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这3点,你就会越来越自信!

01

学员提问:

老师你好,我是小敏,在现在的公司做会计有5年时间了。

从小我爸爸对我有很高的期待,如果我做不到,他就会打击我,说我笨。他越打击我,我就越没有自信。

现在工作了,虽然各方面也都独立了,但我还是很没自信,害怕做错事情,得不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生活中也没有自己的爱好,不敢去尝试,觉得自己做不好,会被他们笑话,心理压力很大。

我很想改变自己,像同事那样,她看上去总是很积极和自信的样子,业余生活也很丰富,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

我自己买了很多提升自信的书来看,可还是没有改善,希望子牧老师可以给我一些建议,怎么能让自己更自信些,谢谢。

02

子牧老师回答:

小敏你好,我是子牧。

你说到在原生家庭中,父亲以打击为主的教育方式,使得自己严重缺乏自信,以至于成年后的你,出现了很多退缩的行为。

我能感受到你现在整个人的能量是收缩的,呈现出自我保护的警觉状态,这样的状态会严重阻碍你的社交和职场发展,做一些改变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实自信或者自卑,都只是被我们概括后的一种自我评价,要改变这种评价,需要意识到产生这种评价的底层思维模式。

只有当我们清楚底层思维模式是如何影响行为的,才有可能做出最大成效的改变。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自信与自卑的底层思维模式到底是什么?

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2种思维模式,一个是成长性思维,另一个是固定性思维。

两种思维都想占据统治地位,通过长年累月的外部评价和自我归因,最终一方胜出,于是产生了2类人,一类是成长性思维的人,另一类是固定性思维的人。

他们的区别在于,成长性思维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

所以在他们眼中,失败只是一次行为,并不能代表永久,因此即便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事,也有勇气去尝试和改进。

而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难以改变,在他们看来,失败是一种身份,是对整个人的否定。

所以通常他们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儿,不擅长的不敢去做。

想知道如何快速找到优势,建立自信,可以添加我们职业辅导师的微信,他的微信号是gerenfazhan022,可以和他进行一对一现状分析,让他帮你规划发展,建立自信。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信的底层思维是成长性思维,而自卑的底层思维是固定性思维。

当我们清楚这一点后,接着就来说说获得自信的三步。

从思维上,让自己具备成长性思维,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

具体的方法有2个。一个是看他人,一个是看自己。

怎么看他人?

推荐两本书给你,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和安德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这两本书里列举了大量的实例。

涵盖体育、音乐、医生、科研等等领域的大师,用他们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便是一个资质平凡的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正确练习、及时反馈、持续迭代等方式,让自己能力得到提升,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这不是给你打鸡血,而是让你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具有潜能的。

你也可以通过第二个方法来验证,看自己。

想想自己之前哪些事情做的很差劲,通过多次练习后,现在做的还可以了,即便是很小的事情也可以写下来。

例如办公软件更熟练了、原本1小时才能搞定的任务现在40分钟就OK了,这些事情,也都能说明,通过努力,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所以,不要死守着固定性思维,试着让成长性思维壮大起来,遇到不擅长的事情,告诉自己,我只是现在不擅长,多做多学之后,我也就擅长了。

从归因上,着眼于可控的因素。

我常对研修班的学员说,想要快速进步,就得学会反思,这个反思,也就是归因,我们得知道这件事情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

这其中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控因素,就是指自己主观可以控制的部分,例如自己的努力程度、行动方式等等。

另一类是不可控的因素,是指不受自己掌控的部分,例如任务难度,外界环境等等。

我们会发现,自信的人会更关注可控因素,成功了是因为自己哪里做的好,下次借鉴,失败了是因为哪里做的不好,下次改进,当我们关注可控因素的时候,就能获得对事件的掌控感。

反之,自卑的人会更关注不可控因素,成功了说自己运气好,失败了说任务太困难,下次运气好不好,任务难不难完全不受我们的控制,这只会增加我们的无力感。

所以,想要更自信些,就要提升自己的掌控感,在归因的时候,多分析可控的因素。

从行动上,先做起来,再思考怎么做能更好。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只有实实在在做了事情,才能有自信的依据,很多朋友会安慰自己说,等有了信心再去做吧。

我想说的是,如果只是等,那我们永远也等不到有自信的那一天。

怎样才让自己有选择做的勇气?那就是比起失去,更关注收获。

就说会议发言这件小事,很多不自信的朋友会认为,如果自己发言没有条理,建议也不靠谱,那就会显得自己很笨,就会失去自己已经建立起的“聪明能干”的形象。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选择不做,拒绝发言。

很遗憾,拒绝发言的同时,也拒绝了发言所带来的所有好处。

例如自己靠谱的建议被领导赏识,不靠谱的建议也能让领导知道自己在积极思考,还有发言越来越有条理的可能性,意识到自己很敢于突破等等好处。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机会时,先想想从中能有哪些收获,给自己选择做的勇气。

当我们获得了做事的勇气,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再去思考怎么做能更好,这时候或许你需要去争取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协助,或者自己学习成长。

总之,盯紧自己想要的结果,去优化做的过程。这样专注在过程中,就能看到自己的一点一点的成长,慢慢建立起自信。

好,到现在如何获得自信,我就和你分享完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说了人类大脑存在两种思维模式,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

自信的底层思维是成长性思维,他们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而自卑的底层思维是固定性思维,他们坚信能力是难以改变的。

接着我们说了获得自信的三个步骤,分别是从思维上,转变为成长性思维,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能力提升;

从归因上,关注可控的因素,让自己更有掌控感;

最后从行动上,先做,然后思考怎么做能更好,以此获得自信的基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