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若是知道下一句,就不会用它来骂女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很多人都听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这话出自我国大圣人孔子。将女子同小人放在一处类比,很多人用这句“文绉绉”的话来影射女子心性不好、很难相处,可以说是听着让人感觉极其不舒服了。如果是没听过全句的人,很可能觉得就算是孔大圣人也难以摆脱封建的思想糟粕,对女性表现出歧视,甚至用这样的话来一本正经地形容女子。但事实上,这句话本来的意思并不是如今我们听到的这样,它因被断章取义而被人误解至今。
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前首先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我们都知道,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当时的字句经过时间的流转早已变味,被传成了另一种意思,因此通假字也就出现。更重要的是,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他被当时的很多统治者所推崇。从汉朝开始,孔子便坐拥“万世师表”的至高地位,加上教育被统治阶级垄断,儒家文化深深刻入知识分子脑海。这样的背景下,孔子说过的话总被上位者润色之后再推广开来。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这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我们通常解释为只要父母健在,作为孩子不应该背井离乡,应当守在父母身边侍奉。虽有些道理,但同样也为很多不想出外奋斗的人提供了借口。这句话其实被人误会了很多年,要理解它的意思,应该看它的全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意思为:父母健在时,我不会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去远方做游子,如果要出远门,一定会让父母知道并且让他们不要担心。然而在后来的广为流传里,人们自动忽略了后半句。其中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当时的上位者为了更好统治底层将这句话做出了改变。正如开头那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同这句话一样,被断章取义,要真正理解,主要还在于它下一句话是什么。
它的完整句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中的女子在当时并不是指的女性,指的是品行不端、阴险无耻的小人。这句话是在说只有和内心阴险狡诈的人在一块才很难相处,不能和这样的人共事,和他们走得近了,他们就会对人不尊重,如果疏远他们,又会招来他们的怨恨。这句话的本意不是用来表达对女性的偏见,而是孔圣人想告诉我们少与心术不正的人来往,所有用这句话来嘲讽女性,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过如果在不了解全句的情况下,单看字面意思,确实会将其误解为是在嘲讽女子和小人。这样解释完后,似乎也并不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故意把意思扭曲成这样的。应该是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有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或者说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有人为了巩固男性地位,强调地位反差,才取了这半句话,将意思扭曲成了这样。久而久之,流传到后世,人们便真的以为这话是在抨击女子。
那么问题来了。孔子为何表达对小人的摒弃时,要用两个表面无甚关联、实际含义却非常接近的词语呢?原来在古代,这句话中的“女子”确切来说是指阴险狡诈的人,更偏向于说对方心术不正、歪心思比较多。而“小人”则说对方性子很暴掠,偏向于指责性格独断粗暴。虽都是贬义,但重点不同。另外,为了语句上的工整,出于对文学性严格的要求,边采用了两个含义相近的词来写。
对一句古言的完整理解,应当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从完整的角度去判断言语的含义。不过除此以外,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的“女子”虽不是指的广泛女性,但有可能说的是古代男子家中地位低于妻子的妾室。封建社会讲究三妻四妾,虽然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个妻子,但却可以有许多妾室,往往小妾间的争风吃醋也可能导致家宅不宁。不过这些说法都只是后人猜测罢了,具体如何,只能最大地将自己代入到当时的社会习俗当中去理解,不过若是再用这句话来嘲笑女性,未免会贻笑大方,大家记得千万不要乱用这句话。
参考资料:
《论语·阳货篇》
《论语·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