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 九鼎篆刻 ● 朱文印部分
△作者:九鼎先生
即将消失的国宝艺术——篆刻
【原创】作者:九鼎
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含有四种优秀文化综合在一起的表现形式。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诗给人以美的如画的想象,而好的画又能让观者欣赏到诗样的意境。
中国书法是世界独有的一种文字。各种字体百花争艳。
印是古代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作为信誉的保证。在长期的使用中被逐步艺术化。篆刻也是在印的使用中发展成独立的一种艺术形式。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宋代以前,画上很少题字。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写上作者小小的名字。
到了宋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写一段字或者一首诗。这样诗、书、画开始结合起来,在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人文画开始了萌芽。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有名称。泛称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的绘画。
到了元代。印也加入了诗、书、画的行列。于是,诗、书、画、印,就像四胞胎一样,形影不离。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就被当时的画家们普遍采用。
印在商周时,有官、私两大类。皆称之为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天子的印独称玺,以玉做。群臣不敢用。百官与百姓普遍使用的'印’,叫印章。
古代的印章材料,多为金属和玉石。分铸、和凿两种。传说元末画家王冕,最早采用花乳石来刻印。石质材料的广泛使用,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有3700多年的历史。殷商时代便有雏形。
汉代印章达到鼎盛。史称汉印。
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以篆书作印。
明清两代,印人辈出,以篆书为基础,雕刻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形态。篆刻,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举。它以印章为基础,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门类。
篆刻在经历了十余个朝代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
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石材被广泛应用。
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
篆刻是在印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艺术形体。
如今,篆刻的用料基本是石头。印文用篆字。分朱文印、白文印。朱文印也称阳文,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字的部分是空白,也称阴文。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
北京故宫有25方玉玺。是清朝12个皇帝留下的。
所以说篆刻艺术,是一门国宝级的艺术。
(未完待续)
本文篆刻作品版权属九鼎先生所有
编辑:清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