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如何理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是什么?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华人最重视历史,历史总是关切“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二大问题,这是从老子此章出来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史官,老子是周朝的史官孔子以鲁国史官的历史记载为材料编写了第一部存世的历史《春秋》,成为儒家《五经》之一,也成为几千年来华人文化精英的必读书。

司马迁出于史官家族,史官对华夏文明理解最深,对未来的历史轨迹早就有预测。史官对真实历史的记载负有超越生命的责任,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身体痛苦和精神侮辱,都是为了完成华人从远古时代以来的伟大业绩的历史记载,这就是《史记》

司马迁深知华人后代太想知道远古以来的历史事件,尤其是伟大事迹和惨痛教训。伟大事迹就是“天下有道”的事迹,惨痛教训就是“天下无道”的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伟大传统,这一伟大传统都是鲜血凝成的。

世人会关注战场上的烈士,但没有关注秉笔直书的烈士。齐国崔杼弑君,导致三位史官兄弟因秉笔直书而被杀,但历史还是被真实记录下来。宋朝司马光用十九年时间编写《资治通鉴》,是再一次历史编写,题目就是为了后代吸取教训。因为“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的历史交替出现,但总是“天下无道”的历史远远长于“天下有道”的历史。

以史为鉴就说明历史这面镜子能够成为后代治者的教训,不在同一个地方再次翻船。此章经文可以看成是老子这位史官最简单的历史告诫,从史官到修道士,从修道士到大宗师,指引华人走上一条“天下有道”的坦途。老子没有像孔子和司马迁、司马光一样写出历史巨著,而是只写了短短的五千文。五千文再浓缩为四十六章四十五字,这四十五字就是老子的历史。

第四十六章

第一段: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第二段: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第三段: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第四段: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此章经文分为四段。第一段经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把华人的历史分为“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这位历史老者心理肯定是沉甸甸的。奥古斯汀写《上帝之城》,成为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经典著作,地上之城是天上之城的恶劣的影子,虽然看上去是“城”,其实充满人性的罪恶。有道的“天下”和无道的“天下”如同奥古斯汀的“天上之城”和“地上之城”,一者是善,一者是恶。

却,退却。粪,肥田。王弼注:“天下有道,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故却走马以治田粪也。”在道降临人间的美好时代,人性不向外追逐,而是修清静心,内心满足,所以马都回来耕作,马粪用来肥田,庄稼长得壮硕,收成很好,人民丰衣足食。河上公注:“谓人主有道也。粪,粪田也。兵甲不用,却走马以治农田,治身者却阳精以粪其身。”

有道是人间出现了有道的人主,以道治理天下。天下没有战争,马都回来在农田里。对于善摄身者,把阳精滋养自身。河上公把《道德经》看做治天下和治身的伟大工具,注释经常从治天下和治身二个方面来解读

养生是道家的核心内容之一,《庄子》就有《养生主》一篇,医学是养生思想的一部分。后世炼丹养生显然是误入歧途,如果那些最有智慧的华人文化精英把思想用于探索心灵世界,而不是肉体的话,那华人的文化高度将更加伟大。

老子为什么要传播道的法音?就是希望世人心中被道滋养,而不是被贪欲充塞,让天上之城的道在天下之城流行。天下有道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肉眼所见之处都是天下无道的,一个“”字说明人世间的马不在农田里,而在战场上。却字表达了这位历史老者的伤怀。高亨注:“却,驱也”,义未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