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当上皇帝的太子之中谁最可惜?懿文太子朱标只能排第二
在古代,太子是一国之储君,是下一任皇帝,距离至高无上的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可以说是下一个天地主角。
但是高地位也伴随着高风险,尤其是太子这种下一任皇帝的特殊存在,要面临着各种高风险,比如被兄弟坑,背后捅刀子,还有命不长久,活不过老皇帝,是英年早逝。
更可悲的是身为下一任皇帝,太子与皇帝的关系是天然对立的,毕竟提前烧香的人太多了,太子身边总是很容易聚成一个强力政治集团,而太子在储位上时间待长了,很容易与皇帝发生矛盾。好点的是诸如元朝真金太子那般,与父亲元世祖忽必烈因禅让事件而产生隔阂,是忧郁病死,不好的就是汉武帝与戾太子刘据,矛盾太深了,所以小人一挑拨离间,事情就朝着一发不可收拾的局势发展,最终刘据身死。
所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多人只能是太子,而没有更进一步成为皇帝,那么今天宋安之来说说那些没有成为皇帝的太子之中,哪个太子最是可惜呢?
没有成为皇帝的太子之中,若说人气最旺,最让大众普遍同情认可的肯定非明朝的懿文太子朱标莫属。
因为朱标可以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太子,他仁厚,但并非懦弱之人,而且能力很不错,对比明太祖朱元璋的霸道严苛治国,放眼当时历史,朱元璋重压统治之后,再是朱标的仁治宽大治国,是最为合适的。
再加上明太祖朱元璋以后,建文帝朱允炆被叔叔燕王朱棣夺了皇位,明成祖朱棣治下的明朝虽然走向巅峰,但明成祖朱棣和明太祖朱元璋一般,都是实施“重典治国”,尤其是明成祖朱棣对外征战频繁,时间久了,不只是大臣苦不堪言,老百姓也有些承受不了,如果是朱标为皇帝的话,那么也不至于如此。
但认真说起来,懿文太子朱标没有成为皇帝,其实也不能算是最可惜,因为个人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懿文太子虽是因病而逝,但多少与成年生活在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的严苛统治下,并且执政理念与其严重冲突,所以心理压力较大有关系。
以此来看,朱标的承受能力不太强,身体素质也不好,不然也不会英年早逝,所以他如果成为皇帝,肯定在位时间不会长久,尾大不掉的藩王问题也不会处理成功的,而按照明朝嫡长子继承制度来说,朱允炆肯定还是其继承者,而参考朱允炆继位以后历程来看,是急匆匆削藩,不先难后易,反而先易后难,给了朱棣造反机会,等到朱棣造反以后,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下,又起用诸如李景隆这种无能之人,使得朱棣最终逆风翻盘。
所以即使朱标在位几年,即使朱标不死可以留下很多大将,但以朱允炆的一塌糊涂能力,依旧还是输,朱棣还是会取而代之,所以朱标即使成为皇帝,说实话,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客观上不会太大,除非他在位个二三十年,不过这个基本上没有可能。
二是朱标是仁厚沉稳之人,但更偏于保守,不像朱棣那边具有开拓之心。
所以朱标成为皇帝的话,虽然肯定文治有成,对于大臣和百姓是好事,但是武功上,不能说没有可能,但是很难达到朱棣那样的高度,光是迁都北京事情上,就很难做到,朱棣迁都北京,明朝延续了200多年国祚,如果南京呢,大家看看定都南京的朝代国祚有多短就知道了。
可以说朱标成为皇帝,他是好人毋庸置疑,他也可以成为宽仁的好皇帝,但是他很难成为像朱棣那样的好皇帝,打下辉煌战绩,成就明朝的巅峰疆域,提升国力,并且给后世留下大的战略纵深。
当然朱标若成为皇帝,并非肯定改变不了历史进程,只要可以解决藩王问题,或者使得儿子建文帝朱允炆渡过削藩危机,那么他这一脉延续下去,肯定是好事,因为明成祖朱棣一脉短命皇帝不少,光这个情况就很要命,所以在没有成为皇帝的太子之中,以人气上来说,朱标最可惜,但以实际上来说,个人认为,朱标应该排名第二。
至于排名第一的最可惜太子呢,就是前文中说过的真金太子。
元朝和明朝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开国太子英年早逝,分别是真金太子和懿文太子朱标,都是皇孙继承皇位,分别是元成宗铁穆耳和建文帝朱允炆,当然不同的是元成宗坐稳了皇位,建文帝被赶下了皇位。
真金太子和朱标一般,也是一个仁厚的太子,也是与霸道的父亲元世祖忽必烈执政理念严重不同,也是同样有着面对父亲高压统治压力的心理负担,可以视为是之所以英年早逝的部分原因。
不过在元朝的特殊环境中,真金太子这个开国太子,影响更大,因为他自幼深受汉文化影响,当政后更是作为汉法派领袖与阿合马等理财派对立,喜欢重用儒臣,如果他成为皇帝,对于之后元朝的改变肯定很大。
而且真金太子的儿子元成宗坐稳了皇位,如果真金太子成为皇帝,重用儒臣,大力推行汉家文化,进行制度上的深化改革,也是后继有人,可以使得自己政策延续下去,如果改变成功的话,那么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所以真金太子英年早逝,没有成为皇帝,的确最是让人可惜。
在这里大家还要注意一点,若说没有成为皇帝的太子之中,要说最让人可惜的序列,肯定是开国太子为主。
因为一个王朝最初设计者,定型之人自然是开国皇帝,再其次就是二代皇帝,因为有些开国皇帝,开国就耗尽了太多时间,打下天下之后,更是这样那样的事情,往往只是草创,接下来就是二代皇帝继续完善和弥补空白,至于再往后的皇帝,只能是遵守祖宗成法,即使有所改变,也不会变动太大,所以开国太子对于一个王朝的影响很大,他们若是没有成为皇帝,自然最是让人可惜。
说完这二位,其实还有一位让人可惜的太子,那便是公子扶苏。
严格来说,公子扶苏并不是太子,但是身为皇长子,而且秦始皇对他寄予厚望,即使打发他到边境,但也是打发到大将军蒙恬那里,这分明是提前让儿子与武将搞好关系,获得军队支持,摆明了就是把他当继承人培养,后来临死时还要传位于他,说他是太子也不为过。
不过可惜的是秦始皇死于沙丘,给了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还有小儿子胡亥操作空间,结果是胡亥伪造遗诏继位,并且还矫诏赐死扶苏,扶苏就这样憋屈落幕。
如果扶苏继位的话,身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二代皇帝,他的作为还是很值得人所期待的,肯定有着一番作为。
不过秦朝之后是辉煌无比的汉朝,扶苏之死也不让人那么遗憾。
而且扶苏这个人是宽仁太过,甚至可称软弱,胡亥矫诏,以秦始皇名义赐死他,分明疑点重重,扶苏并非孤家寡人,还有着大将军蒙恬支持,竟然不去查清事情真相,而是自尽,不得不说这样的反应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像他这种人,成为皇帝肯定比秦二世要好,但是也有限度的,毕竟治国之道,不是说当个老好人就可以,还需要有霹雳手段,更何况当时统治并不稳固,像六国旧贵族的复国反扑运动依旧强大。诸如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就是韩国贵族之后,曾为给韩国复仇而行刺过秦始皇,这样此起彼伏的反抗,还有其他隐患,扶苏真不一定可以解决,而不解决,就意味着秦朝依旧是二世而亡。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