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一副千年对联,上联:“人生哪能多得意”,下联更具智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众多优秀文化当中,对联就是既可以通俗又可以高雅的一种。
在古代,对联也称为对对子,是古代文人相聚时的一种智力娱乐活动。
从古至今,对对子的高手非常多,更有无数的千古绝对流传至今。
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可以见到对联的身影,就比如说建筑物上,都会被题上对联。
清朝的一个火葬场门上的一副对联非常有趣,
上联是:“早来晚来早晚都来”,下联是:“先到后到先后全到”。
为了增加对联的难度,出现了谐音联、对偶联、数字联等。
而这副对联是一副叠字联,结合它的意思和所提之处,因此,它也是一副应景联。
上联用三个“来”字,下联呼应三个“到”字。
这副对联寓意深远,让人读来觉得人类微不足道。在自然、生死面前,一切都是无可奈何的,每个人都逃不出生死。
因此,面对生死,一切都是公平的,人是渺小的,
正如诗中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灵隐寺,也叫云林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了,是古今非常闻名的寺庙之一。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登飞来峰》,写的就是灵隐寺对面的山坡。
济公的故事更让灵隐寺声名远播,据说济公出家时,投奔“佛海禅师”,曾来到灵隐寺居住。
灵隐寺内,也有一幅近千年历史的对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是:“万事但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相对通俗易懂,没有谐音、对偶、叠字等形式,读来朗朗上口,如同俗语般,虽然言简但是意赅!
为何灵隐寺内,会有这一对联?
很显然,这副对联是开解世人的,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而来到灵隐寺的人,有些是因为世事不称心。
而这副对联便开解劝导这些人,人生有些不如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此上联说:“人生哪能多如意”
其实,下联更加精彩,下联“半称心”中的“半”字,用得极其精彩,是这副对联最具有智慧的地方。
半,其实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世界上的事情,总有一个度,而这个度,便是“半”,
清代坊间流传的《半半歌》中就曾言,“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月盈而亏,水满而溢,“半称心”便是知足常乐,“半称心”绝不是消极懈怠,而是一种豁达开朗。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不得不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佳句名对更是意味丰富,精简短小的词句体现的却是极大的智慧,实在令人佩服。
古人的对联还有许多有智慧有趣的,好比“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很多人想要学习这种古人的智慧,包括古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对联和俗语故事,但是不知道从何学起,我也会建议他看一看这一套《中华对联精粹》。
因为在这本书中涵盖了所有方面的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一千多年以来,受到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喜爱和追捧,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消遣的方式之一。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的通俗化读本,精选《大学》、《论语》、《中庸》、《老子》、《庄子》、《商君书》、《管子》、《墨子》、《鬼谷子》等18部先秦传统经典故事进行精粹。
还结合了社会现实,加以注释、译文和点评,赋予了这些经典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大众提供陶冶性情、提升道德素养的宝贵精神食粮。
对联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前人总结下来的经验、智慧,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时常看看这些有智慧又有趣的对联,也会学习到很多关于古人的智慧,何况一本才49.9元钱,也就是一顿饭钱,却能让你受益终生!还有可能收获意外之喜,何乐而不为呢?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