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太极第一人”扎西老师诠释太极的“五个奥秘”!
扎西老师虽然走了,但却把她对于太极拳的真知灼见留下了。她几十年如一日在太极拳上的专一精进,让她对太极拳的诠释更加的通俗易懂。下面我们看一下她曾对太极拳“五个奥秘”的诠释,助拳友们更好的练拳,这将是对老人家最好的缅怀与追忆。
练拳是要讲呼吸的,所谓的自然呼吸那是初级阶段的练法,练到一定程度就要练深呼吸,以至达到拳势呼吸。呼吸是要单练的,要当作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去练。不然腹部老是空的,没有内动。
注:自然呼吸在开始阶段指的就是不能刻意呼吸。在后续深入阶段指的就是呼吸要随着周身的收放而形成相应的契合呼吸。呼吸任何时候的刻意都是错误的。如果不是练拳,而是单独的原地用呼吸和手臂运动配合则不在此范畴内。如果是练后天有形之法也不在此要求范围之内。
松很重要,练拳时要放松入静,排除一切杂念,放松包括骨骼都要放松,要对拉拔长,骨与骨之间,要对准。松不是懈,不是软。松:是关节肌肉的拉长,是筋膜的膨胀,内含一个棚字。
注:放松入静的松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静,一个是体静。心静指的是专注于拳术开合之中。体静指的是不乱动,盲动。放松入静说的特别的好。放下方能松。放不下肯定松不了。放下心事心能松,放下蛮力体能松。能松才能进入心身之静矣!
沉:不是全身往下坠,不是死沉,而是在虚领顶劲的前提下,大椎往上提,腰以下往下沉,沉中要有对拉,要有灵气。
注:这里说的是对拉拔长。松沉肯定是没错的。但是如果没有反向的运动,即向上提,则就十有八九变成扎老所说的死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这是《太极拳论》里说的。除了涉及到内功方面,指的就是要平衡上下。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
虚领,是领起来的意思,就象把衣服挂在衣架上,衣钩领起来,衣服就自然垂下来了。有了松沉就有了圆活。圆活:手(外圈)要饱满,不可断续,腰(内圈)更要饱满,圆活全在腰上。
注:老人这里说的不太对。是虚灵和松沉兼备了才有了圆活的可能与结果。圆活在外形上是弧形明显,在内里上是劲力膨胀的体现,在运动上是周身九大关节的转动体现。
撑胯,就是指两胯根微微后收,并左右撑开,在行拳过程中势势应如此。只有先把胯根撑开,再加上裹臀,裆才能圆,下盘才稳,才有力,才不至于左右摆跨。
注:这个对于很多人看来是极为抽象的描述,但是她又说都没有错。怎么能做到呢?记住了,放松两个腹股沟并顺势向里向下掖那么一点,同时式子松下去,松腰的同时略有后靠之意。就好似人往板凳上坐下一样。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感受。关键是要做对和练拳中始终保持住。
顶腰:“练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这说明腰在练拳中的重要性。但腰不可乱转,乱练。腰是中轴,四肢是车轮,中轴不转,车轮不可各自为政的乱转。
注:轴,是老人家在这里说的关键。轴不是整个的腰。四肢之所以是车轮,要明白上下相随就对了。否则,四肢就不是车轮。练拳就不会圆活顺遂。
打拳不是不用力,也不是不让用力,而是不让用僵力、拙力、硬力。是如何用力,怎样用力的问题。这个力是在意念的支配下的一种柔中寓刚的力,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后的力。
注:这里说的非常的好。太极拳不是没有力,也不是不让用力。而是和我们平时不一样的力,已经不一样的用力原理。如果这个搞不清楚,做不到,练不出来,那么就永远无法感受到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是怎么回事。
用力的过程就是由虚到实的过程,它的轨迹和太极图一样,由阴到阳,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太极拳有吸就有呼,有开就有合,有虚就有实。
注:为什么练拳要慢?就是要在慢中检查自己。为什么要检查自己?因为我们原有的很多习惯和意识和这种拳术运动不相符。为了改变,所以必须要在慢中落实拳术的要求,不慢则发现不了问题。快了容易一划而过!另外,就是要做到匀。忽快忽慢都不是匀。不合乎太极之理,也练不出太极的东西来。匀是太极拳练法的另一重大要素。
有前必有后,始终守中土。在讲演中,她多次强调练太极拳,有后才有前,向前去必要后撑,这是指虚实开合的劲点对拉拔长。她以搂膝拗步为例,讲解了向前去必须往后撑,不可身子和手一块走,以致前扑,失去平衡,离开中土而受制于人。
注:其实,这里的关键是“中土”二字。“中土”说的是五行居于中的那个土行。土行居于其它四行的中,是水火,金木两两相对能够产生相互中和作用的根本。因此,老人家说的“虚实开合的劲点对拉拔长”的前提是要不能离开中土。拳谱上说的好:“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那么,“中土”更加确切的说是什么?就是中定。没有无极桩出不来中定的!
本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