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怀 |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陈方梁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陈方梁
不管是忙碌还是偷闲,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还记得初上讲台时的紧张慌乱,转眼间已是二十几年从教岁月。一直在一所学校呆到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在周而复始中变得熟悉。人们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却在沿途中领略着春意无限。
还记得那年走进校门,欢迎会就在老礼堂举行。青石板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大樟树相伴着代代师生。不久有了阶梯教室,从此开会不用搬桌搬凳。露天的水泥球场总是热闹,升旗、集会、活动、比赛,印证着阳光雨露下才能茁壮成长。1998年搬迁新学校,那条件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座位从十到百、由百到千,大大小小,名称也分会议室、阶梯教室、报告厅。2002年体育馆落成,学校又添一道亮丽风景,那灯光、那音响、那容纳全校师生宽敞有余的2600把座椅,那校园文化节上师生同乐的歌声、掌声,恍如梦境。
还记得每天忙于刻蜡纸,笔尖在钢板上划出沙沙声,空余处画朵花草寄托心愿,油印时两手墨香染出辛勤。新学校流行敲键盘,WPS、WORD,拼音五笔随意选,打出的文字任你颠来倒去,做出的课件形象直观。教室都配多媒体,宽带连接着南北东西,新闻直播、艺术欣赏、教学在线,小鼠标点出的是缤纷世界。
2013届志清楼前“喊楼”场景
华成艺术楼
伴随着现代化的一流设施,响起的是教育改革的脚步声。《办学指南》勾画了学校新世纪的发展蓝图,“为学生发展奠基”凝聚着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心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致力于“责任与自主教育模式探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努力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环境。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率先推出,学校后勤市场化运行,示范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百名教师访千家”、“烛光助学”、“任课教师联系学生”……一项项举措被《中国教育报》总结为在创新中发展。置身其中,每天总有新发现。
雨中校园别样景
年轻时很羡慕老教师,他们的知识、经验、教学能力都是财富,一晃眼自己也成了老教师,却发现这个“老”字不是本钱。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主体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学校把师资建设当作根本,投资40多万,开办浙大研究生宁中教学班,尚有普通话测试、计算机考级、外语培训……让你在教师、学生的角色里不停地转。终身学习、知识更新我们不敢稍有懈怠。
时代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此文作于2005年)
体育馆外景
作者简介:
陈方梁,男,1957年9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3年8月分配至宁海中学任教至今,宁海中学党委副书记。宁波市首届名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享受教授级待遇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浙江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宁波市政治学会副会长,宁波市特级教师协会理事。曾获“浙江省优秀班主任”、“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省5522名师培养人选” “宁海县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等多种荣誉。第九、十一次县党代会代表。
始终在第一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或执笔《中学素质教育一二三四工程实践探索》等多个省、市研究课题并在省、市获奖。主编《心有阳光就灿烂——中学政治教学创新》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高中思想政治“症结”课例的解读与研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教育随笔集《在路上》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好大一棵树》由宁波出版社出版,《高中政治教学的个性化追求》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多次担任省高考命题点评专家,各级职称、名师评审评委,应邀赴县内外各地讲座讲学近百场。
□ 编辑:桑洲梧月
□ 审核:白溪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