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到底是“压力群”还是“动力群”?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视频中,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此视频一出,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并引发不少家长的共鸣,直呼家长群变“压力群”。对于家长的抱怨,老师同样无奈,表示这都是上级布置的任务,而且为了学生成绩,自己也没有办法。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日前江苏某家长的一句心声,激发了很多家长的强烈共鸣。家校合作,本就应是沟通协作、良性互动,老师和家长站好各自的岗、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记者 田福良 作)
对于这一舆论热点,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在其官网公布《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通过梳理也可以发现,从2018年至今,已有至少10个省份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
家长群缘何从“沟通群”异化成了“压力群”?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和谐的家校关系该如何建立?都需要引起各方深入思考。
“你看,这说话的功夫,我又被老师在群里‘公开处刑’了。”孩子学校的家长通知群是蒋文(化名)少数几个不敢开“消息免打扰”的微信群,因为一旦回复确认晚了,就可能被老师点名。
蒋文的儿子今年刚入学上海市闵行区的一所公立小学。不到半年时间,学校群的各种通知和要求已经让她焦头烂额。一年级学生没有硬性作业,但有拼音读写、跳绳、动物养殖观察等课外作业的每日教学打卡要求,需要家长录制视频上传,由教师查阅批改。完成这些视频作业,用时20分钟到2个小时不等,全看孩子的配合程度。美其名曰是不强制的课外作业,可如果作业上传得晚了,就有可能遭到老师在群里点名。
蒋文说,“家长群”让她感到压力最大的,是可以看到别人的进度。当你发现别的孩子作业完成得快,别的家长有各种资源,别人家的“队友”也都比你给力,而自己家孩子还在闹情绪时,就只想“原地爆炸”。
不过,蒋文也承认,“家长群”的存在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家长可以在群里及时获取信息,万一忘了什么事情也有人提醒。发到群里的作业,不管多晚,老师都会及时批改。看到老师这样辛苦,家长也会全力配合。
和被老师实时追踪动态的“家长通知群”不同,还有一种“家长群”,虽然老师不在群里,却更能让家长们压力倍增。那就是“家委会群”。
家委会即家长委员会。近年来,几乎所有学校都成立了这个组织,负责学校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成立家委会的本意,是选出几个有时间、能组织的人来负责家长和学校的交流沟通,但实际操作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下午3点半,张宁(化名)到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小学接3年级的女儿放学。在等待时,他收到了家委会群要求“从下周起由家长排班到校门口维持秩序”的信息,排班的时间是早上7:30至7:50,下午3:40到4:00,与上班时间冲突。张宁忍不住和其他几位家长抱怨,而类似的通知要求,不止出现过一次。
在张宁的印象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的所有事,都被家委会接管了:学校老师要求买运动器材,群里有家长说他全负责了;中午老师要休息,孩子没人管,家委会安排家长轮流给孩子上课;班里卫生没人打扫,家委会给家长排班打扫卫生……张宁不明白,为什么家委会的权力比学校还大,一句话就把家长全安排了。大家都是“打工人”,凭什么安排这么多可有可无的工作互相为难?难道只是为了讨好学校和老师么?“可是不去又不行,这些工作全和孩子的评优、奖励挂钩。为了孩子,我们当家长的只能尽力去做。可是这些真的应该我们做么?”
更让张宁看不惯的是,“家委会群”的各项工作安排甚至成了“表演群”“公关群”“攀比群”。为了替孩子在老师面前博得好印象,一些家长千方百计在老师面前“争宠”。一些本不愿这样做的家长,怕自家孩子“吃亏”,往往也会选择随大溜。
面对这些变味的各种家长群,有人建议一律不设家长群、家委会,虽然这样的“一刀切”也许过于急躁武断了,但至少应该尽早治治这些变味的家长群、家委会,同时也给家长们“松松绑”。
说起被家长们诟病的“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老师们其实也有一肚子委屈。
北京的张老师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很多人眼中,她的工作是“有寒暑假,家长‘捧着’,甚至还可以给家长布置作业”的轻松工作。但是只有张老师自己知道,自从小学开始减负,讲课效率就需大大提高,若没有课后“加量”练习,学生基础打不牢,成绩如何保持?老师的压力一点不小。
张老师非常认同减负政策,但是她认为学生的快乐、全面发展并不是像过去一样,把孩子送到学校,家长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在张老师的学校中,约75%的学生为外地人口,家长平日忙于工作,或有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往往没有精力或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张老师和同事们都十分理解,对家长的要求也是能够监督孩子完成功课就很好了。
张老师还提到,成绩普遍较好的小学,通常会要求家长比较深入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这无疑给“上班族”父母带来了一定负担,但为了孩子的成绩,家长别无他法。而且事实也证明,有家长辅导学习或报补习班的孩子,成绩明显要比家长完全不操心的孩子好很多。
这一情况不仅在城市,在乡村学校也很明显。路老师是河南一所乡村小学的老师,她告诉记者,乡村小学的家长往往教育水平不高,不那么重视学生学习,也很少与学校配合。以她所在的学校为例,一二年纪学生没有考试,没有家庭作业,下课回家后家长也很少过问功课。学校排名前几的成绩在城镇小学只属于中游水平,差距甚大。另一方面,路老师谈到,确实有部分教师水平不高,也许会选择让家长或学生帮忙批改作业,有偷懒之嫌,但这是个别现象。
另外,张老师和路老师都不约而同提到,每天做不完的行政任务也消耗了老师的大量精力,让老师们无法专注教学。有些任务还不得不让学生和家长配合。
路老师细数自己的工作内容,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外,各类总结计划书、整理验收档案、应对检查、防疫等诸多工作消耗了大量精力,甚至连有关部门发出的微信公众号推文都下发给教师们要求“转发、点赞、在看”,并且要求每天反馈推广的阅读数等。
“家长群”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在人民政协报开发的小程序“假如我是委员”政协委员交流群里,也引发了热烈讨论。
“教育局:响应要求,学生减负。学校:升学压力摆在面前,又不能违背上级意图。老师:不做作业,成绩怎么上去?一边应付各种检查,一边又要顾着学生成绩,一边又不让增加负担,只有转嫁到家长。家长:不配合吧,怕得罪学校,老师;配合吧,好多东西也不会。生活各种压力已经够呛,自己孩子又不能不管。孩子:……”浙江省丽水市政协委员章杰伟调侃地总结道。作为一个“奶爸”,章杰伟对家长群里的种种怪象深有体会。他认为,“家长群”方便信息交流,其存在本身不是坏事,坏就坏在,很多家长群变得越来越“行政化”,变成了布置任务群,家长自然感到压力大……
对于章杰伟提出的看法,浙江省嘉兴市人大代表杨立公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应该减少各类“进校园”活动。给学校和教师减负,也就是给家长和孩子减负。虽然这几年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呼吁,一些省市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但是落实效果并不明显。杨立公还提到,我国高考选拔人才还是最公平、最公正制度,目前也没有更好办法来替代现行的高考制度。虽然大学扩招了,但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家长,特别是年轻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过度焦虑,使得孩子提前、超前学习的情况愈演愈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指导低年级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比如订正作业,也是对孩子和家长负责。在这个角度上,年轻家长应该理解学校和老师。
不同于多年前的教育方式,如今的学校教育更注重家庭的参与感。对此,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政协委员傅爱华认为,对于目前遇到的症结,批评、报怨、指责都无济于事。家校双方要抓住教育的根和本,平心静气地教与育,做好各自的本分事。学校的宗旨,是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确实要去行政化。家长望子成龙,也不可将教育责任完全寄予学校,甚至推给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家长的责任更大于学校。家长需要学习如何陪伴教育子女。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身体力行做什么样的人,帮助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