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黄孝纾和他的《青州侨寓记》//鲁清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黄孝纾和他的《青州侨寓记》

文/鲁清源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青州古城因着那些历代文人墨客的吟咏歌赋,而不断积淀起深厚的人文底蕴,拂去岁月的烟尘,探寻他们的过往,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一代词人黄孝纾的身影,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

  黄孝纾其人


  黄孝纾(1900——1964),字頵士,又字公渚,号匑庵,别号霜腴、天茶翁、辅唐山民(崂山古名辅唐山)、灌园客、沤社词客、东海崂人,福建省闽侯县人。室名延嬉室、碧慮簃、袵海楼、七十二叠山房等。
  黄孝纾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黄曾源(1857——1935),字石孙,号槐瘿,光绪十六(1890)年庚寅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五城监察御史,后由御史台出守徽州、青州、济南等郡,廉洁自律,政声清明。林纾在送其出守徽州时,有句云:“石孙不因人之曲而曲之,因人之直而直之。且其事人也,不以生死盛衰易其操,阿谀党顺变其言,诚君子也。”
  辛亥革命后(1915)居青州,拒绝袁世凯征聘,杜门不出,望门投刺者拒而不纳。据《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载:“黄曾源,汉军正黄旗人,庚寅进士,光绪三十二(1906)年任青州知府。”在黄曾源所著《消寒吟草》中有一首《烹茶》诗,言及他去范公亭汲泉煮茶之事:
  雀舌龙团采雨前,城西汲得范公泉。
  竹炉桴炭寒难炽,冻鹤依人不避烟。
由此看来,想必黄曾源当年对范井甘泉一定会缱绻难忘吧?下图是黄曾源致劳乃宣手札,书风古拙质朴,写于辛酉五月,辛酉即民国十(1921)年,时黄氏一家正寓居青州。

黄孝纾在家庭的熏陶下,自幼秉承庭训,力学不辍,“灵悟天挺,弱而好文,通习训诂,多识奇字,根抵经史,皋劳百家(《匑庵文稿·袁思亮序》)。'
  于文,他诗学义山(李商隐),词仿梦窗(吴文英),尤工骈文,“于国朝喜汪中(容甫)、洪亮吉(北江),因以上窥六朝,尤致力于范蔚宗(范晔)、郦道元、庾信诸家。”为文“葩而不靡,渊而不暧,格高而气畅(《匑庵文稿·袁思亮序)。”钱基博曾于《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将他同李详、孙德谦、刘师培合称为“骈文四大家”,著有《黄山谷诗选注》、《欧阳永叔文选注》、《周秦金石文选评注》、《两汉金石文选注》、《楚辞选注》、《延嬉室书画经眼录》、《匑庵文稿》六卷、《崂山集》等著作。

他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大、青岛大学、山东大学等处的文科教授,传道释惑,诲人不倦。其才学之广博,见识之洞达,人格之高峻,罕有其匹。当时的董康(字授经,号诵芬主人,光绪十六年进士,江苏常州人,近代著名藏书家、法律家。)评论黄孝纾云:“综宋元明大家之长,镕于一冶,综其一生,为经师,为词人,为名画家,为目录校堪学者。”

于画,他饱览历代名家墨迹,寝馈于米海岳、倪云林、黄公望、沈石田、文征明诸大家,心摹手追,自出机杼。黄孝纾主张:“画以神韵为主,神韵在笔墨之外。天资高而学养深,神明于规矩方圆,师古而不为古所囿,妙造自然,超乎象外,斯为得之。”故其胸中邱壑,信笔拈来,腕底云烟,跃然纸上。他的画作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格调,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难分轩轾,相得益彰。作品多为浅绛或水墨,设色素雅清淡,画风冲和古秀。

书法则直追晋唐,遗貌取神,挥毫染翰,秀逸多姿。字体结构开合有度,运笔使转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难怪与其同时的江西派词人、画家夏敬观先生写诗赞曰:
在昔曰摩诘,画中常有诗。
非惟画则然,于时亦有之。
画与诗诉和,诗随画发挥。
即诗而即画,相依勿相离。
匑庵工诗者,人称为黄师。
不知其画妙,乃亦其诗奇。

1924年黄孝纾应沪上刘承幹之聘,在嘉业堂主持藏书整理工作,长达十年之久。在此写下了《嘉业堂藏书纪略》、《牧斋有学集佚稿》、《碧慮簃诗钞》、《匑庵骈文稿》等著作,这些文章都发表在了题名为《青鹤》的刊物上。《青鹤》于1932年11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陈灨一,该刊物以半月刊的形式出版,年出一卷二十四期,历时近五年,是上海三十年代的文献型期刊,影响力大,风靡一时。
  在沪上,黄孝纾还受教于古典文学大师陈三立先生,书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时相过从,受益良多。

黄孝纾社交广泛,与之相交者皆艺坛名流,学界耆宿。从《匑庵文稿》卷四之《丁卯九日集华安高楼记》可知,1927(即丁卯)年在沪期间,他曾参与过吴昌硕、朱祖谋(疆村)、潘飞声、曾熙、夏敬观、赵叔孺、褚德彝、丁辅之、谭泽闿等艺坛大腕名流的书画雅集活动。群贤毕至,诗词酬唱,书画赠答,备极隆重。
  时值秋风飒飒,桂子飘香,让我们伴随着他的文字——《青州侨寓记》,去寻觅这位一代名士在青州古城曾经走过的足迹,去了解他与青州结下的那段不解之缘吧!

(二)
  青州侨寓记

盖闻倦飞之羽[[1]],假息壤[[2]]于橧巢[[3]];煦沫[[4]]之鳞,以潜渊[[5]]为归宿。余也少违[[6]]邱里[[7]],遭历屯诐[[8]]。青州流寓,荏苒十年。仰屋无丹髹[[9]]之华,入室靡[[10]]轮奂[[11]]之美。颜诩[[12]]翠微之宅,但取曲肱[[13]];董奉[[14]]白社[[15]]之栖,敢辞近市。而又人事諔chù诡ɡuǐ[[16]],不恒厥居[[17]]。数年之间,迁徙者屡。或葺洽甫毕,而灶径已移;或树艺粗完,而庭宇顿改。俯仰之间,如梦如幻。忆春燕之巢痕,纪雪鸿之泥爪。情之所在,乌[[18]]能无言?爰乃粗挈qiè[[19]]都凡[[20]],略疏[[21]]始末。

一为卫街,住二年;一为中所营,住三年;最后为西营[[22]]二巷,旅岁卜居于此,行止未定也。

卫街之居,岁在乙卯,为吾家自胶澳[[23]]迁青之始。时则武陵仙窟[[24]],风鹤俄惊[[25]];永嘉流人,露车[[26]]并载。家君指桐乡[[27]]之旧治,约苔岑[[28]]之亲知,则有刘潜楼[[29]]、商云汀[[30]]、叶鹤巢[[31]]诸丈、薛淑周[[32]]夫子、李建侯[[33]]表叔,以次来蒞,连墙接栋,相对欷歔。骇浪惊霆,时悬寤寐。

屋凡十楹,为院落二。而漶漫穿漏不可居者复半焉。始至之日,蛸shāo蠨xiāo[[34]]在户,蓬蒿夺门。庭坳陷于枯井,朽栋至脱涅[[35]]垫。短松布瓦,高于屋山。老苔补窗,厚于茧纸。狐鼠昼见,蚊蚋ruì[[36]]雷鸤shī[[37]]。宿莽宗生,腐叶布地。藏获之室,与鸡犬同栖;圊qīnɡ[[38]]溷hùn之所,共庖厨并列。楲wēi[[39]]窬yú洴píng澼pì[[40]],相嬲niǎo[[41]]于一庭;椸yí[[42]]架图书,凌杂于半室。加以斥鹵[[43]]之地,枳勾[[44]]不生;暴湅liàn[[45]]之家,栏灰困惾zōng[[46]]。接于目者,半为傭保[[47]];嘈于耳者,惟闻舆[[48]]謼hū。客来无几,坐之榆楮之间;仆谇[[49]]达宵,怨此风雨之会。兢兢[[50]]焉,拘拘[[51]]焉。盖二年于兹矣。居之者意自如,忆之者色转丧[[52]]。稗[[53]]败实俭岁之珍,一壶作中流之宝[[54]]。穆然[[55]]感焉,瞿然[[56]]痛焉。殆不知曩[[57]]之何以即安也?

既而道南割宅[[58]],折柬[[59]]相邀。墙东避人,赁舂[[60]]而住。去晏婴之市[[61]],与何逊[[62]]共居,此为迁中所营之始。然弄狭于窦[[63]],砌危于梯,枣榆六七树,屋庐不过十余椽。浓阴耽耽[[64]],未雨而昏;骄阳曈曈[[65]],当暑尤暵hàn[[66]]。秋霖塞户,或廿日不开;闲庭莳花[[67]],无十弓[[68]]可拓。所幸新垩[[69]]之室,瞻[[70]]阕生明,谟觞[[71]]悬榻[[72]],差可留宾。经席从师,尚堪函丈[[73]]。榆钱糁面,春足于餈cí[[74]];雏枣扶檐,秋饜yàn[[75]]于果。而居停小园,近在咫尺。日斜辍读,时而来游。门通两板[[76]],无事脂车[[77]]。花发四时,常预韶景[[78]]。亲友乐于过从,童仆喜无琐冗[[79]]。固已绿杨分春,浣花俨筑矣。何期天谗[[80]]司命[[81]],釁xìn[[82]]起乾餱[[83]]。世故驱人,交量纤纊[[84]],至使萧公[[85]]痛于凶终;鄅yǔ子[[86]]辱于大去。苍雪藏书之室,猪都[[87]]据为祆xiān[[88]];青阳[[89]]市茧之辰,驵zǎnɡ侩kuài[[90]]攘而居货,是可哀矣!

兹复假尺宅于城西,寻前朝之废邸,科头[[91]]而出,俨为编甿méng[[92]]。弹指之间,再易寒暑。宅为都护延公别业,经年荒茀[[93]],葺治而后能居。内寝凡三椽,别而为簃房[[94]]二。两厢翼之丁香、梧桐之属,杂列屋前后。风来影移,浮动窗际。前为厅事,家大人款客所也,旁有小室,贮书其中。微风入帏,牙签[[95]]答响。颜其櫋mián[[96]]曰:枕蒩轩,北则问影轩、延嬉室,余兄弟读书之所也。庭有桃树一,更益以槐、桧、梧桐之属,画地为畦,种花其间。程力不辍,岁事益勤。自是宅东隙地,以次稍僻。紫茄白苋,瓟bó[[97]]瓥lì豆蔌sù,随时铺棻fēn[[98]],自足生意。每当春夏之交,风和景明,把卷行吟。巡檐索笑。薑花噀xùn[[99]]雨,黄出墙坳;庭莎[[100]]凝烟,翠泼衣袂。幽蝉一噪,众阴始满。万卷横几,一榻当窗。清风徐来,梦境亦古。其或商声[[101]]在树,朔[[102]]吹入帷。酒波滟于黄花,诗境清于冰雪。朝晖夕眺,雨榻风廊,景物所需,取供悉辦。此又鹊巢适意,全泯主宾。鼠壤[[103]]寻欢,至忘久暂者矣!

夫纵欲所至,牧儿梦为曲蓋gài[[104]],养空[[105]]而游摧隤tuí[[106]],等于穾yào夏[[107]]而况天地。蘧qú庐[[108]]人生,羿[[109]]彀恬然自处。奚必荣观,则夫华跗[[110]]自洁。菽水长欢[[111]],违山十里,蟪蛄[[112]]之声已遥。避风三朝,鶢yuán鶋jū[[113]]之飞,有待如我。今日者岂非天伦之至乐,生人之厚幸乎!非土流冗理不久,淹华予晏岁[[114]],啼鴂jué[[115]]先惊,起舞中宵;荒鸡自警,居诸逝于上,体貌衰于下。霜钟已咽,不能消建章[[116]]之忧;铅水长倾,不能辍新亭之泪[[117]]。追理曩昔,聊述斯文,不无萧瑟[[118]]之思,略存流离之概。较诸黄门之在洛涘[[119]],尚日闲居柳州[[120]]之记愚溪[[121]],但详山水。事殊情异,非可概言。


[[1]]羽:鸟类。

[[2]]息壤:泛指泥土。

[[3]]橧巢:用柴薪造的巢住处。《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4]]煦沫:用唾沫互相润湿。比喻互相救助于困境中。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5]]潜渊:潜伏深水之中。渊:深水。

[[6]]违:离开,远离。

[[7]]邱里:乡里。

[[8]]屯诐:艰难险阻。

[[9]]髹:用漆涂在器物上。

[[10]]靡:无。

[[11]]轮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

[[12]]颜诩:字如昌,一字宗鲁,号思嵩,进士第,少孤,颜弘式之子。《宋史·孝义传》载:“颜诩,唐太师真卿之后,事继母以孝闻。一门千指,家法严肃,男女异序,少长辑睦。匜架无主,厨馔不异。义居数十年,终日怡愉,家人不见其喜愠。年七十余卒。”所居捣石村,泉石相依,碧藓丛绕,翠微环列,杜绝尘嚣。

[[13]]曲肱:原意为弯着胳膊作枕头。后以“曲肱”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语出《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14]]董奉: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号拔墘,侯官县人。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五株,轻病愈者栽杏一株,数年之后,郁然成林。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即源于此。

[[15]]白社: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16]]諔诡:奇异,安静。

[[17]]厥居:神的总称;魂魄。

[[18]]乌:文言疑问词,哪,何。

[[19]]挈:通“契”,刻。

[[20]]都凡:大凡,大概。

[[21]]疏:分条陈述、记录。

[[22]]西营:原青州朝阳村附近,即今中央华府、荣军疗养院以西,驼山路以东地带。解放初期设西营镇,七、八十年代设西营居委会。

[[23]]胶澳:青岛的别称。

[[24]]仙窟:仙境,亦泛指仙人所居的洞府。

[[25]]俄惊:俄,方言,我的意思。我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

[[26]]露车:无帷盖的车子。

[[27]]桐乡: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春秋时为桐国,汉改为桐乡。汉朱邑先为桐乡啬夫,举贤良方正,后迁北海太守、大司农,因吏治廉明,深得桐乡人民热爱。死后葬于桐乡,民立祠起冢,以表怀念。后引用为清官廉吏之典。

[[28]]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

[[29]]刘潜楼(1867—1932),名廷琛,字幼云,晚号潜楼,江西德化人。曾任翰林院编修、山西学政、国史馆协修,京师大学堂首任总监督等职,著作有《贞观政要讲义》(未刊)、《潜楼文稿》(未刊)、《增订经济举要》等。

[[30]]商云汀(1871—1960),名衍瀛,号云汀,正白旗汉军人,祖籍辽宁铁岭,广东番禺人。光绪二十九(1903)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日德战争时曾避居青州。

[[31]]叶鹤巢,一名泰椿,字宁愚,江西武宁人,光绪二十(1894)年进士,历内阁中书,官至宗人府主事。

[[32]]薛淑周(1866—1955),名肇基,字德濂,号淑周,福建福州东冶人。清末戊子科举人。撰有《诗经讲义》、《今文尚书讲义》等。

[[33]]李建侯(生卒年不详):名本邺,字建侯,一作建公,福建闽侯人,光绪举人。长于骈文和公羊学,对黄孝纾多有教益。

[[34]]蛸蟏:一种蜘蛛。蛸蟏在户,形容久无人居。

[[35]]涅:染黑。垫:下陷,踏陷。

[[36]]蚋:小蚊,又名沙蚊。

[[37]]鸤:一种鸟类,鸠鸽科部分种类的统称。

[[38]]圊:厕所,圊肥。溷:猪圈。

[[39]]楲:盛小便的器具。窬:从院墙爬过去,多指偷窃行为。

[[40]]洴澼:漂洗棉絮。

[[41]]嬲:方言用字,通孬,在普话中意为戏弄、搅扰、或纠缠之意。

[[42]]椸:晾衣服的竹竿,也指衣架。

[[43]]斥卤:盐碱地

[[44]]勾:本义为曲,植物的枝蔓扭曲纠缭。衍义为草木出土时,弯的叫“勾”,直的叫“萌”。《礼记·月令》:“勾者毕出,萌者迟达。'

[[45]]湅:把丝帛煮制得柔软洁白。

[[46]]惾:壅寒,堵塞。

[[47]]傭保:雇工、佣人。

[[48]]舆:泛指车。謼:古同“呼”,大声呼喊。

[[49]]谇:责骂。

[[50]]兢兢:恐惧貌。

[[51]]拘拘:拘泥貌。

[[52]]丧: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53]]稗:一年生草本植物,形状象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实可酿酒,做饲料。

[[54]]一壶作中流之宝:即成语“一壶中流”。“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侯便十分珍贵。

[[55]]穆然:静思貌。

[[56]]瞿然:惊恐的样子。

[[57]]曩:以往,从前。

[[58]]割宅:划分住宅区,分出房屋。

[[59]]折柬:裁纸写信。

[[60]]赁舂:受雇为人舂米。

[[61]]晏婴之市:即“晏婴近市”的典故。《左传·昭公三年》:“初,(齐)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居,请更诸爽垲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及晏子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且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旧宅。”后以此典指狭小喧嚣的住处。

[[62]]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杨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杨州,值梅盛开,赏玩不已,被后人称为“知梅者”。

[[63]]窦:孔穴,洞。

[[64]]耽耽:深邃貌。

[[65]]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66]]暵:干枯,干燥。

[[67]]莳花:种花,栽花。

[[68]]弓: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一弓为五尺,三百六十弓为一里。

[[69]]垩:用白土涂刷。

[[70]]瞻:视也。阕:本义祭事结束而闭门。引申为止息,终了。语出《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71]]谟觞:石室名。唐冯贽《记事珠》:“嵩高山下有石室名谟觞,内有仙书无数,方回读书于内。”

[[72]]悬榻:比喻礼待贤士。

[[73]]函丈:对老师的尊称。因旧时老师讲席间与学生坐席之间要留出一丈的空地,以容人听讲,故有此称。语出《礼记·曲礼上》:“席间函丈”。

[[74]]餈:糯米蒸饼。《周礼·天官·笾人》:“羞笾之实,糗饵粉餈。”

[[75]]饜:吃饱

[[76]]板:一丈为板。《礼记·檀弓》:“今一日而三斩板。”

[[77]]脂车:油涂车轴,以利运转。借指驾车出行。

[[78]]韶景:春景,好时光。

[[79]]琐冗:亦作“冗琐”,繁杂琐碎。

[[80]]天谗:一为星官名。位卷舌中,属西宫或昴宿,主巫医。一为妖星名。彗出西北,其状如剑,长四至五丈,或称如钩状,长四丈,又称其状白而小,数动。主杀罚。天谗出,其国内乱,其下相谗,为饥兵,赤地千里,枯骨藉藉。

[[81]]司命:是传说中天上的星座,主管人间人的生死。后来引申指主宰人的生命、富贵、命运的人。孙子兵法上说:“故将者,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82]]釁:古代祭祀时,把牲畜的血涂在器皿上,用来祭祀神灵称为釁。

[[83]]乾餱:《说文》乾,食也。徐铉曰今人谓饭,乾为餱。

[[84]]纤纩:细丝棉。

[[85]]萧公:梁武帝萧衍。

[[86]]鄅子:《左传·昭公·昭公十八年》:“……遂入之,尽俘以归。鄅子:'余无归矣,从帑于邾。’邾庄公反鄅夫人,而舍其女。”鄅国:春秋时国名,故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北。

[[87]]猪都:一说为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动物,出处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一说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怪物,其身形如猪。

[[88]]祆:祆教,拜火教。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南北朝时传入中国。故神也。

[[89]]青阳:江苏省无锡市江阴。

[[90]]驵侩:旧指马匹交易的经纪人。泛指经纪人、市侩。

[[91]]科头:不戴冠帽,裸露头髻。

[[92]]编甿:编入户籍的平民。

[[93]]茀:道路上杂草太多,不便走。

[[94]]簃房:与楼阁相连的小屋。

[[95]]牙签:藏书者于书函上所缀的牙制签牌。上标书名,以备检取。

[[96]]櫋:屋檐板。

[[97]]瓟:小瓜。瓥:瓠勺。

[[98]]棻:通“纷”,乱,杂;茂盛的样子。

[[99]]噀:含在口中而喷出。

[[100]]莎: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101]]商声:秋声。

[[102]]朔:北方。

[[103]]鼠壤:一说鼠穴之土,一说鼠作穴所出的土。《庄子·天道》:“鼠壤有馀蔬。”

[[104]]曲盖:仪仗用的曲柄伞。

[[105]]养空:涵养空灵的心性。

[[106]]摧隤:犹摧颓,摧折、衰败。

[[107]]穾夏:即穾厦,结构重,深式的大屋。《楚辞·宋玉·招魂》:“冬有穾厦,夏室寒些。”

[[108]]蘧庐:古代称旅馆。

[[109]]羿:鸟张翅旋风而上。

[[110]]跗:脚背。

[[111]]菽水长欢:即成语“菽水承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出自《礼记·檀弓下》,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

[[112]]蟪蛄:又名“知了”,蝉的一种,属半翅目。

[[113]]鶢鶋:古书上说的一种海鸟。

[[114]]晏岁:一年将尽的时侯;人的暮年。

[[115]]鴂:伯劳鸟,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踔噪,今听之恬然不怪。

[[116]]建章:指建章宫,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所建宫殿。

[[117]]新亭之泪:即“新亭对泣”,典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则典故启示我们当国家有危难时,要共同面对,而不是象亡国奴一样哭泣。

[[118]]萧瑟:寂寞凄凉。

[[119]]洛涘:洛水边。

[[120]]柳州:即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121]]愚溪:即柳宗元所作《愚溪诗序》,该序通篇写了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大打未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也是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有力控诉。

(三) 

《青州侨寓记》脞谈


【一】这篇《青州侨寓记》属魏晋时期流形的骈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断句,故亦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骈文讲究词句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博采典故,文辞华美。这篇骈文“立格布局,具有古法,以清隽之笔,写淳至之思,述事言情,两臻其妙(冯蒿庵评语)。”该文是黄孝纾先生寓居青州之际,个人处境、心境和外景之间三者的交感和激发,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蕴含了无限的社会风云,向我们呈现了民国早期青州古城街巷的人文风貌,为我们了解黄孝纾先生的人生轨迹提供了一则珍贵的历史信息。它融文学性与史料性价值于一体,对研究青州民国时期的侨寓文化具有一定的文献参考价值。

【二】从文中第一段“青州流寓,荏苒十年”可知,该文是作者以回忆录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他在寓居青州期间,依次居住过的三个地方:卫街、中所、西营,作者当时备尝生活艰辛,流离之苦。“藏获之室,与鸡犬同栖;圊溷之所,共庖厨并列。”“稗败实俭岁之珍,一壶作中流之宝。”
  “卫街之居,岁在乙卯,为吾家自胶奥迁青之始。”由此句可知作者来青的时间,“岁在乙卯”即民国四年(1915),彼时,辛亥革命的炮火将满清王朝摧跨以后,一批晚清的遗老士绅纷纷汇聚到青岛,或置房定居,或驻足盘桓,这其中就有黄曾源一家于1912年迁居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空气宜人,商业繁荣,堪为休养生息的“武陵仙窟”,但好景不长,1914年的日德战争搅醒了这批遗老的清梦,令他们“风鹤俄惊”,四散而去,真是“俯仰之间,如梦如幻。”从文后刘潜楼的评语所言:“叙述甲寅(1914)避乱情景,历历如绘,十年影事,同此怅触……”亦可知晓这是他们寓居青州的原因。以后逐次来青的还有刘潜楼、商云汀、叶鹤巢、薛淑周、李建侯等知名人士,他们俱为黄曾源先生诚心相邀,“以次来莅,连墙接栋,相对欷歔……”

【三】在文学艺术上,作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用典贴切,含蓄蕴藉。作者将自己比作“春燕”,“春燕”归来,它的栖身之处已毁,只留下斑斑巢痕,那只能另寻他处。比作“雪鸿”,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了一行行爪印。世事沧桑,变幻无常,这一切怎能让黄先生的心情平静呢?于是“爰乃粗挈都凡,略疏始末。”接下来作者依次描述了这三处寓所的自然环境,饮食起居,社会交往,世相人文,可谓情随境生,感慨良多。

【四】文中运用大量笔墨去描绘寓所的自然环境,僻如在西营居住时:“庭有桃树一,更益以槐、桧、梧桐之属,画地为畦,种花其间,程力不辍,岁事益勤。自是宅东隙地,以次稍僻,紫茄白苋,瓟瓥豆蔌,随时铺棻,自足生意。”文采风流,汩汩而出,一幅清寂闲适、富有诗意般的田园风光画卷,宛然入目,颇可品味。然而在这些自然景物表层描写的背后,实则言在意外,另有主旨。民国早期,时局动荡,军阀混战,外族入侵,乡关之恋,家国之思,是去是留,踟蹰彷徨,“旅岁卜居于此,行止未定也。”(《青州侨寓记》的另一版本将此句改为“旅岁卜居,行止不定,惶惶凄凄,每以永嘉流人自况,此为乙卯年至己丑年事。”)当我们在读到这篇《青州侨寓记》时,不禁想起了庾信的《小园赋》,二者在家国情怀的表达之处,似有异曲同之妙。

【五】黄孝纾于1924年去上海主持嘉业堂的藏书整理工作,但是从《怡园游记》一文的写作时间(写于甲子春日,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来看,至少在1924年的春天黄先生还未曾离开青州,自此以后,移居沪上,坐拥书城,博览群书,校雠古籍,考订真伪。在《匑庵文稿》中与青州相关的文章还有七篇,它们分别是:
  卷一·赋
   《危言赋》、《来鹊赋》
  卷四·记
  《益都胭脂井记》、《清明日游范公祠记》(壬戌二月)、《怡园游记》(甲子春日)、《重游青州四松园记》、
  卷五·碑·传·墓志铭·诔文
  《重修法庆寺碑》
这些作品除却《青州侨寓记》是黄先生的回忆之作外(大约写于三十四、五岁),其他七篇都是作者二十四岁之前寓居青州时期的作品。在那段侨寓时光中,不仅仅是这些古城胜景的清幽让先生为之陶醉,就连那几只颇通人性的喜鹊也对先生情有独钟,不离左右。(《来鹊赋》前序曰:“余居中所营,有鹊巢于树上,一旦忽徙去,及迁居西营新寓,则鹊亦偕至,异哉!余穷蹙于世久矣,与居者不啻畏壘之避,而斯鹊独恋恋于余,可怪也。”)

【六】黄孝纾一家在西营居住时:“前为厅事,家大人款客所也。旁有小室,贮书其中。微风入帏,牙签答响。颜其櫋曰枕蒩轩,北则问影轩、延嬉室,余兄弟读书所也。”“问影轩”与“延嬉室”这两处书斋还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黄孝纾与其两位兄弟黄孝平(字君坦,号叔明)、黄孝绰(字公孟,号讷庵)同擅诗词,工骈文,时有“江夏三黄”之誉,著名书画、収藏家张伯驹亦赋词称颂:“人物一时重雁行(雁行即兄弟之意),君家声誉旧无双(张伯驹题《匑庵词乙稿》)。”兄弟三人的骈文合辑为《左海黄氏三先生俪体文》。黄孝平师从薛淑周研习词章、训诂、考据之学,著有《问影轩骈体文存》。他在《河簃嬉春图记》一文中曾描绘过青州的风土人情:“古穆陵之水蜿蜒入于广固,抱郡城而东流,俗曰弥河。沙痕负郭,时见葑田,波光出林,若擘翠玦。童桑分碧,山城不喧。梯柳送青,河声为远,郡俗朴僿,游衍尠欢。岁值清明,纵观河浒溱洧,嬉春由来旧矣……”
黄孝纾先生则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书画収藏及艺林所见,撰写了《延嬉室书画经眼录》,详细辑录了明清三十五位书画家的生平,并对其作品加以考证品鉴,为传承书画艺术而竭尽所能,功不可没。
  白驹过隙,飞鸿留痕。黄氏兄弟的文集冠以在青州寓所的两处书斋为名,或许是藉此怀念在青州近十年的侨寓时光吧?

本文在写作中,曾得到青岛大愚美术馆王作亮先生,青州文史界闫玉新先生,有令衡先生,李继武先生,朱国涛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于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

鲁清源,网名月白风清,1975年生于青州。家居尧王山下,喜欢文学写作和书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