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冷清的陈氏三状元

北宋陈省华之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以巍科重臣著名于世,并称为“陈氏三状元”。陈家良好的家教和家风,令陈家英才辈出,后代显达昌盛,绵延百年,为当地首屈一指的世家望族。陈氏一门显赫,子孙成其大器,其“名人光环”璀璨春秋,难怪四川省阆中市和南部县,都为之而骄傲。三状元的出生地是南部县大桥镇,但在阆中的名头更为响亮,也有着更为明显深刻的文化符号。而在南部县,陈家一门三杰的历史印迹,却沉寂冷清得多,令人唏嘘叹息。

阆中有条街叫“三陈街”,有个石窟名为“状元洞”。“三陈街”自然是纪念陈氏三兄弟而得名,“三陈街”的居民,非常骄傲地表示,这条街是鼎鼎有名的状元住过的地方,似乎居住于此,无形之中也能耳濡目染一点“才气”。据说当年三兄弟砥砺攻读的南崖石窟,名曰读书崖,又称状元洞,后又在此处建立“三陈书院”。阆中百姓说起陈氏三状元来,如数家珍,出口必称“陈氏一门三杰,是咱们古阆州阆中人。”

南部人表示不服气,因为从陈氏籍贯考证,不能再延续古时的地域划分,简单地称他们为阆中人,应该以现在的行政区域称为“南部陈氏”。对此,阆中其实并无异议,也默认陈家三兄弟“生于南部”。“不争”,但不代表拱手让出这张“文化符号”,阆中政府相当重视当地文化建设,着力于塑造尊师重道、崇学尚文的精神,营造社会的和谐氛围。因此,“三陈街”附近的老百姓提及陈氏三状元,神情显得颇为自豪。

有个小插曲值得玩味。2017年,一位热心网友,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向南部县的县委书记留了一条言:“陈氏三状元塑像落成已有12年,石像经过日晒雨淋变得黑不溜秋,瓷砖上的铭文多已漫灭。塑像毕竟是南部县的文化象征,请相关部门清洁打磨一下,让三状元重焕生机(新颜)。”这条留言得到了南部县园林局的回复,“安排今年底找专业公司用专门的洗化用品来清洗并维护,以确保雕塑形象。”

“状元塑像”的维护工作,竟需要热心网友的督促和建议,我心里有些疑惑,难道作为三状元诞生地的南部县,没有大力保护或弘扬“陈氏文化”吗?

今年春节前,我到南部县城,前往陈列有陈氏三状元塑像的柳林公园。人还未到公园,已闻“震天声响”,着实被广场的热闹景象吓了一跳。正值午后时分,中老年人在广场自发围成了一个个圈儿,唱戏、跳健身操、引吭高歌,大家都将音响的声量调到最大,广场上空拧成了一股噪音的绳索,吵得人头晕眼花。

经过一番拥挤推搡,我终于到达陈氏三状元塑像前。深色塑像周围,左一堆呕吐物,右一堆甘蔗皮,卫生状况实在不敢恭维。我原本是拜谒故里名人的,却在震耳欲聋的嘈杂声中匆匆离场。

这次并不完美的“拜访”,给我留下了一缕失望的情绪。这些年,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名人故里”之争的话题,并不鲜见。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故乡而自居。从市政厅广场到下水道井盖,到处都雕着安徒生头像,相应的博物馆、展览馆甚至快餐店,安徒生的印记更是数不胜数。而安徒生的真正故乡其实是欧登塞市,对于首都的“侵夺”,这座小城也无能为力。法兰克福和魏玛从歌德在世时就开始争抢“歌德故乡”之名,以至于歌德只能左右为难地抹稀泥:“两个都是。”

中国的一个周瑜,安徽庐江县和舒城县都在争抢,闹到最后,需要安徽省政府出面开协调会。一个李白,出现了四个故里,分别为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碎叶城),弄到要打官司。一个朱熹,竟有两省四地——福建的尤溪县、建阳市和武夷山市,以及江西婺源市,全都自命“朱熹故里”。

各地争抢名人故里之名,是看中了历史名人背后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商机,大家乘着保护文化遗产的“东风”,开始关注起一些被遗忘的历史人物来。许多人认为,只要贴上了名人的标签,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旅游收入,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和城市发展。

从科学角度考虑,一个人的出生地具有唯一性。挖掘名人故里,可以“走进实境”,去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并透彻研究、深入探索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对于增强地方文化的厚重感与历史感,非常有必要,也能让外来游客,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地文化,融入民俗民风。

但在“争名大战”中,某些地方过度依赖历史名人,靠的只是吃祖宗的老本,懒惰“啃老”,而没有融入自己的智慧开拓创新。虽然抢夺厉害,图的却只是一个虚名,而非对文化发自本心的尊重和热爱。历史毕竟是过去式,就算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但当下的生活,还是需要自己去打拼创造,一味躺在历史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非但没有真正传承文化,反而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损坏和戕害。

陈氏三状元,到底归属于阆中还是南部?仿佛并无上述的争名烦恼。阆中这些年将“状元文化”、“科举文化”的牌打得很好,上至政府,下至百姓,都以“咱们家乡祖上出过状元”而倍感自豪,骨子里甚至对南充人都有一种优越感。反观南部柳林公园,三位“状元郎”却在垃圾中傲立群雄,噪音里展望远方。可见阆中对三陈文化的态度是要郑重得多,也爱重得多,他们没有耗费人力与物力,去塑造一些文物,而是深入挖掘状元文化历史,在普通民众中,传承勤学喜读之风,达成全民共识。

今日的我们纪念历史名人,不仅因为“同乡之谊”,更应以当代创新思维,营造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文化氛围,为全社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最好的文化,从来都不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喧嚣,而是润物细无声的点滴滋养,直到人人心中都有文化的和风细雨,蜿蜒延续,丝缕不绝。它是慢慢浸入心房的,也许是一件事、一句诗、一个字,或者“状元是我家乡人”这个地域情感,最终都能变成血脉中的涌动,骨骼里的支撑。能与我们血肉交融生死不弃的,才是本真而坚实的文化内涵。

考据历历在目,我们当然不能否认,陈氏三状元是“属于”南部县的。但是否真正“属于”,有时不仅仅依据地理位置,它是一种“人心所向”,是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和承续,还与当地执政者的思考和眼光有着密切关系。从历史沿革说,南部县曾经是归于阆州管辖,唐宋时期,阆中人杰地灵,知名度颇高,后世多称为“阆中陈氏”,而非“南部陈氏”。但如今,既然阆中市和南部县行政管辖已经分离,自然该将“南部陈氏”的名头归于南部县。可南部做好了“接收状元故里”的准备吗?

从表象看,柳林公园中,状元塑像周围狼藉纷乱,文化氛围大打折扣;从内在看,这些年来,当地有关部门对于“深度挖掘和推广陈氏文化”的工作,还有待提高。南部县有状元溪、状元桥、三元街,这些地名都已存在多年,是后人缅怀陈氏三状元而赋予的名字。初衷是好的,可即使当地百姓,谈起陈氏的“一门三杰”,他们也颇多茫然,并不能准确说出地名背后的历史渊源,更不会感知这里的文化血脉,未能享受“如数家珍”的自豪感。看来,如何“由表及里”,乃至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推进当地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上至下的不懈努力。

阆中古城广迎天下客,和古城的“守”与“护”是分不开的。守护的文物古迹,经历了朝代更迭、岁月变迁,“包”上了历史沧桑的“浆”,焕发出凝重古朴的面貌神情,引得人端心凝思,诚挚叩访。

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的陈氏家族古民居,只是“该镇领导和当地老者”对遗迹“进行了初步了解”,至于如何保护,如何发展?我们好像并未看到下文。网上所见的古民居照片,木头门上刻着一副楹联:家藏八字千古流芳,地结三元一门衍庆。这里历经风雨,古韵依旧,民居整体保存完好,廊柱坚实稳固,木雕生动传神,房檐造型独特,倘若好好地发掘保护,相信会极具文化魅力。但照片上的陈氏民居,柴禾漫堆倚门,荒草碧生连阶,久无人居,更缺修缮和看管,在历史风烟中,它以沉默的姿态,一径衰败走向。

在历史名人的属地,打好文化这张“牌”,是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振兴地方经济的有益举措。南部县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这方面有所缺失和忽略,前瞻性不足,没有真正将文化资源作为文化品牌建设,更没有对这一文化资源进行转化、翻进和再生,使之与属地旅游活动紧密结合,培育出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旅游经济产业,导致这一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实在令人无奈扼腕。

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发扬文化,的确比争抢名人故里更为重要。哪怕此人不是来自斯地,文化的力量,也能让他“落地生根,发扬光大”,种植在每个普通人心中,绵延成一条源源不竭的河流,从古至今,静静走过时光的起伏和褶皱。若从这个角度思考,“陈氏三状元的故乡南部县”,需要提升“状元家乡人”的见识和格局,精心潜思,上下合力,将多元的南部文化元素进行梳理总结,确定文化属性,体现城市精神内涵,把南部打造成真正有着厚重底蕴的文化名城,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和城市的发展。

历史上的陈氏三状元,不仅显赫权重,其取得的夺目成就和不朽功绩,更是传颂千古,青史留名——

一门三杰造福苍生

能在科举取仕中崭露头角,一鸣惊人,是怎样的体会?苏轼曾说:“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诏书上如鸦黑字,题写着中榜者的鼎鼎大名,足以向俗世夸耀一番了,接下来,便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见“得意”,是天下所有寒门学子的奋斗目标,能中状元,更是攀登征服了极其险峻的人生巅峰。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大桥镇,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氏三状元”故里。陈家三人,先后金榜题名,这种荣耀,看似历史的偶然与巧合,具体到三人身上,却又是人生道路的必然行径。

其实“三状元”的说法并不十分精准,因为陈氏兄弟两人考取了状元,另有一人是进士。但古代能考中进士已经是相当牛的考生了,大家读《儒林外史》,对“范进中举”想必印象深刻。范进中举后,轻慢他的诸位立刻奉上笑脸和厚礼,他本人更是高兴得发了疯。中一个举尚且有如此荣光,将举人集中起来,去参加京城的会试殿试,合格者才称为进士,再从进士中挑选“三甲”,可见这进士的含金量相当了得。因此,民间俗称“南部陈氏三状元”,对于出将入相的三兄弟而言,并无浮夸之意。

陈氏兄弟三人,按照长幼顺序分别是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陈尧佐虽是进士,却是陈家的“开山第一人”,故事也理应从他这里讲起。

实干一生的陈尧佐

陈尧佐虽比陈尧叟小两岁,但自幼聪慧异常,父亲教习哥哥读书时,陈尧叟还未读熟的文章,站在一旁“伴读”的陈尧佐已经倒背如流了。凡事比哥哥“快半拍”的陈尧佐,果然也早陈尧叟一年考中进士。

陈尧佐入朝为官后,因为刚正不阿、针砭时弊而被流放到潮州担任通判。潮州历来有鳄鱼为害,唐代韩愈担任刺史时,就留下过一篇千古文章《祭鳄鱼文》。当地老百姓被鳄鱼搞得苦不堪言,愁眉难展。陈尧佐是个实干派,他组织了一帮精壮汉子,用强弓硬弩射杀了许多鳄鱼,这种硬碰硬的劲猛作风十分管用,让潮州的鳄鱼祸患,渐渐绝迹。

水乃生命之源,以润泽万物、滋养生灵的特性,孕育了人类文明,择水而居,成为人们千年的执念。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江河平静流淌,它是灌溉良田的乳汁,是通达州县的走廊,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水一旦“失仪发狂”,那就是脱缰野马、无齿猛兽,咆哮起千钧力,让人们躲无可躲防不胜防。陈尧佐是个喜欢干实事的人,为了百姓福祉,他扎进了如烟典籍,生生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水利专家,在全国各地任职时,他的履历上总是离不开水利治理。特别是以薪土易竹石的筑堤,将钱塘潮水的隐患降到最低;在滑州修筑的堤坝,还被称为“陈公堤”。

陈尧佐实干了一辈子,虽然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伟业,却每到一处,都能实实在在地造福一方百姓,做的都是可圈可点的大好事。因为他的实干精神,在七十五岁高龄,担任了宋仁宗的宰相。

抨击愚昧的陈尧叟

陈尧佐考上进士,哥哥陈尧叟紧随其后高中,一举夺魁,获得状元。因为这位新科状元郎器宇轩昂,谈吐不凡,宋太宗龙心欣悦,将他父亲陈省华召至京中,同日将父子二人任命为秘书丞,并让他们同穿绯袍以示恩宠,成就一段历史佳话。

宋真宗年间,陈尧叟在广西为官。当时广西十分闭塞落后,气候炎热,山上石多树少,人们在夏季劳作、行走都极易中暑,而当地人饮水是靠雨天积水,或去河沟取水饮用,颇不卫生。陈尧叟便在当地掀起声势浩大的植树运动,并教人们凿井取水。几年后,广西大片荒山披绿衣,各地凿建了水井,既保持了水土,改善了气候,又因饮用井水,人们减少了疾病。

为了减轻百姓劳作、行走之苦,陈尧叟还命人们在大路旁边,每隔二三十里修建一座凉亭,供行路人避雨、休息。夏天,亭里还设有盛茶水的缸和饮用的碗勺,茶水由附近的村民轮流供给。

当时广西风气未开,迷信风俗浓重,巫医大行其道,人们生病后,多去求神问卜,而不是采取正规药物治疗。陈尧叟痛心疾首,大力揭露巫医的欺诈行为,取缔其在民间的一切活动,深入民间收集常见病的中药验方,编成《集验方》,请匠人刻碑立于交通要道,方便百姓抄录推广。同时由官府出钱,招募郎中,配制汤药,低价或者免费向贫困家庭提供医药救助,并积极培养地方医学人才,缓解医学人才短缺的矛盾。他所做这一切,只为真正能帮助百姓,树立正确的医学观。

在陈尧叟的努力之下,老百姓提高了对医学的认知水平,脱离蒙昧和愚钝思想,很多人因此而得救。他出任各地地方官,都积极造福百姓,苍生为念,慈悲为怀。陈尧叟后来不仅担任了宋真宗的宰相,同时充任枢密使,人称“枢相”,地位十分显赫。

文武双全的陈尧咨

因为欧阳修的散文名篇《卖油翁》,陈氏三兄弟中最小的陈尧咨,反而“名气”最大。可在欧阳修笔下,他一开始的出场不甚美妙:“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当然,这位盛气凌人的年轻人,最后折服在卖油翁的本事之下,心悦诚服。

陈尧咨在31岁时考上了状元,也开始步他两位哥哥的后尘,走上了仕途。有次,皇帝想从当朝文官中找一位能文能武之人,派到北部边地担任节度使,执掌重兵把守要害,便想到了骑射功夫相当不错的陈尧咨。

陈尧咨听说了圣意,赶紧回答:“这事太重大了,我可做不了主,得回家征求母亲的意见。”陈尧咨回去将此事禀报母亲冯夫人。岂知冯夫人还没听完,就吩咐下人拿棍棒来,追着儿子一顿痛打,边打边骂:“陈家祖上读书传家,向来以考取功名为耀,到了你这里,却要贪图高官厚禄,舍弃文官职位去做什么带兵的节度使,你还有脸见列祖列宗吗?”

冯夫人之所以动这么大肝火,一则和宋人根深蒂固的价值观相系——崇文抑武,重功名而轻利禄。二则是出自母亲的爱子之心,她不愿儿子去做那刀尖舔血的沙场武将,从此为他提心吊胆。

陈尧咨是个很孝顺的儿子,没有违逆母亲的意思,直到冯夫人去世后,他才答应皇帝,被授予军职,任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

南部陈氏三兄弟,竟然出了两个状元、一个进士,而且他们还是两位宰相、一位将军,在中国浩瀚历史中,这样的“一门显赫”十分鲜见。这与他们父母的悉心教导有莫大关系,即使后来满门显贵,陈省华处事仍和之前无二,只要有客到访,不管地位高低,三兄弟在家就要分列父亲身后,侍奉客人。而冯夫人从不愿坐享其成,每天都带着儿媳妇下厨做饭,凡事亲力亲为,儿子有不妥之处,即使为官做宰,她亦严厉管教。

陈家三兄弟在为官做宰后,不贪政绩一心实干,不慕虚名造福苍生,为国为民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们父母一生都以身作则,不偏不倚,形成陈家良好谨严的家风,也许这才是真正培养出人才的沃土——不管富贵荣华还是安贫乐道,都无改初心,当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将好的思想与传统,代代传承,便是留给后世最为宝贵的遗产,如今仍能给我们以教诲和滋养。

乐莫乐兮与君相知

谢谢长按关注

(0)

相关推荐

  • 四川历史名人有七位显赫的阆中籍人__她(他)们的事迹您一定要知道

    [1]华胥 华胥,今四川南充阆中人,相传为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兄妹的母亲,史称"中华始母". 文字记载见于<路史>:"太昊(hào,指天,先民对伏羲的尊称)伏羲氏 ...

  • 再启北宋三陈籍贯之争

    王国成  杨朝志 北宋三陈籍贯阆中.南部之争,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宋史>等史志载三陈为阆中人,<方舆胜览>等典籍又说三陈为新井(今属南部)人.1985年以来,广安人杨林由老先生 ...

  • 陈康肃公尧咨虽然善射 但是最牛的还是他父亲

    相信所有读过中学语文的朋友都会对欧阳修笔下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记忆犹新,虽然在<卖油翁>中陈尧咨被卖油的老汉教训了一下,所谓的善射"无他,但手熟 ...

  • 四川阆中:白塔寺状元洞

    在阆中大像山上,出大佛寺山门不远,沿着虎溪而上,层峦处即见一天然岩洞穴,长34米,深约20米,洞口高约4米,有山泉从檐上流泻而下,汇聚为洞前的瑞莲池,此洞即为"状元洞". &quo ...

  • ​我在阆中古城发呆

    阆中古城楼 我在阆中古城发呆 岳定海 阆中我来过三次,今年(丙申晚秋某日)是第三次.中国公认的古城有四座:云南丽江的浪漫氛围,山西平遥的古朴乡月,安徽歙县的书卷气息,加上四川阆中的怡然时光,勾勒出了亘 ...

  • 芗剧《父子三状元》3集 大结局

    芗剧《父子三状元》3集 大结局

  • 芗剧《父子三状元》2集

    芗剧《父子三状元》2集

  • 又是一年省考时!重温永泰三状元传奇故事!

    又是一年省考时,有如古代的科举,每个参与考试的学子,都期许一举及第!永泰地灵人杰,宋乾道二年至八年,曾七年联奎三状元. 中国1000多年科举制度,出现过多少状元?各有说法.大抵在900人左右,有较详细 ...

  • 探寻永泰三状元

    来源: 永泰       发布时间: 2021-01-05 15:25 中国人推崇学而优则仕,因此多少有点状元情结.一介平民,十载寒窗苦读,一朝得中,便能(得)高官厚禄,光宗耀祖.难怪莘莘学子,趋之若 ...

  • 6月8月,永泰县政府官网公示《福州三状元...

    6月8月,永泰县政府官网公示<福州三状元高级中学>项目.根据<关于福州市空置房产改造为公共服务设施的实施意见(试行)>,经福州市政府研究,原则同意福建胜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 ...

  • 陈氏三君

    ●陈寔(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 ...

  • 越剧《父子三状元》很好看

    越剧《父子三状元》很好看

  • 锡剧《父子三状元》常州市锡剧院演出

    锡剧《父子三状元》常州市锡剧院演出

  • 湖人补强瞄准2人,6人或成筹码,湖人有望再组三状元阵容

    湖人队本赛季的阵容实力很强了,他们的表现也已经相当出色了,目前还是跟快船队在争夺联盟第一的位置,他们和快船队是目前联盟唯二没有连败过的球队.在詹姆斯和浓眉哥以外,还有施罗德.哈雷尔.小加索尔.大莫里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