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杀身成仁蔚为国殇 武汉十万群众自发含泪送忠魂
王铭章,字之钟,1897年7月4日出生,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难当头,王铭章主动请缨,9月12日率领22集团军122师徒步出川抗日。
在出川抗战前的誓师大会上他表示:“我王铭章此次出川抗日,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就是壮烈牺牲。......过去我不知为谁而战,为谁而死......今天我们奉令出川抗日,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民族生存二战。愿与诸军,共赴时艰。”
王铭章在出征前给家里留下了遗嘱“誓以必死报国。将积年薪俸所得,酌留赡家及子女教育之用,余以建立公益事业。”
1938年3月,王铭章受命驻守滕县,而他面对的则是日军主力由矶谷廉介指挥的第10师团第33旅团,以及第106师团和第108师团,共有兵力3万多人,而且还有着飞机大炮的掩护。
王铭章所率领的川军武器弹药全面处于下风,但王铭章毫不胆怯,表示:“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装,担当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的第一线的重大任务, 力量已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二十年川军内战的罪愆了。”
王铭章在滕县保卫战中身先士卒,亲自指挥官兵进行巷战。最终不幸被日军机枪射中壮烈殉国。而就在王铭章牺牲以后,他所部122师官兵战至最后一人,用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5000多人几乎全部阵亡。他们以自己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日军4000多人伤亡的战果,也换取到了台儿庄战役的大捷。
王铭章牺牲时年仅45岁, 他给第22集团军司令孙震发出的最后一通电报是:“职忆委座成仁之训,及开封面谕嘉慰之词,决心死拼,以报国家,以报知遇,职王铭章叩铣。”
1938年3月28日,王铭章的遗体被运抵沛县随后运往徐州。4月,王铭章被追授为陆军上将。
5月2日,王铭章遗体被运到徐州李宗仁看到王铭章遗体军装全是鲜血,腹部肠子和泥土混为一团,当即脱下自己上将军服给王铭章换上,并亲自给他挑选了一口巨大棺材。5月3日,第五战区全体官兵为王铭章举行公祭,当晚灵柩装车,经武汉运回四川安葬。
1938年5月8日,王铭章的灵柩经武汉大智门车站运抵武汉。武汉为抗日殉国的王铭章将军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和追悼会,武汉数万名群众站在道路两旁迎接王铭章将军的灵柩。全国各大战区,军政机关,人民团体均送来了挽联和挽词。
蒋介石为王铭章将军书写的挽联为“执干戈以卫邦家,壮士不还,拼将忠诚垂宇宙; 闻鼙鼓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还亲自书写了“民族光荣”“师重泰山”“烈比睢阳”3块牌匾。
中共领导人送了“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 真是炎黄子孙, 流芳青史; 万人兴义愤, 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将使沦亡大地, 复兴中华”。叶挺将军称王铭章将军为“民族之光”。
5月15日,王铭章将军灵柩起灵从武汉准备乘船运回家乡。王铭章将军灵柩经过的道路两边机关,商店,百姓门口均高悬王铭章将军遗像,一路上鞭炮不断,民众自发的设立了祭台,用水果鲜花祭奠为国捐躯的忠烈。道路两边近十万群众依依不舍的含泪守护将军忠魂归故里。
在武汉的王铭章将军公祭仪式上《新华日报》代表吴克坚的悼词中明确指出:“王师长等殉国烈士的鲜血......是对得起四川的父老,对得起国家。王师长是我们炎黄的优秀子孙,是保国卫民的英勇战士,是中国的模范军人,他的死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中国人民,他的勋名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死!”
“爱历史”一家专门用老照片讲述历史的网站,专注照片十余年。请记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