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挂着数条鲜活的生命,你会见死不救吗?

话说,在一个悬崖边,很多人扒在岩壁上,快要掉下去了。有几个专业救援人员在那里往上拉他们。但人手不够,只能先挑更危险的往上拉。而救上来的人也仅能自保,不能立即参与救援。

一个人,他不是专业队员,但参与了救援,拉上了十好几个人,但用光了力气,不能再救人了。
于是他跑到路边,对路过的行人说,“那边有好多人等着救命,你能帮他们一把吗?”
这时,站在这个人对面的,还有好些人,有的是曾经参与过救人的,多数是没有参与救人的,有的还戴着面具,他们也会对路过的行人说,“你不要去救了,听说去救人的,有的拉伤了胳膊,有的还被拽了下去,送了命。”
那一个人连忙解释,“咱们有救援的装备,只需要付出点力气,危险很小。顶多会让你胳膊酸痛几天不舒服,一般情况下,不会危及到你的生命的,救他们的命要紧啊!”
于是他们争吵起来。那一个人的声音比较弱,但比较坚定,那边一群人声音比较强,但有些飘忽。路过的人,少数听懂了那一个人的道理,又有力气,去参与救人了,也来帮着呐喊。有的人,或没听见,或没有力气,或有急事,只能无奈地走开,或者帮着一起呐喊。更多的人,没有听懂那一个人的道理,或者受到那一群人的影响,或者什么都没听到,走开了。
问题来了,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成为谁?是那一个人,还是对面的那一群人人?还是路人中的哪一种人?
这当然是一个比方,我把它用到无偿献血,讲讲这里面的道理----
那些悬崖边的人就是医院的病人。救人的人可能是医生(专业救援队员),也可能是助一把力的献血者(那一个人和少数参与的人)。而匆匆路过没有表示的人,就是人群中的大多数人,没参与献血。而那一群阻止献血的人,有的出现在生活中,有的活跃在网络上且不以真实的面孔示人,我们称之为“黑无偿献血的人”
你又是哪一类人?
有人给我讲了个段子,“济南市的医院和血站没血了,怎么办?好办,去大学城啊!
段子是用来调侃的,这个段子是调侃大学生傻吗?是调侃大学生好骗吗?
如果它不是一个段子,而是一段正面的表述,则更为恰当---
血站没血了,意味着有一大批病人在等待着血液来救命。而这时社会上其他的地方给的救援救助都不够,血站优先选择求助于大学生,大学生们撸袖献血,施以援手,病人纷纷得救。这不正是我们期盼的结果吗?而彰显的是热血青年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不应该让我们热泪盈眶吗?
话还是那段话,有的人把它理解成了段子,有的人从中看到满满的能量。对无偿献血的认知不同,格局不同,造就了献血价值观的差异。
回到那个比方,我或许就是那一个人,一生已献过86次血,点亮约170人的生命之光,近一年献了20次血,打光了所有的子弹,到10月份就不能再献了。然而,看到医院里仍然求救的许多人人在无奈地呼喊,看到血液中心每天公布的触目惊心的需求数据,于是使劲儿地呐喊:同学们,来救救这些病人吧!只需挽起袖子献一次血!
学校也在商讨,能不能给一些鼓励措施?11部委联合文件中指出“各级教育、卫生健康等行政部门和工会、共青团组织、妇联、红十字会等有关群团组织应当组织大中专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加强对职工和师生的宣传、教育、动员,鼓励职工和师生参加无偿献血。”于是,学校给出了一个鼓励政策:献血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减免早操,这个政策,一是考虑到献血后人体的免疫力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二是因为冬季降温强烈,感冒易发。这既是出于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心,避免意外发生,又有上级规定做依据,是个得民心的好举措啊!
于是,一些同学带着救人的初心直接来了,一些同学应我的召唤而来了,一些同学是跟着同学来了,也有一些同学可能是看到免跑早操政策来了。
于是,有了一波一波的救援,全校2600多人,献血90万毫升,这一波努力,可以从悬崖边挽救三四千人的生命。三四千条生命啊!是栖霞金矿事故涉及生命的100多倍,这一波波救援多重要啊!
同时,耳边也响起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你一个老师,管好学生学业就行,管什么救人啊,不是多管闲事吗?

你一个书记,做好本职工作就行,带着学生献血,不是不务正业吗?

你拿着同学们献血的数据作为自己的政绩去争荣誉,不脸红吗?

有个别同学出现献血反应,伤害了同学们的健康,你做得对吗?

看似有理有据的质疑,根本不值得反驳,但甚嚣尘上,又不得不回应:
一个老师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一个书记更应该是一名称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偿献血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载体。1400多条献血者和志愿服务者的留言中,满满的都是奉献社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极少谈到不好的体验。实践证明,无偿献血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书记,引导着(而不是威逼着)同学去做,有什么不对?
一个学校对于无偿献血的贡献,是有数据可以衡量的,近3年工大无偿献血人数逐年攀升,2020年列全省高校第一,这份成就,肯定不是全因为我,我担不起,但其中必定有我的贡献,这也无可否认。
更何况,这些数据也不会成为我的政绩,无偿献血是校团委负责的项目,要说政绩也是他们的政绩。如果非得跟我的政绩扯上关系,那肯定是我帮助同学们提升了社会责任感。
而那些如榜样人物、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没有一个是我去主动申请的,都是组织上找到我让去申报的。这些荣誉,也没有带给我一分钱的奖励,但它们的价值是对学校申报各种荣誉、项目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这些荣誉本来就不是属于我一个人,而是属于工大这个集体,但给个人的荣誉总得落到一个具体的人头上,总得有人去承担,落到我头上,我觉得也合适,如果你看着不爽,机会可以给你,但你得保证给拿回来。
关于无偿献血的代价,不可否认,无偿献血会带来一定的献血反应,2000多人次献血,不可避免。目前从我们学校的情况看,这类反应是少量的,是轻度的,多数同学很快会调整过来。一边是学生轻微的献血反应作为代价,一边是三四千人生命得到保护的成果,这份代价,我们承受不起吗?换做是你,你作何选择?
如果你继续追问,为什么要齐鲁工大要承担这份责任,而不是别的学校,别的组织?这个问题没法回答,但如果人人都这么想,无偿献血永远走不出困境,挂在悬崖上的人会越来越多,你又怎么能保证那里面没有你的亲人?
还有人说,你干嘛要在学校救人啊?家里也有人等着救啊,等放假回家再献血不好吗?将来家乡的人可能还会回报你。而在学校救了人,济南不一定能回报你。
这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多数同学回到家是不方便献血的,且小城市未必有及时的需求。而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丰富,需要用更多的血,每一刻都是饥渴的。
献血车载着一堆病人送上门来让你去救,你不去救,反而要回家找人去救,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更何况,每一条生命都是生命,何苦要分出地域差异呢?
路过悬崖边的你,如果失足落下去,别灰心别放弃,我们会组织人来救你。
路过悬崖边的你,如果没有遭遇危险,也请你往悬崖边看一眼,或许会有等待救援的生命,他们需要你喊一声,一伸手,你一喊,一伸手,他就安全了。
献一次血,救人一命,就是这么简单。

欢迎留言交流,请点“在看,“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