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古村落(下)
在高处欣赏了村貌,从官厅客栈下来继续逛荡。村卫生所前的柿子树
桃李园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4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系西递徽商胡元熙的旧居兼私熟蒙馆,前厅北向三间。正堂前摆放了一张团圆的桌子。堂联云“迎送远近通达路、进退迟速游逍遥”,几组反义词的巧妙运用让对联趣味横生。
穿过前厅,是较为窄小的中厅,通向后厅又有一道堂墙。为了确保中厅明亮采光和通气,除了开有天井外,中厅楼上置一木拱相围的“楼上井”,这一独特的设计在徽派古民居建筑中都非常少见。其实楼上井还有另一个特殊功能:楼上木雕扶栏板中间的孔可权作小姐相亲孔洞,供小姐偷偷观看来往家中的男青年,看看能否挑选到如意郎君...
后厅天井。二楼的围栏木雕最为精美
这个是五蝠图。四只蝙蝠左右各两,中间是抽象的蝙蝠图案
后厅正中一个大大的寿字,堂联是祝寿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两侧板壁上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漆雕欧阳修撰写的《醉翁亭记》,书法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作者黄元治,是黟县西武黄村人,为清初著名诗人。
现在都装着玻璃保护起来,漆雕的原貌无从得知,但字写得还真不含糊。
说到黄元治,这可是一位当时百姓交口称颂的清官。他在西安任太守时,被称为“青菜太守”,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而且年年俸禄大部分资助了无钱读书的年轻人,到了晚年归乡,甚至穷得没地方住,只得借住在宗族祠堂里。西递村的先人十分崇敬他的为人,将其请到西递讲学,教育孩子从小修心养德,做人要堂堂正正、廉洁奉公。
冰梅纹--“梅花香自苦寒来”
继续前行,这座气派的八字门楼就是西园了。西园占地507平方米,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有260年历史,是清道光年间开封知府四品官胡文照的私宅。西园由一个长方的庭院连为一个整体,由于主人巧妙地采用 "移步换景,借景园外"的构思,用砖雕漏窗以及形态各异的门洞经长条形的庭院分隔为前园、中园、后园。三个院子处于隔与未隔之间,给人一种庭院深深,层层相联而无法一览无余的幽深之感。
入得前园内,有花草树木、鱼池假山、匾额漏窗,用的是典型的徽派造园手法。
进入中园的拱门上匾额写着篆体“西园” 二字,左边下方池子上方有西递村原始村碑。
村碑上刻写的楷体“西递”。这村碑原来放在村口,"文革"中被丢置一旁,是现在房屋主人抬放家中保存至今。能躲过一劫真是幸运啊
中园墙上的两个石雕漏窗可就是徽州三雕中的极品了。
这幅是“松石图”,两株奇松斜伸于嶙峋怪石之上,傲然挺拔,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意。
这幅是“竹梅图”,婆娑竹影与傲雪寒梅相错,显得别致高雅,有“寒梅竹友共风流”之义。两幅合起来是松、竹、梅“岁寒三友”。
中院大门门罩
门罩上石雕中间是“周文王访贤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图中清晰可见姜子牙在河边钓鱼,周文王下马后,由武吉(下跪者)带路,恭敬的拜跪姜子牙并恳请他出山为相,辅佐执政。可惜雕像的人头已在文革时被破坏。上边左右两图是“三顾茅庐”。当年的屋主自比姜太公、诸葛亮,志向颇高。
进入后园的门额石雕上刻有 "井花香处"四字,后面有厨房。这是主人家起居之所,就没细看了。
西园的隔壁就是东园了。东园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公元l724年),距今280余年,分为凉厅、正厅、前厅三进,原为胡文照父亲胡尚焘所建,现在为明经胡氏二十四祖胡贯三的后裔居住。
边上房子百可园围墙上的漏窗,呈叶脉的形状,寓意古徽州人落叶归根的期盼。
门楼的上方是一个扇形小窗,意为善。用于告诫做人要多行善积德。正门不大,上有画轴形胡星阁自题行书“东园”二字及跋:“颜以东园,志古也。古昔街之西名西园。今人见此屋以居均忘乎其所自矣,故著而存云,俾访古者一览焉。屋后有井名东园井,是一其一证云。星阁氏跋”。胡星阁曾任道光年间的河南开封知府官封正四品中宪大夫。
进入主厅,梁上有“慎思堂”匾。下方是一幅官妻妾图。现在也是卖东西的场所了
里面就是凉厅了。凉亭为书厅,既是主人修身养性的书屋,又是主人办私塾的场所。这也是东园的最精华部分
堂上挂有“福膺上寿”牌匾,堂联云:“雅品金和云壑共赏、鸿章玉润烟岫同珍”。
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凉厅左右厢房房门并不对称,但取到出其不意的美的效果。一则是五福门,四只蝙蝠加一个大的抽象的蝙蝠图案,寓意五福临门。
另一则是冰裂门,不规则六边形的门扇上做成似碎裂的冰图案,由多个人字组合成,暗示需吃得十年寒窗之苦,方可为人上之人。
凉厅的天井。
天井墙上,嵌着一块碑刻,刻有行草“结自得趣”四字,为清代西冷八大家之一陈鸿寿所书。“结自得趣”这四个字是引用唐代文学家元结的典故书写雕刻的。元结为唐天宝进士,曾向皇帝唐肃宗上书三篇议政,但却未被采纳和重用。元结心灰意懒,一直著书自娱,晚年才当上一个道州刺史。胡文照居住此屋时,将好友陈鸿寿书写“结自得趣”四字嵌砌在天井墙上,表示自己无意仕途,以书为友,以文为乐的生活情趣和追求。
这里还有一个雕花木床,鎏金溢彩,雕工细腻,看来是富贵人家所有
从东园出来,蓝天黄叶格外漂亮
很快看到转角处的“绣楼”。绣楼位于大夫第宅居内,一名“彩楼”,为清代知府胡文照宅居临街的小楼,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这座临街亭阁式建筑,檐角飞翘、悬空挑出,三面有栏杆、排窗,显得十分别致典雅。
绣楼原本用于观景,取“山花若市”之意,故边额悬“山市”二字,匾字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后裔、清朝进士祝世禄所书。正面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字匾,字迹刚劲有力,为清代黟县书法家汪师道所书。现在景区将此楼当作举行民俗活动小姐择婿抛绣球之所在了
大夫第门额下还有胡星阁“作退一步想”的篆体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作退一步想”,或许便是天高海阔、豁然开朗,更可统揽全局、以退为进,妙哉
门罩高耸的就是又一座古宅--思德堂。
初冬的巷子里,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着徽州的味道...
小溪、小桥,老房子
沿溪而行,不远又见到一座祠堂,这就是敬爱堂了,也是西递村现存最大的一座祠堂。敬爱堂面积达1800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后毁于火,清初重建,距今已有400余年。敬爱堂原为明经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后来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间互敬互爱,将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爱堂"。
三间飞檐翘角的门楼。门楼上张灯结彩,还贴有大大的囍字,是因为祠堂现在已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做祭祀、婚庆等民俗展示。
小石板桥还刻有“过桥大路”字样
二进享堂, 中设祭祀大厅,前有大型天井,左右分设东西两庑。
“四世承恩”牌匾,授予刚上任的州同知胡人瑞的,是一个从六品官。
"天恩重沐"、"上国琳琅"牌匾
《胡氏族谱序》,由武英阁大学士曹振镛亲作
"盛朝英俊"牌匾。这些牌匾仿佛都在默默述说着胡氏宗族昔日的荣耀。
爬狮撑拱
上悬“敬爱堂”牌匾
后进寝堂,一样有黟县青石板铺就的大型天井,特别的是寝堂还有二层楼阁。堂联是“ 威凤祥麟人知宝贵,浑金璞玉气自光华”。
相比以前看过的,敬爱堂开间宏大,显得更为宽敞透亮
正堂悬匾为“百代蒸尝”,意在告诫子孙后代要世世代代不忘祖先的恩典。语出《国语·楚语下》:“国於是乎蒸尝”。古代将秋祭称“尝”,冬祭称“蒸”,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
条案上供奉明经始祖胡昌翼、义祖胡三公清、西递壬派始祖胡士良灵位。两幅画像是胡三公与胡昌翼。提醒胡氏子孙时刻不忘义祖胡三公的大恩大德。
出了祠堂,往前一条巷子里寻到了青云轩。青云轩,建于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是西递村整体民居的一个书厅,又叫便厅,至今已有140年历史,是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据说当年的屋主是在北京开钱庄的,住惯了北京的四合院,于是在徽州老家也建起了四合院。
中间是一小庭院,院门临巷设有门亭。长方形的庭院中石条花台,假山盆景错落有致。
月亮门门口摆放着青云轩的镇宅之宝--一个大海蚌化石,历史据称在1亿年以上。
没细看。青云轩对面就是履福堂,为收藏家、笔啸轩主人胡积堂故居,建于清康熙年间。胡积堂是胡贯三的孙子。
前厅挂有一幅松鹤图,对联是“孝梯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中堂上方悬挂“履福堂”匾额,字体遒劲,两侧和东西列柱上,挂有泥金木制楹联。堂柱上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家训。
继续前行。穿街门洞,门额上面的题字也被刮毁。这个门拱是整一块石头建造。
一线天弄
在一个狭窄的巷口,一门额为“水环岳拱”的高大拱券里门呈现眼前,这就是西递官品最高的胡尚憎的故居--“膺福堂”。
膺福堂,建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占地220平方米,乃明经胡氏二十五世祖,诰封从二品、户部尚书胡如川(尚憎)的故居,现为其后裔居住。大门为三间四柱五楼的砖砌贴墙牌坊,两侧用水磨青砖砌成八字门楼,砖雕精美,气势宏伟,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官第型制。
屋内隔扇门窗皆雕成莲花纹,古朴典雅。天井四周的雀替木雕呈倒爬狮,显示屋主级别之高。
正堂及两侧柱子同样刻满楹联
膺福堂对面就是笃敬堂,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占地174平方米,亦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收藏家胡积堂的旧居。正厅堂前高挂彩绘胡积堂遗像,其身着三品官服,三位女子为其大小夫人与妾。画像两侧对联是“惜食惜衣惜财原惜福,求名求利求己胜求人”;堂柱上楹联是“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极富哲理,令人赞叹。
太阳开始下山了
又见一个豪华门罩的八字门,属于古民居尚德堂,现在是客栈和饭馆。 尚德堂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0年),是西递村内最具历史价值、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一幢官宦民居,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
从天井侧面的门进去,可以看到狭长的天井铺的是青石板,采光不错,十分明亮。
爬狮雀替。
天色已晚,只能加快步伐。
尚德堂前面是前边溪
最喜欢这种小院子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踏着夕阳归去...
回去的路上又经过官厅客栈,老板娘非常热情地让我免费照一把夕阳,感谢之余也打打广告:官厅客栈,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