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拥有的是最好的
书读杂了,会读到些稀奇故事,得些醍醐感悟。
战场上,一男子当胸挨了一枪,竟没事,子弹正中其胸前挂饰,那挂饰是爱人在离别之夜送给他的,他视若珍宝,得空把玩,聊慰思念,竟成救命之物,人物奇缘,奇峰凸现。
古代一戍边男子被箭射中,部位敏感,却无大碍,因为射中的是其腰间香囊,香嚢为其挚爱亲手锈制,里面还别出心裁地放了几枚铜钱,以经常唤醒他的感知,启发思念,此旷古创意超凡脱俗地达到了目的,还救了爱人,尤其救了爱人爱的能力,奇矣!
人与物原是世间两种毫不相干的主体,是什么力量促成了超然物外的沟通,让人与物建立起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
人为万物灵长,有耽于物或绝于物两种不同的状态。前者沉湎于物,为物所羁绊,贪于物界,不厌其多,尤重其贵,捜罗一世,往者共为尘埃,人物跨越千年,长眠不醒。后者超然物外,身处物中不志于物,虽共存共处,亦有驭用,但用之扔之,物我两忘,及至人病物废,互不明了,迷茫而终。
人之通病,在不识身边之物,而向往身外之物,甚至遥不可及的东西,以至于成贪成痴,终生纠结。在我看来,顺其自然而得的一切需用可用之物,都有奇妙因缘,无比珍贵,不可轻视孟浪,简所谓茅屋草庐,繁所谓高楼大厦,本质都是容身之所,惜之爱之,是为天赐之福。又如衣着,能随缘上身的,就是合适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四季更替,有衣四套八套,十套二十套,不强己所难,不亏待家人,喜欢就好。倘住草庐望宫殿,着布衣而迷绫罗,厌弃身边现有而奢求力所难及,实在是漠视现成福气而望缥缈之境的自残。
人所言万物有灵,奥妙就在"灵”字。人与物,原本同源同终,共生于世,其缘非浅。久处角落,无人问津,人非痴即傻,物渐坏渐朽。人物形体相异,而各具灵性,人物互动互爱,必长久共生。人越思考越聪明,东西越用越亮。人的包浆是道行,物的包浆是灵性。人物相互依存,互相成就。倘物在某个特定时空救人性命,那是人物沟通的至高境界。
现已拥有的,都是最好的,能够拥有的,就是最合适的。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喜新厌旧、得垄望蜀在汉语语境中之所以多为贬意,就因为这种行为非常愚蠢:瞎到发现不了身边美好,蠢到贪得无厌地穷折腾。故:人物共生,互为精灵。生命有限,惜福身边。
(预告:年三十,为告别本命年,迎接下一个甲子,本人将推一篇精心打磨的原创古体散文,不敢妄称经典,保证不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