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司母戊大方鼎实乃清代地图?
本号前面多篇文章指出,在河南安阳等地,广泛流传着明朝大将胡大海(常遇春)在当地屠城的故事,隐隐约约透露出反明的信息。(详见《殷墟本是画皮术,安阳鹤壁是一家——年画背后的地理密码》)(《安阳殷墟:一百年的造假工程》等)
与此同时,这些地方广泛流传地大槐树底下的传说,又和清朝康熙与鳌拜紧密联系在一起。(详见《你不知道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真相:和鳌拜有关》)
而从地形考古学的角度,安阳的太行山一带,是清朝内八旗康熙玄烨的大本营(详见《也许,你的祖上就是八旗子弟!清朝和八旗真相大揭秘》《旧中国的秘密:五色旗、龙旗、青天白日旗有何内涵?》)
总之,安阳这个地方的民间传说和实际地形,都透露出“反明归清”的信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今天的安阳附会为古代殷墟所在,是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出于统治需要而进行的张冠李戴式的造假工程(《安阳殷墟:一百年的造假工程》等)
拿安阳出土的最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来说,其有四条腿,和古书中所载“鼎三足”的制式并不相同,说明并非古中原应有物件,更非李学勤之流牵强附会的什么帝王辛的母后所用(详见《“司母戊”大方鼎还是“后母戊”大方鼎》)。
那么,这司母戊大方鼎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来看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地,安阳市的正西和西北方向地图,北到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南到河南省鹤壁市,东到河北省邯郸市,西到山西省霍州市,其间的地形,和司母戊大方鼎的外形一模一样。
去掉地名道路
将轮廓描出来。这其中,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是鼎的两个耳朵所在;河南省鹤壁市、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河北省邯郸市是三只可见柱脚底部所在;山西省沁县、榆社县、左权县、襄垣县是鼎中间底所在;山西省长治市、 河北省武安市是可见鼎的侧面长方形图案所在。
那么司母戊大方鼎,实际上是今日河南、山西、河北交界一带太行山的地形图。从归属上看,其北半部归属于鳌拜,南半部归属于玄烨。
那么如此看来,司母戊大方鼎和四川三星堆出土的诸多文物一样,代表的都是地形图。(详见《从万米高空看三星堆(图文版)》)
古人为什么要把地图铸成青铜器呢?
从鼎上的“司母(司务)戊”三个字来看,笔者推测有两个原因:
其一,青铜器地图比纸质地图相比,具有3D效果,查看更直观,也有容易保存、不易损坏的特点。
其二,将地图铸成器物,作为一种礼器而存在,是古人祭祀时礼地的一种方式,比如有的地方古人用玉璧来礼天,用玉琮来礼地。用地图来礼地,也就更合乎其理了。
根据古代字典记载,毋、母、务三个字是互相通假的。从相关文献来看,清代各部都设置有“司务厅”,掌管文书的收发进出。地图作为文书的一种,应该在司务厅的管辖范围内,兵部、户部、礼部都有可能用到。如此一来,由司务厅根据这些器物的方位、用途、大小进行编号,“司务(毋)戊”“司务(毋)辛”等名称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