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领域的疯狂,背后危机重重
共享经济可以说是今年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它的出现也带动了一大批新鲜创意的出炉,更充分展现了创业者的奇(nao)思(dong)妙(zhi)想(da)。作为其中颇受争议的项目,共享充电宝自出现以来就争议不断,甚至还引来了王校长的立帖为证,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近日,杭州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LeDian发布公告称,将停止运营这一项目,并已收回所有充电设备,希望用户及时申请退还押金。之后乐电又再次发布公告,要求用户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提现,否则就需要去公司总部退款了。
公开资料显示,乐电上线于今年3月,提供了自助的充电宝租借服务。用户在缴纳押金后即可使用,在24小时内可以免费使用,逾期则按2元/天的标准收费,最高50元封顶。
虽然乐电在这个行业的黯然离场,并不能说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商业模式被否定,但是这也不是首家退出的企业。早在今年6月,河马充电就已停止运营,目前其创始人也明确表示不再关注这个项目。
除了乐电和河马之外,在今年的9月25日,网上有人晒出了一份《调岗通知书》,曝出Hi电全面收缩线下推广团队的裁员内幕,并透露投资人曾因业绩不佳中断款项,致使Hi电出现短期的资金链断裂,在7月中旬曾停运的消息。尽管之后Hi电CEO刘文源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予以否认,表示公司业务一切正常,但其业绩不佳的消息也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真的需要共享充电宝吗?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外界质疑,尤其在今年5月陈欧斥资3亿元投资街电项目后,王校长不惜以“吃翔”为赌注,表达对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不看好。在此之后,陆续停运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或许也正在验证王校长的看法。
而除了共享充电宝行业,其他的共享领域也不断有玩家出局。共享单车的出现,在解决用户短途出行的问题之外,也引来了众多资本的疯狂涌入,一时间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层出不穷,还引来网友调侃“留给创业者的颜色不多了”,这一时的喧嚣背后则同样隐藏着危机。
在共享单车行业中,近来也陆续出现了退出的消息。今年2月,卡拉单车因为单车的丢失率高居不下一度宣布停止运营;6月,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同月,共享单车公司3Vbike宣布因为大量车辆被盗而停运。
此外,町町单车被曝出“卷款跑路”,办公室也人去楼空,还有酷骑单车、小鸣单车等也曾出现过“退押金难”的问题。这些例子都反映出一件事:共享行业的路并没有那么好走。
在共享行业,企业要想活下来,首先在产品层面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共享单车,就因为其能解决大家短途出行的问题。而像共享充电宝这样的,确实是有需求,但是也仅限于用户手机没电的情况,使用频率的低下或许就正是其的关键所在。
在有了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之后,用户体验同样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在满足需求后,再带来最好的使用感受,才能让用户粘性最大化。在这方面的代表,无疑就是ofo与摩拜了,不断对自家的单车进行升级,使其解锁更加容易,骑行更舒适,再加上多种人性化的设计,无不让用户感受到企业的用心。
共享产品在加强用户体验后,运营管理也同样不能懈怠,在共享单车行业中,这一问题就表现得非常突出。以ofo和摩拜为例,在单车投放市场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线下的管理人员,对单车的有序管理,并设立停车点的做法,也赢得了用户的好评。
共享经济中,有好的产品自然能有用户,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产品都能拿来共享。共享经济不是为了共享而共享,而是要解决用户痛点,这样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不然满街的共享雨伞,大晴天或者带伞的人谁会去主动使用呢?在共享经济中,确实产生了不少奇思妙想,但是大部分最后都只是成为了谈资,至今为止,真正留下来的也只有出行领域的共享。不知道这些做共享充电宝、雨伞之类的企业,最后到底能走多远,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决定他们结果的选择权,最终都在用户手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