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是位大画家,他画了一幅油画,可是却出现了一个失误

十五世纪的欧洲,正值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结束了欧洲中世纪近千年的黑暗历史,迎来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高潮。在文艺复兴期间,欧洲大地上人才辈出,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列奥纳多·达·芬奇。但是,达·芬奇有一幅画曾饱受诟病,并且也是学界的一大未解之谜。究竟是什么问题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达·芬奇是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它出生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小镇,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而且他生活的年代也正是欧洲文艺复兴的繁荣时期。正如人们常说:“有的人一生都在向往罗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用这句话来形容达·芬奇再恰当不过了,因为当时的意大利就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大师云集,文化和思想交融比任何地方都要高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达·芬奇拜师学艺,他涉猎美术,天文,科学和建筑等十多个领域,并且也都达到精通的程度,如果放在今天他拿博士学位可以拿到手软。达·芬奇的伟大成就绝非几行文字就能写得清楚,因此小编今天单就说一个方面,即达·芬奇的几幅绘画作品。

提到达·芬奇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最为著名,甚至被誉为人类历史最伟大的绘画作品,没有之一。另外,还有《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旧约全书》中十二门徒最后一次晚餐。达·芬奇在画中描绘的十二门徒堪称经典,将人物内心的紧张,恐惧,怀疑和愤怒等情绪,都描绘得淋漓尽致,精细入微,以及每个人物的眼神和动作都惟妙惟肖。

达·芬奇的画作向来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但是有一幅却曾饱受诟病,即《救世主》。在该幅画中,达·芬奇描绘了救世主的形象,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风格颇为类似,在黑色背景下突出救世主的面貌,仿佛一道光划破了黑暗。画中的救世主身穿蓝色长袍,他神态庄重,两眼炯炯有神直视前方,就如同观视人间;右手抬起伸出中指和食指,左手则托着一颗水晶球。

这幅画乍看起来很正常,但如果您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不妥之处,而问题都集中在这颗水晶球上。水晶球源于水晶石,虽然是一种稀有的矿物宝石,但是其主要成分也就是普通的二氧化硅。因为纯净的水晶无色透亮,所以人们常将最优质的水晶打磨成水晶球,并且还相信水晶球有神奇的魔力,甚至还能通过水晶球看到一个人的过去,预测其未来。

不管怎么说,水晶球也是天然的物质,因此它也得符合自然规律。通常来说,当光线透过水晶球,在其内部会发生折射,而且水晶球的表面类似于凸透镜,所以透过水晶球看东西必然会发生扭曲和放大的效果,这一点在科学上毋庸置疑,但《救世主》中的水晶球却并不符合科学,因为救世主长袍褶皱在水晶球下还有平整的,完全没有发生任何形变。

后世的科学家们都表示达·芬奇犯错了,而且还是一个小儿科的错误,毕竟达·芬奇对物理学也深有研究,他不会连这种常识都没有,因此也有人说达·芬奇粗心了。然而,我们再仔细想想,达·芬奇真的错了吗?我们在达·芬奇面前都是普通人,我们又怎么能以普通人的见识去评判一位天才的对错呢?西方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也都不认为达·芬奇错了,并推测达·芬奇这样绘画完全是刻意为之,目的是为了突出救世主的神秘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11月,美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救世主》,最终的成交价高达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亿元,再一次创下了最高拍卖价的历史记录。由此可见,不管达·芬奇目的是什么,也不管达·芬奇是错是对,都无法遮盖这幅画的艺术价值。

虽然《救世主》的拍卖价将近30亿,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却是无价的。小编认为,也许正是达·芬奇有意描绘的水晶球,才成就了它今天的艺术价值,否则也就是一幅平淡无奇的画作。

参考资料:

《纸上美术馆达芬奇:天才的秘密》作者:米里耶勒·内沃,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