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五无”“五境界”
一
读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人生第一大要务。晚清教育家、文化名士张元济:“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陆游(南宋) 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邓演达(辛亥革命先驱):“天下未有不学,而闻能成功者。”
在日常有关读书的经典论述中,有王国维和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三境界。此外,还有读书要达“四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论述笔者读之深受启发,甚获裨益。在日常阅读的思考中,笔者觉得,人生读书可遵循“五无”、“五境界”的意旨。“五无”即读书要做到 “无止境读书、无厌倦读书、无遗力读书、无监督读书、无功利读书”; “五境界”即读书要达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境界。
读书的“五无”要求人生要终身读书,活到老学到老;要专注地读书,专心致志、倾注精力读书;要把阅读作为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内容,自觉自主地读书;要确立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素养的意识,不把任何功利的意识带入读书之中。
读书要达到“五境界”。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和一项净化、丰富、升华人生的必然途径,要达到五种境界。
第一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借用柳宗元(唐)《江雪》的著名诗句。意指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绿树荫下,一本书,一把椅,一杯茶,持卷阅读,感觉到的是那样地清静,优雅;在夜阑人静之时,静处书房里,一个人,一本书,一盏孤灯,手不释卷,感觉又将是那样地幽静,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北宋柳永《蝶恋花》里的最后两句词,原诗: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王国维先生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喻作治学的境界,意指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要有坚持不懈,甘于付出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的境界。始终坚持目标而不改,历经磨难而不退却。
第三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借用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的诗句。意指读书要静得下心,坐得下来,读得进去。书读进去了,才会沉醉其中,乐在其中,乐而忘忧,才会觉得“风景这边独好”。到了此境,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就会进入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第四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里借用杜甫(唐)《望岳》中的著名诗句。意指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更为宽阔,显示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到了此境,就是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人的心灵在读书中得到升华的自由之境。
第五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借用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中的著名诗句。意指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读书到达了一定程度,就会深感自己的渺小和知识大海的博大精深,就会意识要倾注毕生,笃实践履,求精图新地读书,要秉持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善学是一种智慧。人生要乐于读书,用心读书,专注读书,钻研读书。要读伴终生、学伴终身,终身学习。要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要耐得寂寞,亲近书房,亲近书本,亲近阅读。惟有热爱读书,衷情于读书,惟有进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人书情深之情境,人生才会享受到阅读的别样幽静、恬静、优雅、惬意!智者善学,善学者益智!善学是一种素养,一种优雅,一种美德。阅读是人生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