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生扎堆考研,拿下初试却屡次在复试“栽跟头”,导师说出原因

文/馨儿

在大学生的鄙视链中,名校生看不起一本生,一本书瞧不上二本生,而二本生嘲笑专科生不算大学生。

名校生和专科生是两个极端,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划和想法。一本生凭借自己的学历,也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处于中间位置的二本生,略显尴尬。

他们既没有强大的学历光环,也没有某个方面特殊技能。在就业市场中,占不到优势。因此大多数二本生都会选择考研,以此来提升竞争力。

考研的难度和考公、考编不相上下。考研的好处有很多,可以继续享受校园生活,不用为生计到处奔波。硕士毕业后,还可以读博,这个身份的含金量非常高。

直接就业未尝不可,研究生的身份能挑选的工作岗位数不胜数。在考公考编方面,同样有优势。如此好的发展,也让研究生准入门槛不断变高。

二本生扎堆考研,拿下初试却屡次在复试“栽跟头”

二本生可是考研队伍中的主力军。据相关数据表明,报名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中,有80%都是二本生。二本生扎堆考研的理由,和就业有直接关系。

一本生考研或许是想在这个领域继续深造,获得读博的机会。但二本生的要求更简单直接,大多数都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

二本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再加上认真复习,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初试不成问题。然而很多二本生发现,对他们来说,复试的难度比初试更大。

很多毕业生选择二战、三战,都是因为在复试中栽了跟头。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初试年年都能考过,为什么复试难度这么大。

导师说出原因,二本生考研占不到优势

  • 保研生数量较多,二本生变成陪跑

二本生考研时的竞争者有很多,名校生、普通一本生都包含在内。一些985和211高校,会提供一部分的保研名额。让本校优秀学子不用参加考试,直接完成身份的转变。

所有院校每年招生的名额是有限的,保研生越多,也就意味着二本生上岸机会越小。看似是在同一起跑线,但保研生已经到达了终点。

  • 二本生基数大,上岸几率相对较小

预计2022年,考研人数将达到400万。考研人数多,也是通过率低最主要的因素。从前10个人竞争一个名额,和现在100人争夺一个名额,不是一个概念。

况且考研大军中,二本生数量至少占到70%。因基数太大,考研变成了二本生内部的竞争。录取人数本就有限,上岸机会更加渺茫。

  • 和二本生相比,导师更愿意要一本生

一本生的起点要比二本生高一些,平时接触科研的机会也更多。在复试环节,导师为了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学生,会询问一些专业相关的问题。

二本生接触得少,对科研方面不是太了解。而名校生和一本生的优势,恰恰体现在这个方面。同时,二本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都要比一本生差些,自然得不到导师的青睐。

二本生可以做这些努力,提高复试通过率

二本生如果可以在这些方面弥补自己的缺点,或许能得到上岸的机会。一般来说,复试涉及到的内容大部分是科研,还会有一些简单的英语问答。

科研经历很重要,部分没有完成毕业论文的二本生,缺少这方面的经验。这些学生可以在复试前,对论文和所选专业的科研方向进行详细的了解。

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扩展知识面。每个导师提问的方向和内容会有不同,可以提前咨询一下学姐和学长,寻求一些帮助。

此外,英语口语虽然不是重点考察内容,但若是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会让导师给你加分。这是获得好感度最直接的方式,可以考虑。

研究生考试还是要看能力,二本生可以逆袭

高考决定了学生可以上名校还是二本,但高考已成为过去式,在这上面纠结没有意义。很多在高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的考生,决定在大学追回差距。

这些每天努力学习,专注于提高自己实力的二本生,并不比一本生差。他们为考研做出了充分的准备,成功上岸的把握非常大。

而那些考进一本大学,就开始逃课、选择躺平的大学生,不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样很难在考研中大获全胜。

二本生并不是没有竞争力,只不过能力没那么强。只要坚定信念,终会达成自己的目标。二本生要抓住考研这次机会,让自己实现逆袭。

今日话题:

大家认为二本生考研难还有哪些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