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S5评测:用技术成就最美的自己

  • 前言:这一次,vivo想要谈谈“美”

自2018年MWC在全世界面前惊艳秀出屏下指纹技术以来,明眼人都能看出,vivo如今正积极地用先进技术为旗下产品注入更多的竞争力。从最早实现屏下指纹量产的X20Plus UD,到第一台真全面屏概念机APEX,第一台量产零界全面屏手机NEX,再到后来的瀑布屏5G旗舰NEX3 5G,以及最近即将面世的由vivo直接参与了芯片开发优化工作的X30系列,“科技元素”可以说在vivo近两年的产品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很显然,vivo的“技术攻势”在市场上收到了相当好的反馈。它不仅仅令其一举占据了5G手机正式商用后第一个月的市占率头名,更重要的是使得许多原本并没有关注“蓝厂”的用户,开始重新审视这家国产品牌如今的实力,进而发出“真香”的感叹。
但是这是不是说,vivo如今就已经完全变成了“技术的vivo”,vivo手机的目标受众如今已经完全变成了科技达人和游戏玩家呢?显然并非如此。要知道在vivo的忠实用户当中,还有这么一批人,她们可能并不太懂得什么是SoC,但却对手机购物、刷微博、发朋友圈时的卡顿不能容忍;她们可能对手机的屏占比概念知之甚少,但却要求自己手中的设备必须要有如同潮牌配饰般的独特美感;她们也可能毫不关心何谓相位对焦、何谓四合一像素,但却对手机拍出的照片“美不美”有着极为敏锐的分辨能力。
是的,哪怕只是为了他们,vivo也必须要坚持推出以“美”贯穿一切的智能手机产品。只不过对于如今的vivo来说,要想实现超越同行的手机美学,除了设计因素之外,还多了几分技术上的底气。
  • 外观:不简单的开孔屏与有创意的四摄

这就是我们三易生活本次的评测对象,vivo S5。而说到S系列,从官网的相关产品信息中便不难看出,作为vivo旗下的年轻产品线,S系列的手机在外观设计、功能配置上其实是相当紧追潮流的。或许也正是因为有了前面两款的成功经验,在S5上,这种“紧追”甚至直接变成了“超越”。
比如说在S5的屏幕部分,相信眼尖的大家都已经注意到这个尺寸极小的前置开孔摄像头设计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这个屏幕开孔孔径仅有2.98mm,是当前全行业最小的智能手机屏幕开孔尺寸。
或许正是因为对这“全球第一小”的开孔设计颇为得意之故,vivo的设计师甚至在开孔边缘还镶上了一道装饰性的银边。当然,它同时也在提醒我们,位于这个小孔下方的,是时下规格最高的3200万像素自拍相机模组。换句话说,S5不仅没有因为追求最小开孔全面屏的美感而牺牲拍照效果,甚至还成功地做到了两者兼得。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其实S5的屏幕本身也很不简单。因为它没有使用廉价的液晶开孔屏,而是用上了以往仅有极少数旗舰才配备的E3材质AMOLED。既意味着这块屏幕需要使用精密激光加工而使得成本相当之高,但另一方面来说,更高端的技术也带来了包括1200nit超高亮度、100% DCI-P3色域、原生低蓝光发射等一系列先进的显示特性。
不难看出,vivo对于S5的这块屏的确是下了血本,那么它所带来的实际好处有哪些呢?简单来说,E3 AMOLED的高亮度、广色域、低蓝光特性意味着S5即便在强烈的阳光下屏幕显示也依然通透清晰,既方便了出游时的拍照取景,也令日常的追剧和游戏显示更亮丽、更护眼。除此之外,由于S5本身采用了6.44英寸、20:9的纤长比例屏幕,这既使得它更适应于分屏多任务使用,也为机身的轻薄握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要说到握感,那自然不得不提到S5这一次独特的边框工艺和机背设计了。首先,从照片中不太容易看出来的是,S5的全金属边框使用了比较突出的造型配以磨砂质感的着色工艺,拿在手中时可以感觉到凸出的边框与悬浮式的屏幕之间,正好构成了便于手指抓握的结构,防滑效果相当显著。其次,四曲面的机背与边框紧密接合,既贴合掌心,也为机身内部的大电池、多摄等硬件留下了充裕的空间。
  • 拍照:要美美地拍,更要拍得美美的

对于现代的智能手机而言,提到“美”自然绕不开拍照功能。不过对于S5来说,在介绍其具体的相机功能和画质之前,更加有必要先提一下的自然是它那足够美型的相机外观。
正如大家所见,S5这一次配备了由4800万主摄、800万像素超广角、200万像素微距摄像头以及500万像素景深辅助摄像头组成的四摄方案。但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其对四摄模组的排列方式以及外部造型设计进行了新的尝试。很显然,与或水平或垂直的传统四摄排布相比,S5的设计光是从视觉效果上就技高一筹,更不要说其巧妙地把原本可能成为手机外观黑点的多摄变成了造型上的特色,这在当前就更为难得了。
样张:建筑(超广角)ISO50 16mm f2.2 1/697s
样张:建筑 ISO50 36mm f1.79 1/396s
样张:建筑(两倍变焦)ISO50 72mm f1.79 1/473s
样张:建筑(10倍变焦)ISO58 359mm f1.79 1/100s
当然,手机的相机模组外观能够做到赏心悦目,这固然是体验的加分项。但真正要让人喜爱上用S5拍照,真正要看的还是本身的相机功能和成像效果。首先我们可以看到,S5提供了从超广角到最大10倍变焦的焦段组合。特别是对于一款本身并不具备专门长焦镜头设计的手机来说,其在10倍距离上的成像却依然具备一定的可用性,从这一点便不难看出当前vivo手机在拍照算法上的进步。
除此之外,我们依然要提醒大家,vivo可能是目前唯一一家“规规矩矩”地根据变焦倍率在EXIF信息中写入等效焦距的手机厂商。这是否意味着vivo将来准备出品真·光学变焦手机,亦或是他们准备和某些专业后期暗房软件进行合作呢?我们不得而知吗,但起码vivo现在的这个态度就值得点赞一下。
样张:寿司 ISO1252 36mm f1.79 1/50s
样张:寿司(微距) ISO213 30mm f2.4 1/50s
除了远景变焦,S5也具备独立的微距拍摄模式。从EXIF信息中可以看到,此时它的确使用了一颗独立的镜头进行成像。而独立的微距模式相对于自动识别的微距来说,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工作更稳定,最近对焦距离也更加出色。事实上,我们在拍摄这张样张时,手机的机身都几乎已经怼到被摄物体上了,但S5依然能够准确合焦,这样的表现令人欣慰。
样张:街景 ISO50 36mm f1.79 1/2045s
边缘400%放大
和所有的4800万像素手机一样,在默认模式下,S5也会使用四像素合一进行成像。此时它等效于1200万像素、并具备1.6微米大像素尺寸。从实际样张的400%放大细节来看,vivo的逆光算法明显已经相当成熟,即便是远处建筑物上的些微反光都得到了正确的处理,而且整个画面呈现出干净、自然的风格,基本上没有刻意提亮。除此之外,几乎不存在的紫边也说明S5拥有不错的镜头素质,这在同级别的手机中更是并不多见。
在本身拥有不错的成像素质的基础上,S5本次还带来了一些额外的拍照乐趣。比如说其内置的人像构图姿势功能,就能指导用户摆出更合适的距离、角度、姿势进行自拍或是拍人,从而有效地提高小白用户人像摄影的成功率。当然,除此之外,能和自己的偶像体验“同款”自拍,相信也是不少人关注S5的理由吧!
  • 系统和性能:越级主控与强大的Jovi AI

对于一台主打高颜值、强大自拍以及日常轻娱乐的智能手机来说,怎样的性能才称得上合理好用?vivo在S5上给出的答案是经典的骁龙712主控。
作为骁龙710的增强型号,骁龙712通过频率和芯片体质的改善带来了CPU性能10%的提升,同时其增加了对更安全、更快速的QC4+充电协议的支持。不难看出,这是一款主打能效比,同时各方面技术配备全面的主控。
Geekbench 5.0 CPU性能测试
安兔兔跑分
3DMARK 游戏性能测试
我们使用了一系列评测软件,对S5的硬件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最新版的Geekbench 5中,骁龙712的CPU单核与多核性能表现出了意外高的水准,它甚至追上了骁龙845、Exynos8895等前代旗舰。而在3DMARK的测试中,vivo S5的骁龙712主控也达到了骁龙821、麒麟980的游戏性能等级。不得不说,骁龙712的性能对于S5来说,其实是完全足够甚至有所富余的。
Jovi能力开关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CPU、GPU的硬算力性能之外,骁龙712同时也具备高通标志性的AIE人工智能加速特性。正因为如此,在S5的Funtouch 9.2系统中,我们理所当然地也见到了vivo全套的Jovi AI功能。
场景卡片
智能电话秘书
肤质检测
从底层优化到游戏加速,从语音助手到智能场景提醒,从拍照自动优化到全局识屏,除此之外还有新加入的AI肤质检测……可以说,无论是在智能手机使用体验的哪个方面,vivo都已经能够做到AI技术的覆盖。这不仅令Jovi在功能、品牌影响力方面大大超越了竞争对手们,更使得像S5这样的手机也有了越级而又贴心的智慧享受。
  • 总结:技术的vivo,也懂得玩艺术

不可否认,在智能手机业界,不同的消费者对于设备就会有不同的需求。有人要玩游戏所以更看重性能、散热和快充;有人追逐科技,醉心于折叠屏、5G和WiFi6;但除此之外,单纯地喜爱自拍,关注自身和身边人的美,只想要一台轻便好用的美颜自拍手机,同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合理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他们所希望的美好自然是一种商业上的明智。但如果能像S5这样,既带来符合期望的影像之美、自拍之趣,同时又深藏不露地以细节上的科技体验、人文用心拉开产品竞争力上的差距。那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当然,它也在提醒着我们,即便技术上已经今非昔比了,但vivo也从没忘记自身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或许,这就是他们如今的制胜之道吧!
推荐阅读:

对于智能手机而言,比创新更重要的竞争力是什么

对于任何一款产品而言,“能用”显然才是第一位的。

蓝牙技术成为小偷帮凶?又是一个“走进不科学”

蓝牙是罪归祸首?可能又是自己吓自己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