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隶书与结构
初学拳者,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云里雾里,神乎陶陶,感觉变得十分良好。其实,这正是拳架走样,劲路走偏的时候了。每一动、每一招,时过时不及,而自我感觉却十分良好,以为自己天天神速提高。这时,如果没有师友及时提醒,或即便旁人提醒了,自己依然陶然其间,不能醒悟,那么便会产生种种太极之病,所谓“过犹不及”、所谓“顶匾丢抗”等等。拳论云:“斯技旁门甚多”,无外乎由此步入歧途。初学者不可不慎。
究其原因,是“米字架”肩、胯、踝三圈不协调所致。拳家所称“外三合”指的便是行拳走架的间架结构,也便是三个米字格的内在调和问题。而许多孤家寡练者、闭门造车者往往会犯这种错误。
跟金仁霖老师学拳一年后,我去黄山授拳,期间闭门造车,而自我感觉又特别的好,以为得了太极真谛。而事实上,自己的劲路已经走形。回来后,重新跟着金老师一招一式的矫正。拳家云:“学拳容易,改拳难”啊!好在矫正劲路,重改拳架的过程中,我又想到了习练书法。传统习练书法者,为了掌握字的结构,点、横、撇、捺的相互协调和字的重心,常会去练隶书。隶书的特点便是结构中正,波磔鲜明,运笔时起、提、顿、收,来龙去脉清晰。因而,矫正拳架也必须象学练书法隶书一样,力求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然后放慢拳速,力求每招每式的起、承、转、合交代清楚。每一定式,可稍作停滞,所谓“劲断意不断”。 之后常常推倒重来,重起炉灶,先后跟金老师学练拳架不下八次。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