消失。患者大喜,乃索要处方,并预购药物以备急需。以后每次发病,急服此方2-3剂,不用任何西药,多能迅速息止眩晕。未发病时,遵医嘱常服香砂六君子丸、逍遥丸等。(中医师承录—我与先师的临证思辨  余国俊)眩晕一症自古以来就是难治之证,我临证多年,用过很多方子均是不惬意,于是一直留意老中医的经验,后终于得到余国俊先生传授其老师的治疗眩晕的高效验方。运用于临床,疗效斐然,以一挡十,实是一首好方。眩晕一证,参考古贤论述不出三种病机,无痰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风不作眩,余师江老又添无虚不作眩,自拟柴陈泽泻汤,治于临床,效验非凡。我自学之后,运用此方,治疗眩晕如鱼得水,得心应手,现也成了我的专方之一。下举应用验案一例:乔某某,男,80岁。最近因眩晕不止,两次住院治疗,怀疑高血压,脑梗,经西医治疗一段时间,眩晕略为减轻,仍然走路天旋地转,欲扑地。无奈,慕名从河南来陕西求治于中医。刻诊:人高魁梧,面黄,不能走动,一动就晕,欲栽倒。血压略高,该年令亦属正常,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有力,尺略显不足,饮食二便尚可,腰时有痠痛。辨为阳虚水泛,少阳郁火,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西医似美尼尔综合症。处方:柴陈泽泻汤合真武汤。柴胡l0g,黄芩l0g,法夏30g,党参15g,甘草5g,大枣10g,生姜l0g,陈皮10g,茯苓50g,苍术15g,泽泻70g,天麻30g,钩藤12g(后下),菊花30g,制附子10g,白芍15g。七副,水煎服,每日三次。一周后复诊,眩晕基本止住,病人很是高兴,直赞中医好。效不更方,因有轻微耳聋,上方去附子、白芍加三甲,龟甲、鳖甲、牡蛎又七剂痊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