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大发现晚期肝癌治疗新曙光!人工智能可预测抗癌免疫力 | 科研日报
编辑:刘芳、金婴
编审:李雪薇
排版:李雪薇
导读:华中科技大学肝胆外科团队进行了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技术在晚期肝癌中的临床试验,此工作为全球首次,为晚期肝癌治疗带来了新曙光;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 pMTnet 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预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哪些新抗原,对预测癌症预后和免疫疗法带来积极影响。
国际头条
欧盟委员会正式提案希望 USB-C 成为所有智能设备的标准充电端口,目前欧盟消费者每年在充电器上花费 28 亿美元。欧盟委员会表示,统一充电器可以减少电子垃圾和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苹果公司回应称,严格规定充电器会扼杀创新。
原文链接:
https://www.zdnet.com/article/eu-wants-usb-c-to-become-standard-charging-port-for-all-smartphones-to-cut-down-e-waste/
https://ec.europa.eu/docsroom/documents/46755
去除饮用水中的重金属
(来源:Pixabay)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9/210923115612.htm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water.1c00234
用人工智能方法预测抗癌免疫力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预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哪些新抗原。癌细胞基因组的突变导致它们在其表面显示不同的新抗原。其中一些被免疫T细胞识别和摧毁,但其他一些对 T 细胞来说似乎是看不见的。这项名为 pMTnet 技术对预测癌症预后和免疫疗法带来积极影响。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9/210923164817.ht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1-00383-2
利用 SpaceX 卫星信号精确定位地球上的位置
图 | 卫星(来源:techxplore)
原文链接: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1-09-spacex-satellite-gps-earth.html
二氧化碳反应堆制造“火星燃料”
辛辛那提大学、加州大学、莱斯大学、上海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工程师们正在开发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的新方法,以应对气候变化,并让宇航员从火星回家。火星大气几乎全部由二氧化碳组成。研究人员称,宇航员到达这颗红色星球后,通过制造他们需要的燃料,可以节省一半的回家所需的燃料。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9/210923132604.ht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640-1
3D 纳米墨水推动行业疆界
密歇根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以 3D 打印的纳米复合聚合物墨水,这种墨水使用了碳纳米管(CNTs),以其高抗张强度和轻盈著称。这种革命性的墨水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性能,将在航空航天、医学和电子领域有许多应用。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1-09-3d-nano-inks-industry-boundaries.html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214860421002633?via%3Dihub
不需要冷藏的微针贴片新冠疫苗
中国国家纳米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款微针贴片,可以将新冠疫苗直接送入皮肤。最重要的是该贴片可以在室温下保存 30 天以上。目前全球有 20 多亿人全面接种了新冠疫苗。然而,许多生活在资源有限的国家的人无法接种疫苗,部分原因是这些地区缺乏符合温控要求的运输和储存设施。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1-09-microneedle-patch-covid-dna-vaccine.html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1c03252
新研究发现,强化的水循环减缓了全球变暖
图 | 矩形平面地图投影(以大西洋为中心,网格线显示水瓶座航天器在 2011 年 9 月至 2014 年 9 月期间进行的海面盐度测量(来源:phys.org)
https://phys.org/news/2021-09-global.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1-01152-0
国内头条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蒋轶团队,联合浙江大学研究员张岩团队,在 Nature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解析了糖蛋白激素 GPCR 处于失活状态和多种激活状态下的四个结构。该工作揭示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识别 LHCGR 的分子机制,以及 1 期临床实验的小分子化合物 Org43553 与受体 LHCGR 相互作用细节模式;鉴定了糖蛋白激素选择性结合 LHCGR 和促卵泡激素受体的关键氨基酸残基;提出了激素配体激活受体的“Push and Pull”模型。上述工作对理解糖蛋白激素识别和激活 GPCR 的机制,为临床开发替代激素治疗的小分子药物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原文链接:
http://www.cas.cn/syky/202109/t20210923_4806663.shtml
中科院:电子受体调控水稻土甲烷厌氧氧化过程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姚槐应研究组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结合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了 Fe3+、NO3- 和生物炭是否可以作为电子受体,调控水稻土的 AOM 过程;确定哪些微生物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建立微宇宙实验,通过添加 13CH4 后以 13CO2 的富集情况来评估电子受体作用,探究不同电子受体所参与的功能微生物。
原文链接:
http://www.cas.cn/syky/202109/t20210923_4806633.shtml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牵头的国际电工委员会新能源建模领域首个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近日,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获悉,由清华大学牵头发起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用于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基于变流器发电单元的通用均方根值(RMS)仿真模型”成功立项,并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耿华教授担任负责人。这是我国在 IEC 新能源建模技术领域成功主导立项的首个国际标准。
原文链接: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87255.htm
北京大学:郭雪峰课题组、莫凡洋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单分子催化反应动力学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最近,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教授课题组、北京大学材料学院莫凡洋教授课题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Kendall N. Houk 教授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文光教授课题组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单分子器件平台实现对催化反应精准监测的新技术,以金属有机催化——Suzuki-Miyaura 偶联、有机小分子催化——安息香缩合为例,发展了对物种检测的单分子电学谱,实现了反应路径的直接监测以及微观动力学的定性定量分析。
原文链接:
http://pkunews.pku.edu.cn/jxky/9401c4e0c3754e2cb8464269d767e3a1.htm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生科院本科生在天然无规蛋白的溶剂化模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在线发表名为 Balanced Solvent Model for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and Ordered Proteins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为天然无规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溶剂化模型。陈海峰课题组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一套新的溶剂化模型 TIP4P-B,测试结果表明 TIP4P-B 比现有溶剂化模型能够更好重现天然无规蛋白的均方回转半径,同时保留原有溶剂化模型能够预测其化学位移等优点。
陈海峰课题组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一套新的溶剂化模型 TIP4P-B,测试结果表明 TIP4P-B 比现有溶剂化模型能够更好重现天然无规蛋白的均方回转半径,同时保留原有溶剂化模型能够预测其化学位移等优点。
原文链接:
https://news.sjtu.edu.cn/jdzh/20210923/158563.html
武汉大学:陈锐志团队发布高精度音频室内定位“中国芯”
9 月 23 日,由武汉大学成果转化企业浙江德清知路导航研究院研制的音频定位芯片,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发布。本次发布的 28 nm 制程 Kepler A100 是知路导航研究院推出的首款产品,是全球首款基于 RISC-V 高精度音频测距的专用芯片,设计有基站和标签两种模式,拥有自主可控(全自主研发)、精准定位(精度可达分米)、容易布设(基站通电即可用,单基站可覆盖 30-50 米)、手机接入(兼容消费级终端,任意智能手机终端可用)、无限并发(采用无需基站和终端交互的广播博士,不限容量)、保护隐私(终端解算,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共享位置)等六大特性。
(来源:Pixabay)
原文链接:
https://news.whu.edu.cn/info/1015/65417.htm
华中科技大学:晚期肝癌治疗新曙光!华科大治疗“肝癌”取得重大进展
中华医学会《临床外科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胆外科黄志勇团队与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夏天团队的题为“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 PD-1 单抗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的研究成果。此工作为全球首次报道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技术在晚期肝癌中的临床试验。
原文链接:
http://m.hbtv.com.cn/p/2049428.html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
相关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