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汽车销量强势反弹,乐观之下需更加冷静
5月汽车销量强势反弹,乐观之下需更加冷静
6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产销数据。5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8.7万辆和21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4.5%,增幅比上个月分别扩大15.9和10.1个百分点。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78.7万辆和795.7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4.1%和22.6%。降幅与1-4月相比,分别收窄9.3个百分点和8.5个百分点。
对此,中汽协对汽车市场后期发展趋势表示乐观。所谓乐观,当然是认为这样的趋势是能够保持的,至少,能够缓解此前的不利矛盾,不再出现汽车产销量均较大幅度下降的现象。
显然,仅凭1个月的数据就对汽车市场趋势表示乐观,还是不够全面与客观的,也是有点盲目的。因为,任何经济现象,没有连续3个月以上的数据做参考,是很难对前景做出较为科学的判断的。很多情况下,即便掌握了3个月的数据,且3个月的数据都很乐观,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做出错误的决断。更何况是1个月,变数就更大了,盲目性也会更强。
当然,中汽协对汽车市场形势做出乐观的判断,也决不会仅仅因为1个月的数据,而是近几个月来汽车市场产销情况出现改善的迹象。只是,这种改善,更需要从政策层面和地方政府的推动层面去分析,而不能仅仅看市场的数据。疫情后汽车市场的变化,更多的还是政策推动的结果,是政策强刺激的效果。没有政策的强刺激和地方政府的强推动,按照汽车市场的内在动能,可能还没有反弹的力量,没有实现反转的可能。
事实也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长,地方政府出台汽车消费拉动政策等,都是汽车市场反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前者的政策影响下,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世界知名汽车企业,也都为了适应中国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调整,对汽车价格进行了调整,实施了降价措施。即便如此,从5月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情况来看,也不是很乐观。数据显示,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8%和23.5%。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万辆和6.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3.8%和2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万辆和1.8万辆,生产同比增长17.1%,销售同比下降16.1%;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辆和42辆,同比分别下降94.6%和86.7%。维持汽车市场增长格局的,仍然是传统燃油汽车。
5月份传统燃油汽车能够实现产销均较大增长,更多的与地方政府的短期刺激消费政策分不开的,广州等地都出台了用消费券拉动汽车消费的手段,激活了不少的潜在消费,特别是正在犹豫的消费。这些消费,显然不排除有“透支”的现象存在,不排除有把未来消费拉动到现在消费的可能。一旦这样的现象较多,对未来汽车市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对汽车市场趋势的预测,需要更加冷静与理性,要分析汽车市场潜在消费动能还有多大,如何才能更好地激活和激发居民的汽车消费热情。
我们说,居民对汽车消费的热情还是有的。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也在想方设法谋求汽车消费,已经拥有汽车的家庭,则逐步进入到更新和更换的阶段,改善性、提升性、享受性、体验性汽车消费时代也正在到来。关键就在于,居民对汽车消费的心理,还存在一些矛盾现象。一方面,对选择哪种类型的汽车存在矛盾,主要是指选择传统燃油汽车呢,还是新能源汽车。尽管新能源汽车的优惠较多,政策的倾斜度较高,但汽车本身的缺陷和配套服务不够,还是令消费者有所顾虑的,需要对比一下的;另一方面,先买车还是先买房,房价还会不会涨,仍然在折磨着许多消费者。同时,城市停车场怎么建,能否适应汽车发展需要,小区里停车位能否可以满足等,也是很多居民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而农村汽车市场怎么开拓,则是可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仍然很大,汽车市场的需求水平仍然很高。但是,如何挖掘,如何激活居民的汽车消费动力,如何有效地解决汽车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对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产业的稳定十分重要。毕竟,汽车对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拉动过程中的市场障碍、消费心理障碍、消费能力障碍、使用障碍等,也需要消除。只有这样,汽车消费才能真正步入新的增长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