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八

“木雅”历史(一)

果然,一个电话就把“邻居”请了过来。

贡嘎山乡土生土长的土登,四十出头,是位有学问的藏族干部,早先在六巴小学当老师,后调到县上工作,如今已是瓦泽乡的党委书记。酽酽的酥油茶,道地的沙德肉,香香的美酒,加上我这个重访老木雅的来者的诚意,一下就打开了这个“六巴老乡”的话匣子。

土登说,还在六巴当老师的时候,他就被县上文物部门请去作向导,参加了六巴全乡的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小组曾特地对“希颇”那座据说是“色巫甲布”住过的“王宫”进行了考查。在残垣中,他就亲眼看到过那些依稀可见的壁画残迹,还拍了不少照片,可惜眼下手边没有,都保存在县文教局。

这位“六巴老乡”说,沙德话“色巫”,译成汉语就是“白天”和“光明”的意思。这“色巫甲布”,即是敢与黑暗作斗争的“光明正大之王”。在中国历史上,北宋、南宋先后历经319年。宋代出现的木雅“卡拉国”,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也许不算短,自然不只出过一个“王”。所以土登判断:光是在色巫绒地方,很可能就先先后后出过大大小小好多个“甲布”:“希颇”出了个“色巫甲布”,上边的“萨汪”也住过“色巫甲布”,说不定在“包洛”还出过“色巫甲布”;再说,木雅地方那么大,在别的“绒巴”(沟)和村寨也有可能出过什么“甲布”。不是有人说在瓦泽地方就有“木雅甲布”、“鱼子甲布”的传说么!?还传说,唐代的吐蕃第三十二世赞普(国王)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聚过三个妻子,一个是大唐文成公主,一个为尼泊尔公主,再一个就是木雅公主,前两位都没生育,是木雅公主为他生下了王子和公主。在藏文史籍中,还有吐蕃在木雅的塔贡(塔公)地方建有“吐蕃神殿”的记载。

土登还说,那年他上北京,见到了“老乡”木雅贡布。贡布是贡嘎寺爱国高僧、第五世呼图克图、藏族著名学者血珠确杰生根的高徒,如今已是我国著名的藏族学者、藏学家、翻译家。贡布视他为家乡来的亲人,一席长谈,使他知道了历史上的木雅地域很大,从今天的青海、甘肃、宁夏直到四川的松茂,不少地方都称木雅。是的,这在藏文史籍中也有记载。

今天的塔公寺的前身,应该就是吐蕃时期的“塔贡神殿”。

土登的摆谈,让我想起曾读过一部名为《汉藏史集》(即《贤者喜乐瞻部洲明鉴》)的书,这是一位叫达仓宗巴.班觉桑布的高僧在公元1434年(明宣德九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就有“木雅之王统”一章。作者写道,“从汉人皇帝宋太祖兄弟二人执政以后,有西吴皇帝出世,从西吴皇帝起,木雅传十二王,传国一百六十年,后来社稷失于蒙古。木雅之传说如上。”他这里所说的“木雅”,指的就是历史上一个时期与宋王朝同时存在,有长达一百九十年历史的“西夏国”。藏族学者多称“西夏”为“木雅”。这正印证了汉文史籍新旧《唐书》中关于吐蕃灭了“党项羌”之后,称受征服者奴役的党项人为“弭药”(木雅)的说法。“西夏国”就是“党项八部”中的部分“遗民”(即吐蕃所称的“弭药人”)在那里逐步发展建立起来的。那边的“木雅”(弭药)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惟横断山脉最高段的贡嘎山大雪山地方至今依然保留着“木雅”之名。民国时期,康定县在折多山以西就有“木雅乡”建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康定县在折多山以西设置了“木雅区”,直至五十年代末才将木雅地方划分为营官、沙德、塔公三个区。

几杯下肚,兴致愈高,“龙门阵”也愈摆愈有劲。土登说:听老人们讲,以前拉萨的藏族人就称我们木雅贡嘎地方的人为“木巴”,藏语的“巴”就是汉语说的“人”,“木巴”就是“木雅人”。这个说法不无道理。其实在《宋史》乃至《清史稿》等汉文史籍中,就称木雅人为“弭羌”(木雅羌人)或“木鸦(雅)人”。清康熙四十年二月丙戌(公元1701年4月6日)四川提督唐希顺向朝廷的“疏报”中就提到了“木鸦”,他说:“正月十三日,臣抵打箭炉,有商民、喇嘛、番民等归顺。又有木鸦头目错王端柱等首先来归顺。”

今天的一席访谈,让我理会到了木雅人对“木雅”的理解。在木雅民间,原本就藏着一部“木雅史”。深入发掘这些“民间史料”,对我们解开诸如“西吴国”“卡拉国”和“色巫甲布”“木雅王”等等“木雅之谜”,其价值不可小视。桑姆在前边说到的那个“木雅卡拉洛柱”和至今仍立在它那块美丽的草坝子中间的“神泉”边的那个“夺惹苍姆(仙女石)”,不正是那个“卡拉国”留在木雅人心目中的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记忆符号么?!至今,呷巴乡的呷巴村有处藏寨,木雅人还叫它“木雅杰”,据说这里正好就是“木雅卡拉洛柱”的头领当年居住的地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县上在编写《地名录》时,已将它正式标列其中。我们翻开《康定县地名录》便可看到在“木雅杰”那条后面,特地注明这“木雅杰”就是因其“意为'木雅王’”而“取名”。民间的说法,如今已得到政府的正式认可。我们再回过头来翻翻有关史籍,也就更清楚了。

(0)

相关推荐

  • 创立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是蒙古人后裔吗?

    首先.这篇文章并非挑动蒙藏两族的对立,而是通过梳理史料,来尝试厘清宗喀巴大师的族源,破除一些明显存在误导的言论. 其次,本文作者为安多地区的藏族学者--金丝牦牛,可作为藏族阐述此问题的一家之言. 众所 ...

  • 【蒙萨赤江】|未能“母凭子贵”却因一处圣地闻名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སྲོང་བཙན་སྒམ་པོ།༽的父亲囊日伦赞༼གནམ་རི་སློན་བཙན།༽不断开疆拓土,使得吐蕃很快崛起,并成为了青藏高原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权,没有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 ...

  • 【小话 · TIBET】 | 佛陀与孔子同时期,藏族先民处于啥状态?

    这一期,达叔带你聊聊包括佛陀释伽牟尼在内的.公元前500年左右,同一历史时空.不同空间下的有趣历史知识. 点.点.点--近千个点记录下佛陀生卒年 在佛陀释迦牟尼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位叫优婆离,他在僧团的 ...

  • 石硕丨藏族三大传统地理区域形成过程探讨

    摘要:藏族传统上将其居住地域分为卫藏.安多和康三大区域.三者既是藏语三大方言区,也是三个不同的人文地理区域.本文对藏族三大传统地理区域形成过程和历史脉络进行了探讨.认为吐蕃时期已形成吐蕃本部及指称东部 ...

  • 程子君:锦衣卫(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之六十八)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程 ...

  • 程双红:谍战上海滩(长篇小说连载之六十八)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上海江边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十八)

    18 改明正土司 明正土司即打箭炉土司,是康区四大土司之一.辖地纵横千里,驻所在"炉关"以内,即折多山以东的打箭炉,所以朝廷将之归为"内土司"."明正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十八)

    果亲王允礼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抵达,到十三年(公元1735年)二月初三告别达赖,在泰宁整整住了一个月又十天.这40个日日夜夜,亲王与达赖朝夕相伴,让达赖深蒙皇恩,达到了"皇仁万里传&qu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三十八)

    "前据骆秉章奏,瞻对匪众现已回巢,此时所调藏兵自无庸再行进剿,以省兵力而示体恤.著满庆即将此项兵丁撤退,仍归藏地本境,毋庸越境会剿.并著崇实.骆秉章饬令史致康派拨兵丁查拏夹坝,以次疏通驿路.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八)

    锡良和凤全之所以饬打箭炉同知刘廷怒开办河垭金矿"以濬利源",因这个刘同知与两位上司一样,早已看中黄金这一"利源",对开矿情有独钟.刘于光绪二十一年(1903年)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

    爆"倪肚" 1954年,我已调到中共西康省委机关工作.当年,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都要在机关的大会议室举行舞会.为此,还组织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曾庆祥(廖志高主席的秘书)拉小提琴,周可朗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

    走进"旄牛国"(十六) 咀嚼"旄牛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古"旄牛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衣食住行无不仰赖牦牛.仅从牦牛身上挤出的奶汁,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一

    寻找"西吴国"(一)                                                     木雅贡嘎大雪山深处,藏着诸多秘密.传说中的那个&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