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利剑》:“拉书”的第1天,整本书究竟想说什么?

今天拿到的这本书,叫《思维的利剑》。作者是李万中(Andy Lee)。本书的副标题叫“批判性思维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世界”。封面上还有两句话:“认识人类的理性与非理性,看清世界的复杂性与建构性。系统地学习批判性思维这一跨学科综合思考方式,避免认知偏误,你就能超越绝大多数人。”
光从这些信息,我只能猜测,作者在这本书里想谈论“批判性思维”这个东西。作者觉得,这个东西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思考方式。作者觉得人类有理性的成分,也有非理性的成分。世界是复杂的,而且还是被建构起来的。但作者具体怎么想,还不清楚。目前,我还不知道作者使用的这些概念,其定义究竟是什么。
不过,我猜测,作者有个核心的目的。
作者肯定是想要让我也学会批判性思维这种思考方式。
此时,我们必须要保持警惕。思考方式非常重要,它就像是电脑里的系统软件。一旦我们给自己的人脑安装了糟糕的系统软件,那就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所以,我必须先了解那种思考方式究竟是什么,与我原来的思考方式相比,孰优孰劣。否则,我绝对不会轻易采信作者的结论。
看完封面,再看封底。这是一个视错觉图,叫赫曼方格。图上的白点,似乎时而会有黑点在其中闪烁。但事实上并没有闪烁的黑点。作者写了句话:人眼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
光是从这么一张图,只能说明,人眼看到的世界,并不总是真实的世界。并不能说明,人眼看到的世界,总不是真实的世界。但这并不是重点,先不去吹毛求疵。
封底右下角有个条形码,还有定价。上架建议说的是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些也很常规,没什么好深究的。
在观察了封面和封底后,我们打开这本书,翻到版权页。这里有个“内容简介”,但写得很官话,看不下去。下面的信息,有个出版时间,还有个字数。这页其实没什么特别有价值的信息。
版权页后面就是前言。前言后面还有导读和致谢。但我看书必然要先看目录,所以直接翻到目录,先把一级标题整理出来:
1.你就老实告诉我,学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2.我不是说你蠢,我是说在座各位都蠢;3.人类生活在三个世界之中,所以才这么厉害;4.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5.做人要讲道理,那该怎么讲道理;6.把概念搞明白,才能把道理讲清楚;7.你这都是谬误,别想误导我;8.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解释”;9.这世界很复杂,我究竟该相信谁说的话;10.走进科学,从科学哲学出发;11.如何判断善恶是非?应用伦理学;12.修辞学是一门说服的艺术,大家不要乱用;13.谓词逻辑是一种优秀但不完美的思维语言;14.最后再说几句心里话。
这个目录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较通俗和口语化。可以猜测,作者本书的定位应该是通俗读物,科普读物,而不是专业的著作。二级标题就不发出来了。从二级标题看,很多内容都是我感兴趣的。比如修辞学、科学哲学、认知偏误、统计学、伦理学、谓词逻辑等。
但我有个顾虑。这些内容涉及的面非常广,可以说,任何一个章节,都可以单独挑选出来,写一本详细的书。将这么多内容组合在一起,会不会每个点都不够深入呢?
这个顾虑先放到一遍。毕竟,作者有他心目中的目标读者。我喜欢深入挖掘每个细节,但有些读者喜欢面面俱到但又带点到为止。也许,他的目标读者并不是我这类人。
接下来,就来看前言、导读和致谢。
前言似乎没有什么知识内容。前面就是再讲,作者为什么想要写这本书。他觉得,人类很愚蠢。而知识的传播可以降低人类的愚蠢程度。他写这本书,就是想要传播知识。
人类事实上真的很愚蠢吗?传播知识真的能降低人类的愚蠢程度吗?这些是作者的预设,他似乎没有提供足够强的证据来支持这些结论。但不急,后面说不定会有。这些问题先放在心里。先继续往下看。
前言的后半部分,作者试图论证,读者应该读这本书。作者的理由是,因为读这本书的收益大于成本。
这让人很怀疑。作者怎么知道,读者读这本书的收益,会大于机会成本呢?王婆卖瓜,总是要自卖自夸。世界上所有的作者都觉得自己写的书很好,读者应该来读。目前,我们看到作者解释了opportunity cost这个概念,但他并没有论证,读者读这本书的机会成本足够低。
前言后面是导读。这个导读是作者自己写的。这就很奇怪了。导读一般是要别人来写。因为知识的诅咒,作者本人写导读,很难写好。
所以,大略扫过之后,我直接跳过作者对14个章节的介绍,直接翻到12页,看看导读最后的部分说了什么。这个导读的前面部分,等读完全书再回过头来看,也不迟。
在导读的最后,作者提到了自己在关键概念之后加入的英文,一是为了让读者能用这些英文单词搜索更多资料,二是为了刻意降低读者的阅读流畅性。
为什么要刻意降低读者的阅读流畅性呢?作者觉得,这样读者就能放慢阅读速度,从而多花些时间来思考。
我不确定这么做真能起到作者心目中的效果。毕竟,放慢阅读速度,激励读者深度思考,这功夫不在书里,而在书外。
读了这些内容,我发现作者有一个特点:作者经常把自己做某件事情的动机说出来。
作者经常说,自己打算做什么事情,自己为什么打算做这些事情,自己做这些事情打算实现什么目的。换句话说,作者在解释自己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直接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但人们不会说自己为什么那么想,为什么会那么做。
一般情况下,作者的动机和目标都是内隐的,需要读者去分析和推测。但在这本书中,作者的动机和目标则是外显的。虽然我们不能确定,作者自己说的完全属实。
但我们还是会去问,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做呢?
我不知道。也许作者在开头提到,这本书原本是课程讲稿。也许,在课程当中,教师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可能对学生会有所帮助。作者大概是把这种习惯迁移到了写作之中。
但是,这样做真的对学生会有所帮助吗?这个问题也放在心里。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作者认为,书是最便宜的东西,也是最昂贵的东西。因为读书可能会付出高昂且惨痛的代价,读到垃圾书,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还会在头脑中埋下垃圾思想,垃圾思想又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动。
这话很对我的胃口。但是,我还是要保持警惕。说不定作者是故意这么说,想要麻痹我,让我误以为他这本书不是垃圾书。在我获取更多信息之前,还是不能相信作者的话。
在导读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可能还是想要麻痹我。他认为,只要我读完这本书,沿着他指出的这条路一直走,那就不用过着人云亦云的生活,不会被自己头脑中的错误想法所误导。
这可能是在暗示我头脑中有错误的想法,我之前过的生活是人云亦云的生活。还是那句话,没有更多的证据,我不会轻易做出判断。也许作者是对的,我的自信是盲目的。但也许我是对的,作者才是盲目自信的那个人。
再来看致谢这部分。这本书的致谢与众不同。作者居然还感谢发明文字、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人,还有医生、警察、法官等人。按照这个思路,作者其实还应该感谢远古时代的某条鱼,如果那条鱼没有爬上陆地,那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人类了。
也许是作者独特的幽默感,他认为“人类的愚蠢”也是他这本书存在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他也要感谢人类的愚蠢。他后面又说,世界上所有人都是愚蠢的。只是有些人发现了这点,有些人还没有发现这点。
显然,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是高个子,那么高个子和矮个子的区分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世界上所有人真的都是愚蠢的,那么愚蠢和不愚蠢的区分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我还是猜测,作者这么说,是想要麻痹我。作者想要让我把自己归类为“能发现自身愚蠢的人”。这样一来,我就更容易接受他的想法, 毕竟,我是愚蠢的嘛。
今天只读这么多内容。封面、封底、版权页、目录、前言、导读、致谢。读得还不是很仔细。以后还要回头继续“拉书”。后面的内容,下次再继续。
读到这里,作为拉片的导演,或者,作为拉书的作者,我们需要仔细思考几个问题。
1.作者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
2.作者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3.作者写这本书,其目的是什么?
4.作者觉得,要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他的目的?
5.作者的目标读者是哪些人?
6.作者觉得,他的目标读者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7.作者采取了什么方法,来试图让他的目标读者相信他的话?
8.如果让我来写这本书,我会怎么写?
作为作者,有点像是作为侦探。而这本书就是案件。要想侦破案件,我们不能放过案件中的每一个细节。
要想回答上述8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调查这本书,审问这本书,从周围的知情人士中获取更多资料,提出合理的假设,搜集更多的证据,根据证据优化自己的假设。最终,我们才能回答那些问题。
现在,我们还没有读完全书,所以,只能试探性地回答那8个问题。
1.在我们试图了解作者本人时,有两个方面是必要的。一是作者想要做什么事情?二是作者做事情的能力水平怎么样?
目前已有的信息太少了。我只能大概推测,作者想要做的事情就是“知识传播”,具体来说,就是传播“批判性思维”这种知识,假设这个东西真的是知识。
那么,作者做事情的能力如何呢?目前看不出来。假设有一个批判性思维的比赛或考试,作者能在其中取得优胜成绩,那也许能说明作者能力不错。目前,只能从书籍的目录中看出,作者了解的领域很广。“领域很广”不一定是优点,至少要精通一个领域,在其他领域的认识才能算是锦上添花。如果所有领域都只是知道一点点,那只不过是博而不精罢了。
2.对于作者的信念,目前了解得也不多。可能要回头再去看一下之前跳过的导读。那个导读里大致介绍了每个章节的内容。
3.鲁迅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也许作者写这本书,只不过是为了骗取金钱和名誉。但是,这种揣测过于泛用,它适用于所有人。所以,我们还是关注一下这一本具体的书,它的目的是什么?
从前言中,作者是想要传播知识。那么,他的这本书的目的,也是传播知识。传播知识和传播新闻是不一样的。新闻就一句话,比如,某人于某时某地咬了某条狗。新闻信息并不需要努力思考才能理解。而知识则需要努力才能获取。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就意味着能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为什么快速抽出桌布,桌子上原先摆着的杯子并不会被拖倒。
如果作者的目的是要传播知识,那么他就不仅仅是想要像记者一样,通知我们一些消息。他更像是教师一样,试图让我们知其所以然。而书籍并不是传播知识的最佳载体,课程才是。作者有什么办法来让我们理解书中的知识吗?目前还不知道。
4.我们假定作者想要用这本书来传播知识,那么,作者做了什么,来帮助他实现他的目的呢?
目前看到的信息不多。也许,作者为某些概念补充英文,降低作者阅读速度,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算是这种尝试?
5.在版权页的内容简介的最后一句话里提到,本书适合想要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各层次人员。
这里看出,作者默认了,读者是可以分层次的。而且,不管是高层次还是低层次,抑或是中间层次,作者都觉得自己这本书是合适的。但是,这通常是不可能的。不同层次的读者,显然适合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从已经看到的内容推测,作者可能更倾向于初学者。
6.目前已知信息不多,不好说。
7.要让人们相信自己说的话,该采用什么方式呢?
看看广告就知道了。广告会请一些长相漂亮的帅哥美女,还会找一个穿着白大褂,看起来很厉害的人。让这些广告演员说一些简短且押韵的广告词。而且,这样的广告会重复播放很多遍。久而久之,我们可能就会相信广告上说的话了。
作者似乎没有采取这种策略。目前我还不清楚作者葫芦里想卖什么样。似乎,他是想要让我自己承认自己很愚蠢。而且,他也暗示他自己不愚蠢,或者,他暗示他对人类愚蠢性的认识比我要更深入。总之,作者似乎暗示了,他比我更强,更厉害。于是,我就应该相信作者的话。
我不确定这是否就是作者的核心策略。这种策略显然不会受大众的欢迎。大多数人更希望作者来夸奖自己,大多数人希望作者能像一个推销员,来讨好读者。这样读者才愿意买书,才有可能去读书。
也许,作者真的有什么更高明的策略,我目前还没有看透。也许作者没有什么高明的策略。在我收集更多信息之前,尤其是在阅读《修辞学是一门说服的艺术,大家不要乱用》这个第12章之前,我不会轻易做出判断。
8.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在社群里完成。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任务。
请大家也读完“封面、封底、版权页、目录、前言、导读、致谢”这些部分。然后,在社群中的那个作业题下,点击“写作业”。这比单独发主题帖子,更适合集中讨论。
大家可以在作业中,谈谈自己的就今天所读的这部分内容的拉片成果。还可以在作业中试着回答一下本文提到的8个问题。
我们很期待大家的回答。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视角。每个盲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摸象方式。我们的想法加在一起,能让我们看得更全面。
比如,我是一个谨慎、多疑的人。我读书时,一直会把作者当作同事。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所以了解对方的思想,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但同事也会犯错,所以我需要仔细了解同事的想法是什么?他为什么这么想?他有什么证据?
在论证这个领域中,花言巧语毫无意义。同事就算美貌如花,也不能为他的论证增色。同事就算是诺贝尔奖得主,其说的话也要有证据支持。所以,我这个“导演”最为关心的,就是证据和逻辑。
大家完全可以从别的视角来“拉片”。毕竟,一本书并不是一组数学证明的集结。书中有故事,有说明,有解释,有问题,有描述,有示例,有玩笑话,有讽刺。书更像是艺术品。而我却忽略了审美的视角,忽略了修辞的视角,忽略了叙事手法的视角。
我想,你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不知道,你是否愿意与我们分享你的看法呢?
我很期待,诸位导演的拉片成果。如果你看到了其他人发的作业,欢迎去留言评论。我也会去写作业。欢迎大家来讨论。
(0)

相关推荐

  • 苗怀明:从学术专著到名著导读——读陈文新先生《明清小说名著导读》有感

    专业人士该如何走出象牙塔,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学生与社会大众普及专业知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各类媒体炒作或歪曲的不满并不是拒绝的理由,这样等于将良好的机会拱手让人,会造成更大的认知 ...

  • 8本好书,让你科学、高效的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题. 你是计划本科毕业直接工作,还是准备留校继续读研? 你是愿意留在大城市里打拼,还是打算退居小城镇里享受安逸? 你是选择呆在熟悉的职场里奋斗,还是敢于走出来自己 ...

  • 新年到书第二单

    每年年底都有一个愿望: 下一年不买书了,要把囤积的书看完! 但是,愿望总是会落空. 当年,听同学演讲,他有一个很漂亮的开头是这么说的: 人们常说"小人常立志"--我就是小人. 在买 ...

  • 如果阅读时做不到这四点,读再多书也是白读

    看点 受限于知识储备.认知领域与个人兴趣等因素,人们在阅读经典或原著时,会遭遇"读不懂书"的困境.本文作者认为,破除这一困境,首先,要在日常阅读中远离舒适区,尝试"挑战式 ...

  • 学 废 了 !

    之前我写过的一些教程,很多都是「战术」层面的,今天想跟你聊聊「战略」层面的. 当你在看技术教程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作者是怎么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的?他之前是怎么学习的?学习的资源从哪来?作者又是如何将书 ...

  • 为什么说要用项目制思维做用户拉新?

    诸葛君说:当KPI的指标是"新增用户1万"时,要怎么做?可以按推广渠道拆解,匹配相应预算:也可以策划1场裂变活动,新增用户1万:但"新增用户1万"的后续意义如何 ...

  • 2019最新拉新类的羊毛项目,用项目思维做用户拉新!

    总是有粉丝问,有啥好项目没?有啥容易操作,快速挣钱的金点子?有躺赚的操作模式没?对于这一部分人,我只想弱弱的问一句,公众号分享的这么多项目,没有不挣钱的,你执行了吗?你去做了吗? 其实,互联网赚钱的项 ...

  • 有哪些可以改变一个人思维或思想的书?

    改变思维的书籍很多呀,但关键是看你想改变哪些方面.我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我看过觉得还错的改变思维的书籍. 1,<极简思考>.这本书重点讲得是如何让自己的观点更能吸引住对方. 举个粟子:假如你 ...

  • 思维造物更新招股书: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13%,少年得到孕育更大想象空间

    "上半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59%." 作者:Stone Jin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据公司情报专家< ...

  • 火花思维递交IPO招股书 或成在线素质教育第一股

    导读:北京时间6月21日晚间,国内在线素质教育品牌火花思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上市,拟筹资1亿美元,股票代码为"SPRK".火花思维此次I ...

  • 看电影与读书:“拉片”与“拉书”

    那个时候,我们在讨论,趁着社群里的人不多,可以在2021年开始前,规划一个额外的活动. 我一直觉得,从作者的角度来读书,比从读者的角度来读书,要更有趣一些.考虑时间有限,可以先选取一本比较薄的书. 我 ...

  • 思维造物递交招股书:得到App月活超350万,或成“终身教育第一股”

    线下知识服务业务收入增长迅速.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9月25日晚间披露,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 ...

  • 思维导图 | 拆书之《五维学习力》

    最近因为要备课,有幸就读了王咏老师的<五维学习力>这本书,受益匪浅,分享给大家! 我其实是被这本书的推荐吸引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知名国画家,何水法先生为 ...

  • 罗翔 | 刺猬与狐狸:法律人的思维方法(附书单)

    麦读君按:这是一篇法律人应当如何思考的方法论,从以赛亚·柏林发端,罗翔老师把它精妙地引入到了法律思维当中.「狐狸观天下事,刺猬以一事观天下.」狐狸的思维是一种多元主义的思维,刺猬的思维是一种一元化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