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明白这两点,抑郁症、强迫症不再反复

秋冬交替,抑郁症、强迫症咨询的朋友越来越多,不少都是复发、反复的症状。心理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内耗”,最后把自己 “累瘫”。

一、“求心安”

看一下这个场景:

工作中,领导找到A核实情况。

核实后,大概率是A的问题。

A反复想:怎么我这么点背?怎么就到我出岔子?运气太糟!我记得自己没做错啊!我要是没做该做多好!真是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事实上,我们都清楚,反复思考是徒劳的。事发后最有效的手段,便是考虑“当前怎么解决”。我们不难看出的是, A却一直在试图论证自己“没问题”,一直困在自己的小宇宙里。

A,在尝试找到一条通路:一条“求心安”的路。

被困在“求心安”路上的A,在没有答案的世界里,找出路。结果,显而易见。

如果,能从“如何解决当前问题”的角度出发,A的状态就会大不一样。放下“为什么”,多去想想“怎么样”,你的世界就会不一样!

二、放弃抗拒

在李宏夫老师《战胜强迫症》一书曾强调:受苦=痛苦×抗拒,如果痛苦是10 ,抗拒是10,那么受苦就是100。

不想受苦,只能停止抗拒。如何停止抗拒呢?

对这事放不下,这个事情的原委、还有怀疑,这也是个事实。放不下这个事情,就只是接纳当前这种感受,或者说代表你知道自己放不下这个想法、放不下这个感受。你对自己对的“放不下”是清楚的、是了解的。

没有再纠缠“为什么”会这样。可能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意识是立足于当前的状况,在考虑“怎么样”解决。

在这个基础上,不代表你要不要接纳,准确来讲:不是说你要接纳——当前令你“不安”的事情,也不是不接纳。无论你是如何选择,你都跟你选择后,也就是当下的感受同在。至于你接纳或者不接纳的想法本身,你就只是知道这个想法而已。

再分享一则小事:

我每天晨练在小区外,它是一个圈。持续一段时间,我在锻炼时,总是跟其他邻里照面,我们总在相向而行。我觉察到这件事的时候,咯噔一下:难道是我做错了?我为什么跟别人总不是一个方向?

很神奇,第二天锻炼时,我便发现,在身后有人,他们跟我是同一个方向,我也有“追随者”。转念,在另一个角度,其实我也是他们的追随者。

试想一下:如果我因为上次的判断(分别心),陷入到反复思考中(抗拒),恐怕除了心不能安,大概脚也迈不动了。

能够跟脑袋中的“为什么”说再见,不再求“心安”,当下就在享受“心安”。《战胜强迫症》一书中的静坐观息法,以持续专注呼吸的练习,指引我们跟这些过度思考、思忖脱钩,带领我们顺其自然的、自在的生活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