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明丨孝仇庄(小小说)
山下,一片茂密的树林中,隐约露出一块块灰褐色的屋顶,这里有个小村庄,叫孝仇庄。庄里有20多户人家,男女老少100多口人。
庄的东边不远处有一条河,河宽丈余,水深三四尺,像一条绿色的长龙,摇摇摆摆顺山脚下流过,流得很急。河的对岸半里地有座小庙,庙堂建于明朝中期,还算精致,庙里一直都有和尚,远近几十里的小村庄,时常有人来此烧香敬神。
清朝乾隆皇帝年间,孝仇庄还不叫孝仇庄,叫什么来着,现在庄里的人都说不清楚,好像是什么,好像是什么,只能用好像来猜测。当时庄里有个叫王旦的年轻人,10岁时父亲有病,有病的第二年,一天夜里,月朗星稀,王旦正在病床前侍候父亲,突然有人来把王旦叫到门外,悄悄告诉他:“你母亲过桥时掉河里了,被几个上山砍柴归来的年轻人救了上来,她水淋淋走向了庙里。”当时这条河上只有一架双木桥,人们过桥时都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时常有人大白天掉进河里。
王旦早两个月前,就发现母亲时不时夜里出去,一出去就是一个时辰,却不知何因何故。自从那次掉进河里之后,王旦偷偷尾随了几次,终于发现,凡是母亲夜里过桥,都是去庙里的。当时庙里只有一个和尚,30多岁,与王旦母亲年龄相近。
王旦13岁那年,父亲离世。时光嗖嗖掠过,转眼,王旦18岁了,对于母亲夜里进庙的缘由,已心知肚明。于是,他就上山砍了几根木柱,把桥面加宽,并在桥面上加钉了竹板,人们过桥方便多了,王旦的母亲夜里过桥也不必担惊受怕掉河里了。
王旦在庄里有个好朋友叫李栓,李栓告诉王旦:“王兄,你修桥做好事,庄里人可感激你了。”王旦冷冷一笑:“我只是为母行孝。”
为母行孝,李栓似懂非懂,只是随意点了点头:“嗯、嗯。”
就这样,王旦的母亲隔三差五,夜里都要过桥进庙待一个时辰,全庄里的男女成人都知道了,也都明白了,可人家的儿子还补桥行孝,谁还有话可说呐。
大概在新桥架好后的第6年,王旦母亲突然患病,发冷、出汗、打颤,按庄里几个老者的经验,王旦照此上山采了几种草药,烧煮之后,喝了均无效果,在床上躺了10天,王旦的母亲去世了。
母亲去世后,王旦哭得肠断肝裂:“可怜的娘呀!可怜的娘呀!”庙里的和尚闻知也急来吊丧,并洒出了清泪。和尚吊丧离开时,王旦急忙掂着菜刀尾随其后,和尚刚走到桥中间,王旦一个箭步扑上去,只听咔嚓一声,和尚做100个梦也想不到,自己40刚出头年龄,会死于刀下并喂鱼。
王旦杀了和尚,庄里人倍感惊怪,李栓也倍感诧异,他悄悄问王旦缘由,王旦仍是冷冷一笑:“为父报仇!”
王旦在庄里人的帮助下,厚葬了母亲的第二天,他跑到自己修补的桥上,仰面倒在了河里……从此,河上的那架木桥,庄里人都叫它孝仇桥,人们把庄名也改为孝仇庄……
作 者 简 介
刘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济源市作家协会理事,在全国公开发行报刊《中国青年报》、《短篇小说》、《小小说》、《新一代》、《杂文界》、《中国建材报》、《企业管理》、《黄金时代》、《热风》、《家庭》、《西双版纳》《焦作日报》《济源文学》等发表小说、散文、杂文300余篇,小说《俺爹》2010年获中国作家征文比赛二等奖。200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本作品集,2015年出版第二本作品集。现移居云南西双版纳,专职从事文学创作。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