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哥窑怎样鉴定年代
明万历高濂的《遵生八笺》说道:“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这里提到的汁料应该不是指釉料而是指后期滴入开片中的着色剂也就是墨汁等。
目前,可见北宋末年宋徽宗的几个年号都有在“清凉寺”烧制,说明“清凉寺”是“金丝铁线”“哥釉哥窑”陶瓷器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其产量应该不少。“清凉寺”“金丝铁线”“哥釉哥窑”陶瓷器物的特点是:器型多样,个子高度在25厘米以内的较为多见,胎体较为厚重,胎色大多为土黄 色,釉色多见米黄 色,大多开“百圾碎”片纹、鱼鳞片,开片纹“铁线”较多、较黑,“金丝”金黄 色或桃红色较少、较淡,满釉支钉烧的较多。
按照可靠的标准来看,“传世哥窑”现主要藏于北京、上海、台 湾及海外各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共有 63件传世哥窑,其中 57件是一级品(国宝级),珍品比例非常高。大维德收藏的30 多件官、哥窑,也是故宫旧藏。再加上 流散在海内外的,已知有记载的,总数也不过二三百件。因此,能在市场得到藏家公认、市场流通的哥窑瓷器少之又少。
哥窑器从一开始就是御窑器,受"臣庶勿用"皇权限制的。哥窑器分有款或无款两种,有铭文款识的多为赵姓皇 族使用,无款识器为皇 室异族人或高 级别军营使用。有款无款均限制买卖。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由于哥瓷本身就是宫廷所用,是世间的珍品,在我国曾经屈辱的历史上我国的很多宝贵的文物就遗失了,其中哥瓷就有不少的藏品外流,目前哥窑的传世佳品存世的并不多,在收藏市场上 流通的就更加的少之又少,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的博物馆和台北故宫的博物馆中。
迄今为止,哥窑窑址具体在什么地方,还没有确切定论。哥窑名称的来历,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这也给哥窑的瓷器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