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将被李世民处死,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结果给唐朝埋下祸根
“往往最隐秘的祸根,就是在最得意的时刻栽种下。”人生宛若是被风吹拂的海浪,总是在起起伏伏之中穿梭于时光之中,在攀升的欢愉和跌落的痛苦里,诞生出独属于自己的一抹人生色彩。
人总是在攀至最高点时拥有了直指苍穹的气势,但又容易在这荣耀之中迷失得意,让无声的苦种栽下,成为之后陷入谷底时所品尝的酸涩与苦闷。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被后世乃至今日都普遍称赞为“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凭借着英明神武的治国之策,建立了唐王朝盛世的开端,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一段辉煌而光明的历史进程。
但也正是在唐太宗的手中,一段祸根却随着叛将妻儿的侥幸逃脱被深深掩埋,在唐朝末期成为了政权颠覆的一次巨大冲击,几乎斩断唐王朝的所有生机。
这段祸根究竟是如何被埋下的呢?叛将的妻儿又是如何逃离了来自君主的死亡威胁,并在将来的岁月里成为了覆灭王朝的推动者呢?
天下大乱
自汉朝覆灭以来,中原大地上历经三国鼎立、西东二晋以及十六国、南北朝数百年的分崩离析,始终未能建立起一个将天下收纳于怀的大一统王朝。
北周静帝骄奢淫逸,一味沉溺在纸醉金迷的享乐里,最终被外戚杨坚夺权,于公元581年被迫禅让皇位给杨坚,就此北周覆灭,隋朝得以建立,定都大兴城。
隋文帝杨坚不仅拥有了北朝,还于公元589年南下将陈朝覆灭,终于将分割的中原土地统一,结束了这漫长的乱世。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国家回归统一,社会内部的真正纷乱却并没有得到消除,还在搅动着整个王朝的安稳,百姓依旧苦不堪言。
直至隋炀帝登基,不顾民生苦楚,大肆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修筑大运河,且三征高句丽失败,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的号角彻底吹响。
来自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不屈,总是推动着天下大乱之时,会出现宛若彗星般的人物挺身于反抗不息的道路上。
正值天下再次大乱之时,唐国公李渊以尊隋之名起兵,势要镇压住风生水起的农民起义军,但更大的野心便潜藏在堂而皇之的名号之下,他不仅要遏制住混乱的局面,更想要通过这一次的起兵直接将压在自己头上的隋王朝取而代之,让天下再次易主。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跟随着自己的父亲,一同行于起兵镇压的道路上,他似是天生便拥有着在征战和战斗方面不同寻常的天赋,年纪轻轻便已经有了统帅之才,为李渊争夺天下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就是这样一个天生的将星,他有勇有谋且求贤若渴,在公元621年击败起义军首领王世充后,将其大批手下都留做己用,但他却独独没有放过一个人,那便是单雄信。
杀降不祥
单雄信其人,原本是曹州单县人士。他在少年时便显得比寻常要勇猛许多,于隋朝末年大乱之际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瓦岗寨起义之中,成为了起义军内的一员猛将。
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之中如此写道:“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可见单雄信无论是自身实力还是在起义军内的名望都极高,他有一名好友名为徐茂公,大业九年时,他与徐茂公一同投奔在了瓦岗寨的翟让手下,并且很快便成为了翟让的心腹大将。
随后,同样盘踞一方的李密也加入到了瓦岗寨起义军的队伍里,原本由草莽山匪所组成的农民起义军逐渐在内部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随着翟让被李密设计杀害后,起义军沦为了贵族领导下用以逐鹿天下的工具。
因为单雄信的能力实在出众,成为起义军头目的李密同样将其重用,但往往一人之力无法撼动庞大历史的进程,起义军往往并不是失败在起点,而是在过程中因为阶级的局限性,导致无论是作战的方式还是最终目标的选择都不够长远,瓦岗寨起义军渐渐不敌李渊与李世民,向失败的道路上狂奔而去。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李密带领着余部投靠了在河南盘踞的王世充,此时单雄信与徐茂公两个好友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单雄信依旧跟随着李密成为了王世充的手下,而徐茂公则看清了起义军注定失败的结局,选择归降李唐之军。
公元620年,单雄信与李世民展开了一场互有往来的对抗,单雄信持马枪差点将李世民杀死,关键时刻是徐茂公回身相救,甚至还动用了曾经的兄弟情谊来游说,才使得单雄信退兵。
但就是在第二年,李世民彻底打败王世充,逼迫王世充投降后,王世充的手下几乎都被李世民放过,却独独将单雄信拎出来一定要问斩。
短短一年时间,猎物与捕手的位置便完全翻转,徐茂公为好友求情,李世民却不为所动,最终将单雄信干净利落地杀害了。古语有云:“杀降不祥。”或许在此时此刻,一条足以触动唐朝整个命脉根基的祸患便已经掩埋下了。
遗留断尾
单雄信行军打战能力如此优秀,甚至拥有着“飞将”的美称,爱惜人才的李世民又为何会坚持将其杀害呢?其原因或许在于两点,其一是单雄信虽然作战英勇,有大将之能,但是却没有大将之勇,无论是翟让被杀害还是李密被击败,单雄信总是率先投靠新主,并没有忠诚不屈的品质,不堪大用。
原因其二在于单雄信对于瓦岗寨军队而言是势力的代表,想要彻底瓦解整个起义军内部结构,一定要从领导者这个起源入手,因此单雄信无论拥有着多么优秀的才能,他的死都几乎是注定的。
但常言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李世民纵有着如此深远的谋算,却终究是百密一疏,他杀掉了单雄信,却在得知了徐茂公将单雄信的妻儿偷偷藏起来赡养后,没有狠下决心“斩草除根”,而是选择提拔单雄信的后人,让单道真成为了梁州司马。
正是这没有消灭干净的断尾,在两百年后,成为了摇摇欲坠的唐朝晚期又一处完全引爆的祸事。
祸根之乱
荣光与辉煌往往如星辰明月那般,只会在夜空中短暂地闪烁着,唐朝的繁荣亦是如此。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开始了由盛转衰的进程,宦官逐渐把持住了整个国家的命脉,混乱再次犹如是深潭之中的旋涡浮了上来,百姓们又一次进入到了苦不堪言的困境之中,中华大地似乎又要沉入混乱的漆黑之中。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在每一年来来往往奔波于科举考试中的学生里,有一个名叫黄巢的寒门学子,在屡次名落孙山之后又经连年水旱大灾后,他亲眼目睹了“百姓流殍,无处控诉”的悲惨情状,于是燃起了反抗之心,在长恒县与王仙芝等人揭竿而起,又一次爆发了充满着热烈情绪以及不息抗争的农民起义。
历史似乎又再一次重演,每一个没落王朝的结局总是意味着新生力量的崛起,“今之视昔,亦如后之视今”但只要压迫与混乱存在,那么反抗的精神便不死。
在黄巢率领着大军迈入长安时,他的队伍里有着四元猛将:单兴、单旺、单茂和单盛,他们都是单雄信的后人,他们继承了来自上一辈的遗恨,迈上了复仇的道路,为唐朝最终的覆灭添上了一把极为重要的柴火。
小结: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隋朝覆灭时,单雄信站在了错误的阵营上,因为自己的身份以及性格而难逃死亡的命运,但历史却往往存在着巧妙的因果联系。
无论是单雄信放过李世民最终酿成自己的杀身之祸,还是李世民留下了单雄信的后人,最终给大唐的灭亡埋下了一条祸根,都是历史长河发展中,每一个人的选择最终推动的方向。
因此,熟知历史才会如此重要,了解每个王朝兴盛与覆灭,去顺应历史的潮流,如此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