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博士张长念:硬核太极拳 助提免疫力

当前,从世界范围来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我国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出了卓绝的努力和杰出的贡献,使得绝大多数的感染者得到治愈,从而也让未感染者获得平安之源。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至今没有绝对治疗手段的疾病,所谓“治愈”,不过是“提升病人的免疫力以抵御病毒”。免疫力成为全民抗疫最重要、最靠谱的武器!那么,为了提高免疫力我们能做什么呢?社会各界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并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在这方面,体育界的同仁们做出了直接的贡献,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提出各种提升免疫力的锻炼方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传承者——武术人更以民族责任担当的姿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他们通过各种传播平台发布了武术健身教学、示范、带练视频,撰写武术锻炼方法的指导文章,提炼传统武术锻炼中适宜家居练习的技术形式,无私分享给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以我任教的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为例,教师们在此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如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征集的抗疫健身视频,向北京市武协报送武术教学资料,并通过首都体育学院校级及武术与表演学院两级官方公众平台发布了数十条武术健身指导视频材料等,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中国功夫名扬海内外,不仅因为它表现形式丰富、优美,更因为它能为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人文价值,其中独特深厚的健身价值是人们喜爱武术最重要的考量。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本次抗击疫情“中医国家队”的领军人物张伯礼院士都明确指出,中国武术太极拳能够明显改善提升人体免疫力。对此,国外也有多项科学研究证明。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麦可欧文医师通过对照实验研究,发现经过6个月太极拳锻炼以后,打拳组对抗病毒的免疫能力比对照组增高了将近一倍。更重要的是人民大众在平时的健身实践当中对太极拳良好健身效果的体验,使得他们对太极拳等中国武术的练习达到了自发的程度,即便身处抗疫险境当中,武汉方舱医院中的病人、医生也没有放弃练拳,他们同练太极拳的视频传遍朋友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未经历疫情之前,社会大众对于太极拳的认识基本上是“老人拳”,大多数人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活动筋骨的一种娱乐方式,与广场舞目的一致,形式不同而已。年轻人在选择运动项目时,极少会选择习练太极拳来强健体魄。可以说,认知上的误区影响了青年人群对太极拳的关注,这一点从我国太极拳受众群体的结构中也可以看出,太极拳并不受青年人的青睐,他们很少主动去学习和找寻太极拳的文化与哲理,参加太极拳运动,体味太极拳的韵味与魅力。同时,由于太极拳受众人群的庞大,也促进了从业群体的扩增,良莠不齐。加之太极拳内涵性较强,功能多元化,使得人们难以辨别区分。鱼目混杂的太极圈时常有“丑闻”、“作秀”被曝光,加重了社会大众对太极拳的真实性的不信任。加之,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太极拳所表现的“慢”显得格格不入。诸多原因,造成了太极拳的表面繁华,而“内劲”不足。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青年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学习跆拳道、柔道、空手道等武技作为兴趣爱好,愿意无非是帅气、简单、见效快,由此让青少年认为太极拳“事不关己”。甚至可以说,社会上大众对太极拳的认识进入了某种“恶性循环”当中。

在这次疫情之中,太极拳作为抵抗病毒的一剂良药重新回到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当中。科学及实践证明,习练太极拳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预防和抵抗病毒,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官方的声明和院士的发言都向社会大众证实了太极拳所具有的显著功效。这让社会大众对太极拳认识和态度有了新的转变,又由于太极拳的普适性较为宽泛,老人、孩子、青少年和成人都能在太极拳中找到适宜自己学习和练习的形式。一时间,各平台上对太极拳的宣传和教学层出不穷,太极拳又重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中“火热”了起来。

那么,对太极拳初学者来说怎么在疫情的大环境下进行太极拳的习练呢?一方面,习练的形式和内容应该适宜于普通大众,应该尽可能的简洁、明了,然而又不脱离太极拳深度的特性的健身功效,如此不能脱离中国武术攻防技击的意识特点。不宜采用太长的套路的来进行观摩学习。因为长套路学习和记忆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没有武术训练经历的人很难在不能出门的情况下,独自完成整套动作的学习和练习,且动作的规格得不到保障,练习太极拳的作用也势必会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太极拳习练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所要达成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太极拳运动形式来进行练习。每个人适宜运动强度有所不同,不同年龄阶段、性别、体质的人对强身健体有着不同的需要,不能对所有在疫情中选择习练太极拳群体的需求一概而论。因此,习练太极拳的个体对自己的目标最好能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规划,并在选择和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发挥太极拳的运动功效,达到提高免疫力,应对疫情的目的。

此次疫情的发生,迫使和推动太极拳重新定义社会价值和发展方向。疫情结束后,太极拳的发展动向可能有所调整,以往的太极拳习练内容和形式可能有较大的变化。人们会提炼出更加核心和有效的动作环节供大众习练,各种太极拳的传统训练方式可能会在现代太极拳训练中得到新一轮的发展和更新的机。人们会更加重视通过对练或者对抗的形式来揣摩太极劲力,提升太极水平,保障独特功效。总之,新的太极拳表现形式会出现社会大众的视野中,并不断普及。在此基础上,加之社会对太极拳认识的深化以及国家教育、文化部门的重视,太极拳会逐渐进入中小学校园乃至课程体系当中。通过学校这一途径可望有效地改善青少年对于太极拳的认知和态度,使其逐渐参与太极拳运动中去。

作者简介

张长念

张长念,1980年生,安徽萧县人,武术博士,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信息部副主任。兼职中国武术协会市场开发委员会委员,北京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华太极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娄底市太极拳协会顾问等,北京奥运会期间借调国际武术联合会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忽雷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

主要从事武术、传统太极拳、太极推手等技术课,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导论、武术史、武术英语等理论课教学。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微课程大赛二等奖等。近年着力于太极拳格斗术的研发和训练,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太极拳“十二功法”现代训练体系,培养学生获得北京市及大青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等比赛太极推手、太极拳冠军。

受上级部门选派或受邀赴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挪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太极拳教学与交流。在美访学期间受耶鲁大学博士后协会及美东地区多家武馆邀请举办太极拳及推手讲座。近年受邀于湖南长沙、新化,安徽萧县等地举办太极拳及推手培训班。多次做客中央电视台介绍太极拳养生与技击文化。多次承担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等比赛裁判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太极拳、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2项,并获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资助。迄今出版《动态拉伸训练》等编(译)著3部。在专业学术期刊及国际、国内一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