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姜色》:我重组婚姻,妻子不疼,继子不爱,生活该怎样继续?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成长菌

拉拉勾,邀请你置顶或星标我~

作者|Leah

来源|职场成长菌(ID:zhichangtime)

转载联系(微信ID:sicong633947)

我在拍摄时刻意“藏起了”西藏美景与朝圣文化,转而关注故事表达,希望从影片展现的复杂家庭环境中,彰显人性的矛盾与光辉,给大家以启示--影片导演松太加
《阿拉姜色》这部电影可能大家并不熟悉,它是2018年10月26日上映,由藏族导演松太加执导,藏族演员容中尔甲主演的公路片。影片曾获2018年金爵奖最佳编剧奖和2019年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探索奖。作为一部拥有藏族信仰、朝圣、西藏美景等元素的公路片,它很容易被当作西藏朝圣类人文电影,甚至,还有观众将本片和《冈仁波齐》联系在一起,讨论两部电影所展示的西藏美景和朝圣意义。
但事实上,导演松太加在拍摄时,刻意“藏起了”西藏美景和风土人情,以及其他藏族电影惯用的信仰神圣化表现方式,转去关注电影的故事性、重组家庭从矛盾到和解中展现的人性和情感张力。也正是导演松太加这样高级的创作手法,让本片成为直击人心的佳作。
如果我们单纯把这部电影当作西藏朝圣类人文片来看,是无法体会到电影传达的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那么,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
《阿拉姜色》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身患绝症的妻子俄玛(尼玛颂宋饰)向丈夫罗尔基(容中尔甲饰)隐瞒病情,磕长头去拉萨,罗尔基知晓妻子病情后劝其就医却遭到拒绝,只能陪她一起前往,朝圣途中,俄玛与前夫所生之子诺尔吾(赛却加饰)追随妈妈的脚步前来陪伴。俄玛半路病发离世,罗尔基遵守妻子约定,带着继子诺尔吾继续俄玛未完的行程。
今天,我将围绕重组家庭的三重矛盾,解读主角罗尔基在面对复杂的家庭环境和生死考验时,做出的选择和启示。

01

第一重矛盾与和解

罗尔基对于妻子和继子从抗拒到接纳

影片中,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与和解有两种:第一种,是罗尔基对俄玛从不理解到支持;第二种,是罗尔基对诺尔吾从排斥到接纳。
我们先说第一种。
俄玛临行前,罗尔基曾以天气、路途遥远为由劝说妻子放弃朝圣,在确认俄玛的决心后,不再劝说,而是为她雇佣背夫,准备行囊;在得知妻子身患绝症后,罗尔基追上俄玛,劝说她放弃磕长头,回去就医,被妻子拒绝,恼怒的他丢下行李就走了。不久后,不放心的罗尔基追上妻子,陪她一起去拉萨。
罗尔基在得知妻子身患重病后赶来陪同
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说:“一个理想的家庭,其实就是一个有修复能力的家庭。并没有一个家庭是没有冲突、没有问题的。只要这个家庭具备了修复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它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
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认为:
男女关系一旦确定便很难重新抹去,即使日后彼此分道扬镳并重新择偶。离过婚或经历分离的人只有在内心处理好了与第一个伴侣的关系,才能与另一个女人或男人成功地结合,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男女双方如果必须分手,他们在分手时应努力做到:大家都确信,他们会带着共同经历过的美好回忆走向今后的生活。
也就是说:不论分手是什么原因,都要尊重前任和现任伴侣。
对于丈夫而言,他可以从内心对妻子的第一个丈夫说:“我是在你之后拥有了这个女人,我尊重这一切,现在,我要尽好丈夫的责任,照顾她了。”
影片中,罗尔基对俄玛从劝说到陪伴,从不理解到支持,是两人之间的牵绊和尊重让他们的关系得以改善。
再来说第二种。
影片中,继子诺尔吾曾对罗尔基喊道:你就是讨厌我,我当初想和妈妈去你家的,但你不想要我。听到这句话,不善言辞的罗尔基没有说话,而是等到晚上,儿子睡了后,为他包扎伤口,使两人关系得以缓和;在诺尔吾因为贪玩差点儿被车撞倒时,大声教育儿子,告诫他走在路上要当心。影片最后,罗尔基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剪刀为孩子剪掉长发,宣告两人关系得以和解。

正在教育继子的罗尔基

为什么罗尔基可以做到和解呢?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教授戴安娜·鲍姆林德曾将家庭教养理论分为4个类型,我用自己的话讲给你:
① 纵容
家长允许孩子做任何事,几乎不会强迫孩子。
② 忽略
只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其他事情一概不管。
③ 集权
家长说了算,孩子必须无条件执行。
④ 权威
家长会为孩子提供意见,孩子也有保留自己想法的权利。
当然,最好的家庭关系是第4个。它既保证了家长的威信,又给予孩子自由,既严格又温暖。
怎样树立对孩子的权威呢?
其中的关键在于: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并树立正确的惩罚和奖励体系,在孩子犯错时,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样做才是对的,并在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时,予以鼓励。
在诺尔吾因为粗心差点儿被车撞时,罗尔基告诉他要当心;在孩子不理解自己时,罗尔基以身作则,用行动体现对孩子的关心,严厉之余还有关爱,是影片给我们的启示。
正如《小儿语》的作者吕近溪所言: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
罗尔基对妻子从不理解到支持,对诺尔吾从排斥到接纳,是关爱抚平了他们心灵的伤口,开出美丽的花朵。

02

第二重矛盾与和解

罗尔基对于妻子的承诺从背弃到遵守

心理学中有个“承诺和一致原理”,它是指:
人一般都对自己做出的承诺有认同感,为了实现承诺,会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一致性可以让我们相对轻松、高效的应对一切,它更容易令人避免误入歧途。
也就是说:承诺在于坚守某些选择,同时在行动上积极践行。
影片中,罗尔基对于承诺从背弃到遵守体现在下面这段描述中。
俄玛在生命最后一刻,请求罗尔基带诺尔吾和前夫的骨灰一起坐车去拉萨,罗尔基在得知妻子朝圣真相后,嫉妒的撕掉妻子和前夫的合影,想送诺尔吾回去,自己去拉萨,最后,罗尔基放下心结,带诺尔吾一起磕长头去拉萨,完成对妻子的承诺。
显然,影片中罗尔基对俄玛的承诺源于大爱,而这一点,也展现了罗尔基的人性光辉,让我们对这个在妻子去世后,仍愿意照顾继子的康巴汉子肃然起敬。
那么,罗尔基又是怎样实现承诺的呢?
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中提出:
我们面对承诺时会有两种态度:信或者不信。这两种态度决定了我们行为的差异。
相信承诺,遵守它,就会让承诺实现;不相信承诺,舍弃它,就会让承诺化为乌有。
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假设我要开一家面包店,从装修到前期运营一共需要100万,但我没有这笔钱。怎么办?我可以向银行贷款,同时约定还款时间和金额。最后,我的面包店经营顺利,我按时还款,皆大欢喜,但如果有一天大家发现原来银行里没有那么多钱,所有人都去取钱的时候,就会发生“挤兑”,银行就会崩溃。
这里包含着一种非常重要的契约,即:相信和承诺之间不是一个单向关系,而是互为因果。承诺的实现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它。
罗尔基信任妻子,愿意相信妻子的选择,即便得知妻子朝圣真相,一时被嫉妒迷住眼,也愿意遵守承诺,并用生命践行它。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的那样: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03

第三重矛盾与和解

罗尔基对于妻子的逝去,从无可奈何到继续前行

影片中,罗尔基在得知俄玛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后,曾一个人躲起来偷偷流眼泪,这是常人在得知亲人将不久于人世时的正常反应。但接下来罗尔基的反应却超乎常人,让人感叹这位康巴汉子的坚强与豁达。
之后,奄奄一息的俄玛主动告知罗尔基自己宁愿独自上路,也不愿去医院就医的原因:俄玛宁愿死在路上,也不愿像前夫那样,浑身上下插满管子痛苦而死。
得知真相的罗尔基第一次在俄玛面前落泪,但他很快便调整心态,收拾行李带着继子诺尔吾继续前行,而罗尔基最终在旅程结束时解开心结,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
面对亲人的逝去,从无可奈何,到收拾好心情继续出发,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是罗尔基给我们的生死启示。

第一次在妻子面前落泪的罗尔基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 ,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不仅如此,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更是开创意义疗法,寻找生命的意义。
什么是“意义疗法”呢?
所谓意义疗法,是指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鸡汤,实则不然。仔细想想,辛苦和疲惫才是人生常态。比如为了公司上市,我们要付出巨大努力,为了让家人过得幸福,我们要辛苦工作。怎么停下来呢?答案是:追寻意义,为辛苦之事赋予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呢?
主要有以下3个途径:
① 从创造和工作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人应当从创造和工作中产生价值,进而发现生命的意义。这其中,工作是发现生命意义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以积极、 有责任感的态度对待工作。
② 体验意义的价值
它与实现经验性价值有关,我们可以通过体验某种事物, 尤其可以通过爱体验某个人, 实现经验性价值, 从而发现生命的意义。
爱是进入深人格核心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实现人的潜能, 使他们理解到自己能成为什么, 应该成为什么, 从而激发潜能。
③ 对不可避免的苦难所采取的态度
即便是面对无法抗拒的命运,比如死亡,我们依然可以选择面对苦难的态度,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了解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从中获得新认识,缓解恐惧情绪。
影片中,罗尔基在认识到妻子死亡的不可抗拒后,改变了自己对死亡的态度,明白此刻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继续前行,完成对妻子的承诺。也正是因为罗尔基明了自己的心之所向,才让他迅速的从痛苦中走出来。

和继子继续前行的罗尔基

04

结语

影片中,罗尔基经历了对妻子的不解、对继子的排斥和对妻子逝去的无可奈何,而他也始终坚守对妻子和继子的爱,在历尽艰辛后,洗涤自己,最终从矛盾到和解。
而重组家庭在现代社会来讲,并不是一个新奇的现象。对此有疑惑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这部电影,了解一下在三重矛盾下,罗尔基是如何从抗拒走向和解的。
这也正是电影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如何面对这些矛盾呢?答案也全在我们自己。
就像尼采所说的那样:“那些没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参考: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

作者:Leah,90后老阿姨,坐标上海。一个曾想仗剑走天涯的文科女,理性、有条理是我的标配,内里有颗敏感的心和有趣的灵魂。个人公众号“职场成长菌”(ID:zhichangtime)

(0)

相关推荐

  • 请不要随便许愿说,你要去拉萨!

    这些年,藏族.西藏题材的电影陆陆续续看了很多部,有藏族导演拍的,有外面导演拍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对藏族.西藏.进藏,这些大概念有了一些不太一样的体会,远方不远,早前的神秘感淡化成为一种日常氛围,松太 ...

  • 阿拉姜色:苦难的人儿啊,请您干了这杯美酒

    叫好不叫座是绝大多数文艺片的宿命. 今年10月上映的<阿拉姜色>,票房仅240多万. 在6月份上海国际电影节拿下的最佳编剧奖和评委会大奖,看来并没有加持市场竞争力. 去年6月上映的< ...

  • 和解

    凤舞诗歌 图片貓与月  /  Raphaël Vavasseur 壹 和解 "从冬到春,脚步不远" --好吧,我承认 这句话不是真的 每一个冬夜都是漫长无比 而我们却都不是 做好准 ...

  • 院线排雷 | 有一部好片,可惜你们没机会看

    十月院线虽然没有硬菜,总是些可看可不看的选择,但好在还能有个选择. 同样,本周排雷也如约而至. 好莱坞经典IP大片<铁血战士>,拍成了系列最烂? 上海国际电影节口碑佳片<阿拉姜色&g ...

  • 今年华语片如果只能安利一部,必定是它

    点 击 关 注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446 在影视圈里,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 最难拍的对象,是孩子与动物. 因为最不好操控: 最难拍的题材, ...

  • 余味无穷!看《入殓师》就像剥洋葱:向死而生的5点人生启示

    10月29日,4K修复版的<入殓师>将在国内重映. 这部荣获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作品: 豆瓣评分高达8.9,有26万人给出了5星好评. 影片最特殊之处是它的题材,聚焦入殓师的生 ...

  • 这一家三口的深情比朝圣更感人

    <阿拉姜色>是藏族导演松太加拍摄于去年的作品,曾获得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赶个潮头,我也认真地看了这部口碑不错但是票房很低的电影.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影片所展现的一家 ...

  • 古斯塔夫.莫罗笔下的《哀悼俄耳甫斯》,牛郎织女式的悲剧

    画中男主人公是俄耳甫斯,他是阿波罗与缪斯女神中的卡利俄珀所生的儿子,据说他演奏等歌声能感化世界万物! 小仙女欧利蒂丝被他的琴声所打动,爱上了这位美少年!但命运造化弄人,在他们的婚宴上,欧利蒂丝却被毒蛇 ...

  • 同样是朝圣,它比「冈仁波齐」高明100倍

    如果你对藏语片还停留在圣湖,雪山,藏式建筑,藏族人民的微笑和磕长头的印象中,你就错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藏语片,将那些符号通通都弱化了,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压轴展片,这部黑马电影,超出你的想象. 电 ...

  • 电影 | 让我们来喝生活这杯酒

    No.33<阿拉姜色>(中国大陆) 电影<阿拉姜色>是藏地导演松太加的作品,讲述四姑娘山下嘉绒地区一家人的故事. "阿拉姜色"是藏语直译,它是一首藏地祝酒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