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抗滑桩作为边坡治理工程中的重型武器虽具有强大的威力,但若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大量的工程浪费,实是应该慎用,不到最后一步,不宜出此狠招。但在现实工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如设计周期、技术人员素质等原因,造成经常出现采用“核武器”消灭坡体“微恙”病害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工程病害有可能得到了有效处治,但工程经济性较差的情况;或者造成花费巨资释放的“核武器”,但病害没有有效处治,甚至出现误伤的情况。就如给一个感冒的病害非要采用癌症式的化疗,结果造成花了大代价,不但没有治好感冒,反而让这个“微恙”的健康受到损害。也就是,抗滑桩在边坡治理工程中虽然威力不无比,但并不是万能的。某坡体地表为厚约3m的Q4崩坡积体碎石土,下伏深厚的Q3密实的冲洪积卵石、砾石层,公路以挖方的形式通过。为确保挖方路堑边坡安全,技术人员计算所得的坡体下滑力约为1700KN/m,故设置了50根、2×3×23m@5m的锚索抗滑桩进行支挡.且在桩体悬臂段设置了2孔,规格为6束,长20m,每孔设计拉力为700KN的预应力锚索。桩后边坡分两级采用1:1的坡率开挖,分别各设置4排长9m的锚杆框架进行防护。整个边坡最大高度约29m。以锚索抗滑桩和全坡面锚杆框架防护为主的支挡工程造价约2100万元。
1、从地质资料来分析,开挖的路堑边坡主要由松散~稍密状Q4崩坡积体和中密~密实Q3冲洪积卵砾石体构成,且有一定的胶结,故可以通过采用与其性质相适当的坡率+工程加固的形式进行处治,而不宜采用工程规模偏大的锚索抗滑桩工程。2、对坡体下部的中密~密实Q3冲洪积卵砾石层设置1:0.5坡率后采用长度为9m的钢锚管框架进行收坡、固脚。3、第二、三级边坡的中密~密实Q3冲洪积卵砾石层和厚度较小的松散~密实崩坡积体,依据“强腰”的理念设置1:0.75坡率后采用长12m的钢锚管框架进行加固。4、整个边坡开挖前,为进一步减小工程对自然坡体的扰动,在开挖坡口线外设置一排钢锚管进行预加固,从而为后续边坡开挖提供安全储备。
经以上优化后的边坡高为28m,有效利用全粘接钢锚管的即时锚固力有效确保边坡的正常开挖施作。工程造价约为320万元,为原方案的约15.2%,工程经济性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坡面绿化后,行车的视觉与工程的环保性大幅提高。
某坡体地表为厚约3m的Q4崩坡积碎石土,下伏4m左右的Q3密实的冲洪积卵石、砾石层,其下为产状反倾的中风化前寒武纪中风化变质砂岩,产状187°∠ 34°,坡向10°,反倾状坡体。公路以挖方的形式通过。为确保挖方路堑边坡开挖后的安全,技术人员在坡脚设置了2×3×26m@5m的锚索抗滑桩进行支挡。且在桩体悬臂段设置了2孔,规格为6束,长27m,每孔设计拉力为700KN的预应力锚索。桩后边坡分两级采用1:1的坡率开挖,分别各设置4排长9m的锚杆框架进行防护。整个边坡最大高度约31m。以锚索抗滑桩和全坡面锚杆框架防护为主的支挡工程造价约1030万元。
1、从地质资料来分析,开挖的路堑边坡主要由松散~稍密状Q4崩坡积体和中密~密实Q3冲洪积卵砾石和下伏反倾中风化变质砂岩构成。技术人员将坡脚抗滑桩设置于中风化变质砂岩体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且桩后二、三级边坡上设置的锚杆框架工程没有有效实现对依附于土岩界面的堆积体进行加固,造成堆积体在桩顶部位存在“越顶”的可能,因此,工程是不安全和不经济的。2、结合坡体地质条件,应区别岩与土的坡率设置,采用与其性质相适当的坡率+工程加固形式进行处治,不宜采用工程规模偏大的锚索抗滑桩工程。3、考虑到坡体下部反倾的中风化变质砂岩的岩体较为完整,且强度较高,故设置1:0.3坡率后采用爬藤绿化防护,该级边坡高14m。4、第二、三级边坡的中密~密实Q3冲洪积卵砾石层和松散~密实崩坡积体,设置1:0.75坡率后分别采用长9m和12m的钢锚管框架进行加固,确保钢锚管对土岩界面的有效加固。
经以上优化后的边坡高为29m,有效利用全粘接钢锚管的即时锚固力对控制坡体稳定性的土岩界面进行了加固,工程造价约为143万元,为原方案的约14%,工程经济性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坡面绿化后,行车的视觉与工程的环保性大幅提高。
以上案例说明,岩土工程病害治理中,定性分析是基础,准确查明病害情况,是整个工程治理合理的性的基础。正如医生应首先查清“病人”是拉肚子还是肠梗阻,方能为开具合理药方和准确用药提供正确方向。否则,几毛钱就能治好的病害花几千几万实是可惜,甚至是看错了病而花巨资却造成不逆转的恶果,这就不是可惜所能解决的,这就是深层次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