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从“体育”一词说起

漾太极

《杨家传抄老拳谱·太极文武解》云:“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功在武,用于精气神也,为之体育,武功得文,体于心身也,为之武事。 夫文武又有火候之谓,在放卷得其时中,体育之本也…”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借形”。大凡借形有两种情况,其一,古汉语本来有该词,日本人借去后误解了或者赋予了新的含义,我们的留学生又从日文中借了回来。譬如“同志、劳动、封建、反对、博士、学士”等等;其二,日语借用汉语材料构成新词,我们的留学生们认为比较能够反映新生事物,因而也直接借用了。譬如“哲学、共产、政党、支部、反应”等等。倘若将前一种方法称作“借尸还魂”,那么后一种便有些“移花接木”的意味了。

“体育”一词,古汉语中原本没有,是日本人在翻译卢梭《爱弥尔》时,采用“移花接木”法,借用汉语材料构造的一个新词汇。这一词汇在日本的出现时间为1868年,也即日文版卢梭《爱弥尔》出版的时间。

从此节拳谱行文来看,“体育”一词与“武事”相对立,是两个有着完全不同深意的概念。这一对概念又与中国古典哲学“体”与“用”紧密相连。直接的字面理解是:“文”这一“体”,在“精气神”上的“用”,谓之“体育”;“武”这一“用”,在“心身”上的“体”,谓之“武事”。暂且不管拳论刻意将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企图说明什么,有一点,我们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拳谱中的“体育”二字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杨家传抄老拳谱》的成稿时间不会早于1868年。

对照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教拳生涯:

1850年,杨露禅从陈长兴学拳毕,在永年设馆传授“绵拳”,武禹襄等开始从学。可见,此时的杨露禅所传授的还不叫“太极拳”,理应不可能有系统的“太极拳谱”了。1854年,武澄清于舞阳盐铺得王宗岳《太极拳谱》,赠予其弟武禹襄,近代之太极拳,始得以太极拳名。

1866年,杨露禅经武汝清举荐到北京教拳,清朝王公贝勒从学者颇多,后任旗营武术教师。此时的杨露禅,应该知道了“太极拳”其名,而且也有了王宗岳《太极拳论》在手。所以,北京出现太极拳的时间,为1866年。其时,王兰亭等从其学。而王兰亭传下来的一脉,没有发现有系统的《杨氏太极拳谱》,却发现有班侯的几首歌诀,诸如《搬拦捶歌》等。可见,王兰亭等从其学时,杨家尚未形成《杨家传抄老拳谱》。这也反过来说明,在日本出现“体育”一词的1868年前,《杨家传抄老拳谱》尚未成稿。

1872年,杨露禅去世。1892年杨班侯去世。

在杨家两位大师去世前,《杨家传抄老拳谱》理应已经成稿。从吴本《杨家传抄老拳谱》的流传情况来看,说是该本由杨班侯送全佑云云。由此可见,《杨家传抄老拳谱》成稿时间应该在1868到1892这二十余年间。

晚清的中国,传媒不是十分的发达,一个新词汇的推行,大凡只能依靠有限的几份报纸和文人的书籍。即便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新概念的流行,也得经过许些年。而且,概念流行之前,还必须在一定的语意环境中生存一个过程。比如“美眉”的概念,在网上盛行了许多年,真正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还是没有普及。“体育”一词的推行,也一样需要时间和传媒的努力。

目前能够找到公开推行“体育”这一词汇的文字资料,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师范生陈懋治、杜嗣程、沈叔逵等编的《蒙学课本》。该书是我国自编的最早的教科书。其编辑大意说:“泰西教育之学,其旨万端,而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三大纲。德育者,修身之事也;智育者,致知格物之事也;体育者,卫生之事也。蒙养之道,于斯为备。是编故事六十课,属德育者三十,属智育者十五,属体育者十五…”可见,“德育、智育、体育为三大纲”是“泰西教育之学”的概念。这里的“体育”已经接近而今教学意义上的“体育”了。之后,这一教学意义上的“体育”概念,便通过《蒙学课本》开始逐渐使用。然而,接下来多年的军阀混战,新的“泰西”式的教育体系,一直没有形成。“体育”一词,实际上没有深入人心。不要说老百姓不懂“体育”一词的概念,就是教育界人士也未免理解“体育”的重要性。

1912年黄炎培在《教育杂志》发表题为《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的文章:“析言之,即所谓德育者宜归于实践,所谓体育者求便于运用,而所谓智育其初步一遵小学校令之规定,授以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旨在向教育界人士阐述“德育、智育、体育”的分野,大意也没有脱离“体”、“用”二字。

1916,教育家梁鸿卓认为,应在塾舍附近选择废园荒祠,或邻舍平坦空旷之地,作为游戏运动的场所。他认为,作为私塾办理者,不知体育者是不配为塾师的。作为现代培养人才的机构,不提供学生体育运动场所,也是不配称学校之名的。积极推行“体育”。

图77

1917年4月1日,作为一名“新青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图77),从“释体育”、“体育在吾人之位置”、“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体育之效”、“不好运动之原因”、“运动之方法贵少”、“运动应注意之项”、“运动一得之商榷”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体育”的重要性。行文之中,虽力图推行“体育”这一洋概念,不经意中还是喜欢老祖宗自己的词汇“运动”。

更有意思的是,孔祥熙于1907年在山西太谷创办铭贤学校(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力图推行“英语、体育、辩论”,当地人都说铭贤学校的学生是“三长一短有味道”,带有讽刺意味。认为体育不是正道,哪能叫课,只能算是玩玩。人们在背后责骂孔祥熙:你一介孔圣人的后代,居然搞起了这一套,真是辱没祖宗,不成体统。至于说铭贤学生有“味道”,其实是学生讲卫生。当时,孔祥熙要求铭贤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并鼓励大家多从教务处领用肥皂。看来,在老百姓的眼光里,“体育”还是被当成“洋皂”一般,被歧视为有怪味道的洋玩意儿。

而上列拳谱“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功在武,用于精气神也,为之体育,武功得文,体於心身也,为之武事。夫文武又有火候之谓,在放卷得其時中,体育之本也,文武使于对待之际,在蓄发适当其可,武事之根也”中的“体育”概念,即便在上述各位力图推行“体育”概念的文字中,也是没有涉及到的。

在1868-1892这二十余年间,“体育”一词,尚未在国内“推行”,教学意义上的体育概念也没有被教育界重视前,而《杨家传抄老拳谱》的捉刀者,便已经运用中国哲学“体”、“用”概念为“体育”下了定义,并试图区分“体育”与“武事”。而且从行文来看,作者不但能够熟练驾驭这一新生词汇,而且对中国古典哲学也驾轻就熟。而杨家从杨露禅到杨澄甫,祖孙三代尚武寡文,籍凭杨家的功夫,自然能够博得“杨无敌”的美名,但要为“体育”下一个定义,则是万万不能的。何况当时这一新的词汇,或许还只是在一定的社交圈内盛行,不置身该语意环境中的人,即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是不可能写出这篇拳论的。

值得一提的是顾留馨先生选录沈家桢先生的《杨家传抄老拳谱》。沈家桢先生从杨澄甫老师处抄得《杨家传抄老拳谱》,内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等,原书题名为《王宗岳太极拳谱》。该谱中《太极文武解》一文,与他本《杨家传抄老拳谱》殊异。意味深长的是,文中除了改编了内容外,还将所有“体育”置换成了“文体”。二水猜度,或许沈家桢先生也注意到了“体育”一词与王宗岳的身份不相吻合。可谓用心良苦!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0)

相关推荐

  • 从《太极拳使用法》到《太极拳体用全书》探寻杨氏太极拳演变秘密

    作者:李通国 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在国术大发展的年代里出版过两本太极拳重要著作<太极拳使用法>和<太极拳体用全书>.<太极拳使用法>中披露了杨家传承的一些不为大众熟知的 ...

  • 真正的太极拳到底应该怎么练,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这个视频还原了真相

    我教的杨八五和现在外面练的不咋一样,怎么个不一样?大家先看一下下面的视频就知道了. 不一样,并不是说我练的比谁好.比我练得好的人有很多,我们不是常说嘛,高手在民间.真正的高手也不屑于出来为了证明什么给 ...

  • 老拳谱上的“太极出世”到底是啥,可算弄明白了

    关于太极拳起势,颇有造诣的练拳者纷纷撰文阐述其在练太极拳时的重要性,从姿势.神态.运劲线路.运气方法.技击用法--各方面指点后学者,此类文章数不胜数. 然而事实上,最初太极拳第一势,名称并不叫&quo ...

  • 特约 | 二水居士:一段关于“含胸拔背”的公案

    在众多太极拳身法要领里,对"含胸拔背"的质疑,由来已久. 民国19年唐豪出版<太极拳与内家拳>一书,在其序言中便大放厥词,誓言"辟太极拳之妖妄"云云 ...

  • 特约 | 二水居士:奇经八脉的养生意义

    气,是一种能量,从中医角度来理解,气,就是血气,意思是血液循环所产生的能量.这能量,通过经络能布及周身. 理解人体脉络,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一.水流能发电,那么血液循环也一样的可以产生生理能量(中 ...

  • 特约 | 二水居士:奇经八脉的技击意义:劲与势

    奇经八脉贯通,在养生上的意义,倘若说是不能立马验证的话,但是在技击含义上,应该是可以通过手把手的摸索而验证的.二水是个急功近利的人,对纯粹的气功抱以扁见,原因就是纯粹的气功,无法立马验证"真 ...

  • 特约 | 二水居士:太极拳之气

    太极拳以及其他的内家拳,讲究的就是内练精气神的.但,古人对气的理解,也许与今人不同的.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几句话所能讲得清楚的. 太极拳的气,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由于几百年来,各位大师对拳论的理 ...

  • 特约 | 二水居士:炁,是一种无形的能量

    古汉语炁氣两字,简化为气.仙道气功中医所讲的气,一般而言,喜欢用"炁"(图122).其他讲究自然空间的或者呼吸.或者与五谷相关的一般使用"氣".当然也不是绝对的 ...

  • 特约 | 二水居士:太极拳方圆之理

    太极拳的方圆之理,大致有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方向与路径.方向是方的,路径却是圆的.王壮弘先生有个譬喻,他说:倘若你走路去美国,两点一线,是最近的距离.你走的肯定是这直线.当你走到了美国,你回头一看, ...

  • 特约 | 二水居士:太极拳的阴阳观

    从拳架而言,首先得明确你自身的阴阳概念. 第一的层面的阴阳:有形的身形.与身形相关的无形的空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有形与无形之间的阴阳关系,是必须明确的.这一层面的阴和阳,简单的去理解,可以分成三阴 ...

  • 特约 | 二水居士:史湘云的阴阳观

    阴阳五行原本不是很复杂的.明朝之后,这道理其实已经通俗化了,成了老百姓人人皆知的基本方法论层面的东东.明朝有一则捉拿人犯的悬赏公告,里面描述犯罪嫌疑人的长相五官,全是用木火土金水来描述的.金脸木鼻之类 ...

  • 特约 | 二水居士:阴阳五行与经络学说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群人物,他们材剧志大,见闻博广.他们企图建立一套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架构,用以一统自然界人文社会各方面的次序.这群人,俗称阴阳家.五行学说,就是他们的根本学说.这套体系,类似于西方的结 ...

  • 特约 | 二水居士:调控

    练太极拳是一个享受太极拳的过程,而不是拿太极拳来折腾自己. 古人养生的观念,就像是保养一辆汽车.我们身体这辆车,倘若象是出租车一样,二十四小时,成天在马路上跑,这辆车,三年就得报废.反过来,这辆车,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