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健康,常见的免疫学检查有哪些?(下)

自身免疫检查

自身抗体检查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AID-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抗原为细胞核或胞浆成分)及中间型。

抗核抗体(ANA):是以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有四种荧光图谱:均质型(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周边型(抗dsDNA抗体);斑点型或颗粒型(抗U1-RNP、抗Sm、抗Scl-70、抗SS-B/La、抗SS-A/Ro等);核仁型(核糖体、U3-RNP、RNA聚合酶)。

抗核抗体(ANA)检查:抗各种细胞核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RNA等)。

参考值:IFA法阴性,血清滴度﹥1:40为阳性见于SLE(80%~100%)、MCTD(10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DM (30%~50%)、RA等。

抗DNA抗体分为:抗ds-DNA、抗ss-DNA、抗z-DNA。抗z-DNA 对SLE有特异性,检出率在90%以上。

抗dsDNA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见于SLE活动期,阳性率70%~90%。特异性较高(95%)敏感性较低-诊断与治疗监控。

抗Sm抗体测定:为SLE所特有,疾病特异度达99%,且能反应疾病活动的程度,灵敏度较低,平均为20%。与CNS、肾病、肺纤维化及心膜炎有一定关系。

抗组蛋白抗体(AHA)测定

临床意义:50%~70%的SLE及95%以上的药物诱导性狼疮可出现,主要靶抗原为H2A-H2B-DNA复合物,与SLE活动有关。

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测定

临床意义:抗U1-RNP抗体主要与MCTD相关,在30%~40%的SLE病人中可检测到,并常与Sm抗体相伴出现。常与下列临床表现有关,肾脏较少累及、雷诺现象、手肿胀、食管运动不良等。

抗SS-A/Ro抗体测定

干燥综合征有三种不同的自身抗体:SSA、SSB、SSC(RANA),前两者仅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后者见于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SS-A/Ro抗体见于干燥综合征(SjS)(灵敏度88%~96%)RA(3%~10%),SLE(24%~60%)。其他疾病:亚急性皮肤性狼疮(70%~90%),新生儿狼疮(>90%),补体C2/C4缺乏症(90%)。

抗SSB抗体(抗 La抗体、抗Ha抗体)测定

多数情况下与SS-A/Ro抗体同时出现。干燥综合征(71%~87%),新生儿狼疮综合征(75%)伴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30%~40%)。

抗Scl-70抗体测定 抗Scl-70抗体识别的抗原是DNA拓扑异构酶I,该酶参与超螺旋DNA的解螺旋。

临床意义:特异性地出现于系统性硬化症(PPS)的病人,并提示预后不良。

自身抗体的检测

⑴抗核抗体谱:ANA滴度达1:80或以上者需考虑CTD的可能,再进一步检查ds-DNA、抗组蛋白、抗ENA抗体谱的检查。

结缔组织病的抗核抗体谱

SLE:ANA、抗(ds-DNA)、 抗组蛋白、抗Sm 、抗SSA 。

pSS:抗SSA、抗SSB。

DM/PM:抗合成酶(jo-1,PL-7,PL-12)、抗SRP、抗Mi-2。

SSc:ACA(抗着丝点)、抗Scl-70、抗核仁抗体。

MCTD:ANA 、抗RNP。

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最先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发现的一种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可与IgG的Fc段结合。检查病人血清中是否存在这种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较大价值,RF测定方法有胶乳凝集法、ELISA法、免疫比浊法。均采用血清标本进行测定。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类风湿因子阳性有支持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但不等于类风湿关节炎,因20%类风湿关节炎可呈阴性。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广泛,病情严重,病程长,活动期及有关节外病变者的阳性率高,滴度高,并长久存在。因此, 国际上通常将类风湿因子作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准之一。

(2)临床上除了类风湿以外,类风湿因子还见于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 阳性率可达5%〜10%。

(3)患其他一些疾病的患者,如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人,像乙肝、结核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及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血管炎、硬皮病、预防接种后以及某些恶性疾病的人,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可达10%〜70%。用半定量、定量法较准确,其正常值<1.20或<30国际单位/分升,若滴度>1 : 64,则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诊断意义。

(4)阳性者需进一步检查黏蛋白、血沉、肝功能、关节摄片及相关的其他免疫指标。

(5)高效价的类风湿因子存在且伴有严重关节功能受损时,常提示预后不良。

注意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上,一般认为类风湿因子只有参考价值而无特异性诊断价值。类风湿因子阳性,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要想明确诊断,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相关的检查,并请有经验的医生综合分析。

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抗链球菌溶血素简称“抗O”,是机体产生的以链球菌溶血素0为抗原的抗体。通过测定血清中的ASO抗体效价,来判断病人有无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作为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测定方法国内常用胶乳凝集法和免疫比浊法,标本采集静脉血2毫升,分离血清后即可进行测定。

【参考值】正常<250单位(u),乳胶凝集法<500单位(u)。

【临床意义】

抗链球菌溶血素与地区、气候、季节、环境及年龄均有关系。

(1)ASO升高常见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扁桃体炎、风湿热以及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由于正常人群中链球菌感染相当常见,故正常人血清中也有一定量的ASO,但一般在500单位以下。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周后,ASO即开始升高,4〜6周达高峰。由于ASO可持续几个月或几年,因此ASO阳性不一定是近期感染的指标,应多次动态观察。风湿热病人于感染后4〜6周,80%的病人阳性,如果合并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风湿活动。

(3)病人确有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但ASO持续阴性,可能是发病早期用过大量的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4)急性风湿热患者有80%ASO增高,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见滴度增高。若多次试验滴度逐步增高,则对活动性风湿热和关节炎及急性肾炎的诊断有较大意义。如滴度逐步降低,则提示疾病趋于缓解。

(5)阳性者需进一步检查黏蛋白、血沉、尿常规、CRP等,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含量的变化对急性炎症、组织损伤、细菌性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CRP在血清中含量极微,用一般方法测不出。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有3种,即单向免疫扩散法、胶乳凝集法、免疫比浊法。不同的方法其结果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必须注意采用的是哪种方法。

【参考值】<12. 5纳克/毫升(ng/ml); <10毫克/升(mg/L)(免疫单向扩散法)。

【临床意义】其增高的特异性不高,像血沉一样,是一种急性反应的一般指标。但它的增高和恢复均比血沉快,故常被用于了解急性风湿热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情况。还可用于鉴别是细菌性炎症还是病毒性炎症。 CRP在前者可明显升高,而在后者则多在正常范围。

此外,增高还见于各种脓性炎症和组织坏死疾病的急性期,如心梗、手 术、严重创伤、自身免疫病、糖尿病、肺结核(肺部检测)、肺炎等。因增高早,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降低可见于使用调脂、降压等药物时。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以及妊娠等都可见CRP明显升高。

超敏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是血浆的一种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准确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血清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AC1)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水平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同时,CRP升高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率。

超敏C反应蛋白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升高,如炎症、外伤、心肌梗死、大手术、恶性肿瘤等,临床上常用来判断病情的活动性及作为动态观察指标,可作为恶性肿瘤筛选及疗效判断的标准,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心血管疾病,新生儿细菌感染,肾移植等方面。

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个灵敏指标,它的应用已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拓展到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报和监测等多方面,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常见的免疫学检查就科普到这里,大家都Get了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